图为新闻发布会现场 韩帅南 摄
中新网昆明9月7日电 (记者 韩帅南)“云南实施珍稀濒危、极小种群和特有物种的拯救、保护、恢复工程,巧家五针松、华盖木、云南梧桐、亚洲象、滇金丝猴、绿孔雀、大理弓鱼等一大批濒临灭绝的物种获得新生。曾经在滇池野外灭绝的滇池金线鲃,人工繁育成功,重新引入滇池。”云南省生态环境厅督察专员曹永恒,在7日举行的“云南这十年”系列新闻发布会·生物多样性保护专场发布会上如是说。
云南是中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省份,是中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宝库和西南生态安全屏障,有着“植物王国”“动物王国”“世界花园”的美誉,也是全球36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中“中国西南山地”“东喜马拉雅地区”及“印度-缅甸”三大区域的核心和交汇区域,是全球生物物种最丰富且受到威胁最大的地区之一。云南的生物多样性在中国乃至全世界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曹永恒在发布会上介绍,自1958年建立第一个自然保护地——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以来,云南省已建设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362个,积极创建亚洲象、香格里拉、高黎贡山等国家公园,建设全国唯一、亚洲第一、世界第二的野生生物种子库——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以就地保护为主、迁地保护和离体保存为辅的保护体系日趋完善,全省90%的典型生态系统和80%的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物种得到有效保护。
同时,云南省划定生态保护红线面积11.84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30.90%,其中,生物多样性重要区域占红线面积的55.2%,全省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区域均划入生态保护红线,构建了云南“三屏两带多点”的生物生态安全格局,系统保护了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
曹永恒称,云南编纂完成《云南大百科全书·生态编》,系统构建了云南生态知识体系,并在全国率先发布《云南的生物多样性》白皮书。2016年在墨西哥坎昆召开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COP13)期间作了云南经验介绍,赢得了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与会各国嘉宾的高度认可。 值得一提的是,云南持续推动与东盟、南盟、大湄公河次区域,欧盟国家的交流合作,加强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全球环境基金、世界自然基金会等国际机构的合作,在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管理、国家公园建设、外来入侵物种联防联控、野生动物疫源疫病防控等领域不断拓展合作交流,实施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环境发展与扶贫、大湄公河次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廊道建设、红河干热河谷生态恢复与社区发展等一大批示范项目。
“云南的生物多样性丰富、独特、脆弱,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仍面临巨大挑战。”曹永恒表示,云南将不断夯实成为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排头兵的基础,努力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的绿美云南。(完)
关健词:
责任编辑:张小容
免责声明:九龙网内容来源于本网和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知,本网站将迅速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推荐阅读
2022年09月07日 15:19
2022年09月07日 15:14
2022年09月06日 15:36
2022年09月06日 10:48
2022年09月06日 10:47
2022年09月06日 10:45
2022年09月06日 10:44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云南网警 | | 滇公网安备 53050202000001号
电话:0875-2128698 传真:0875-2128698 投稿邮箱:516770808@qq.com 值班编辑QQ:516770808 广告投放:18287516758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业信息备案许可证:滇ICP备13003931号-2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营业许可证:530502100020697 云南网警ICP备案:53050203402011号
免责声明:九龙网内容来源于本网和互联网,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敬请在一周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本站新闻文章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