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横断山脉腹地,一条全长 34.538 公里的钢铁巨龙 —— 大瑞铁路高黎贡山隧道,正在被 1600 多名建设者用汗水与智慧一点点雕琢成型。这座最大埋深达 1155 米的超级工程,以近乎苛刻的施工条件,成为中国铁路建设史上的 “地质博物馆” 与 “技术试验场”。
高黎贡山隧道的施工难度堪称世界级。工程穿越 17 种复杂地质、19 条断裂带,“高地热、高地震烈度、高地应力” 与 “活跃的新构造运动、活跃的地热水环境、活跃的外动力地质条件、活跃的岸坡浅表改造过程” 构成的 “三高四活跃” 特征,使隧道施工面临岩爆、涌水、塌方等多重致命风险。建设者们不仅要与坚硬如铁的花岗岩对抗,更要在最高温度超 40℃的湿热环境中,应对随时可能喷涌而出的高温热水与突然迸发的岩块,每一米的掘进都充满生死考验。
十年鏖战,地下 765 米的 “地心战场” 见证着建设者的坚韧与创新。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工程团队研发出智能掘进机器人、高压涌水封堵新材料等数十项专利技术,创造性地采用 “长隧短打、分段作业” 模式,在山体两侧同步开凿 10 条辅助坑道,将主隧道切割为 20 个施工面,大幅提升掘进效率。这些突破不仅攻克了技术难关,更填补了我国复杂地质隧道施工的多项空白。
在这漫长的建设历程中,无数感人故事在黑暗深处悄然上演。工人们每隔 4 小时轮班,在狭窄的隧道内完成钻孔、爆破、支护等高强度作业;工程师们昼夜监测地质数据,为毫米级的施工精度反复推演方案;后勤团队将冰袋、盐汽水等物资送到高温掌子面,保障一线人员的生命安全。他们用十年青春,在不见天日的地下书写着中国基建的奇迹。
大瑞铁路高黎贡山隧道的建设,不仅是一条交通动脉的打通,更是中国基建实力的生动注脚。当这条承载着无数汗水与梦想的隧道贯通之日,它将不仅成为连接滇西与外界的经济纽带,更会以 “十年磨一剑” 的精神丰碑,激励着无数建设者继续向极限挑战,在山河之间镌刻属于这个时代的奋斗史诗。
关健词:
责任编辑:何莉莉
免责声明:九龙网内容来源于本网和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知,本网站将迅速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推荐阅读
2025年05月12日 19:16
2025年05月12日 18:50
2025年05月12日 18:46
2025年05月12日 18:38
2025年05月12日 18:22
2025年05月12日 18:21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云南网警 | | 滇公网安备 53050202000001号
电话:0875-2128698 传真:0875-2128698 投稿邮箱:516770808@qq.com 值班编辑QQ:516770808 广告投放:18287516758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业信息备案许可证:滇ICP备13003931号-2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营业许可证:530502100020697 云南网警ICP备案:53050203402011号
免责声明:九龙网内容来源于本网和互联网,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敬请在一周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本站新闻文章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