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研究团队异种器官移植技术获突破
基因编辑猪肝在猕猴体内成功移植并功能性存活192小时
创全国纪录
近日,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异种肝移植科研攻关小组联合云南农业大学魏红江教授团队,在异种器官移植这一前沿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研究团队成功将8基因编辑猪肝原位移植到一只6.1公斤的恒河猴体内,实现肝脏移植物长达192小时的功能性存活,刷新了我国异种肝脏原位移植的最长存活纪录。
截至记者发稿时,接受移植手术的恒河猴生命体征保持平稳,处于可苏醒观察状态。移植的8基因编辑猪肝凝血、蛋白合成、解毒、胆汁分泌等功能均正常。对于长期受到质疑的异种猪肝凝血功能,在此次移植术后多次处理感染并发症的补救手术中,观察到受体猴体内的8基因编辑猪肝凝血功能良好,其他重要脏器功能未见异常。这一成果标志着我国在攻克异种器官移植技术壁垒的道路上迈出了关键一步,为未来缓解人类器官短缺、挽救终末期器官衰竭患者生命提供了重要的技术储备和理论基础。
异种原位肝移植被医学界普遍认为是器官移植领域的“技术珠峰”,其成功实施需要同时突破供体器官的适配性、受体动物对异种移植物产生的强力免疫排斥反应,以及在高难度手术环境下对微小血管进行的精准吻合等多重挑战。
针对异种器官移植中面临的免疫排斥问题,云南农业大学魏红江教授团队发挥其在猪基因编辑和体细胞克隆领域的技术优势,成功敲除了引发超急性排斥反应的3个抗原基因。同时,此次异种原位肝移植手术的实施对外科技术精度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异种肝移植科研攻关小组冉江华教授介绍,团队在成功完成门静脉管道吻合后,进一步在16倍显微镜下,精细地完成了直径仅0.5毫米肝动脉的显微吻合。整个手术过程控制在极低的出血量(小于10毫升)范围内,确保了移植肝血流的顺利再灌注。
与仅提供部分肝脏功能的辅助性肝移植不同,此次手术为彻底切除猕猴原有肝脏的原位移植,要求移植的猪肝必须独立承担受体全部的复杂生理功能,包括物质代谢、解毒、蛋白质合成等核心任务。术后严密的生理监测显示,受体猕猴的凝血功能保持稳定,能够耐受术后因腹腔感染、胆道感染等并发症进行的4次急诊手术以及肝脏破裂修补等复杂术式。术后猕猴均能清醒恢复,未出现凝血功能障碍,胆汁分泌良好,有力证明了基因编辑猪肝在灵长类体内实现功能性替代原有肝脏的可行性。
此次异种原位肝移植技术的历史性突破,标志着中国科学家在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克服异种移植免疫排斥,并在极高难度下实施精微手术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记者陈怡希)
关健词:
责任编辑:何莉莉
免责声明:九龙网内容来源于本网和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知,本网站将迅速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推荐阅读
2025年05月20日 16:15
2025年05月20日 16:14
2025年05月20日 16:13
2025年05月20日 15:14
2025年05月19日 16:43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云南网警 | | 滇公网安备 53050202000001号
电话:0875-2128698 传真:0875-2128698 投稿邮箱:516770808@qq.com 值班编辑QQ:516770808 广告投放:18287516758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业信息备案许可证:滇ICP备13003931号-2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营业许可证:530502100020697 云南网警ICP备案:53050203402011号
免责声明:九龙网内容来源于本网和互联网,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敬请在一周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本站新闻文章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