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于牛津大学的杨宏伟博士享受云南省政府特殊津贴,这不是因为他头顶世界名校博士的光环,而是因为他和他带领的研究团队长期围绕国家亟需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用纳米导电材料,解决了关键科学与技术问题,为我省高质量科技创新发展增添新动能。
2012年,杨宏伟作为昆明市引进的海外高层次创新人才加入云南贵金属集团,从那时开始,纳米材料研究室开始搭建。
从零到一,艰难求索。多年来,我国一直面临国际市场技术、产品打压等诸多挑战,自主创新、自主攻克行业难关,成了企业引领未来市场的核心要素。2015年,杨宏伟在与厦门大学技术合作交流时发现一种性能独特的新兴纳米材料——纳米银线,但没有找到任何现成的资料或研究基础可供参考或借鉴,国内外同行对该材料的研究也才刚刚起步。杨宏伟想:“如果现在开展这方面的研发应该不会落后太多,产业化后在市场上也能占据一席之地。”随后他开启了纳米银线的探索研究。
2018年底,经过成千上万次的试验—失败—分析—再试验,纳米银线最终被成功合成,而且其核心性能指标线径也不断刷新纪录:从最开始的80纳米到50纳米、35纳米,再到20纳米。“每1纳米的向下探索,都是整个团队1000多个日夜的不停鏖战,饱含着艰辛与不易,终于迎来了成功。”杨宏伟说,这是贵金属集团的一种精神,一种能主动、自愿、齐心合力完成目标的渴望,一种不断突破自我、“特别能钻研”的冲劲,一种凝聚力和战斗力将越变越强的团队意识,这是主动担负使命和责任的作为。
产业跨步,从一到万。虽然高品质纳米银线被小批量试制合成,但如何把科技创新转化为新质生产力,如何实现材料的稳定放量生产,成为杨宏伟和团队另一道亟待跨越的“鸿沟”。在新材料领域要实现“从一到万”的突破,其技术难度有时比“从零到一”要高上不止一个数量级。经过又一年的奋战,不断找差距、查原因、想办法,2019年底,第100批次纳米银线放量生产成功卸料,预示着贵金属集团的纳米银线量产技术实现了突破。为了更好地了解市场,取得第一手材料以开发后续产品,2020年起,杨宏伟转变思路,带队跑遍了江浙沪和深圳、东莞、广州附近的主要下游客户,对他们的具体需求有了更深入的了解。2022年至2023年,纳米银线产品先后在国际领先品牌智能冰箱和国内一流系列手机等高端电子产品上实现推广应用,产业化应用的实现起到了很好的标杆示范作用,为下一步产品的规模化推广奠定了良好基础。
8年间,50多台套设备、产品从无到有,一项项领跑世界的关键技术被杨宏伟及其团队创新创造出来。在做好纳米银线及其他纳米导电材料技术开发和市场推广的同时,杨宏伟始终认为科技创新才是这个行业的核心,只有紧紧握住、真正用好,才不会被时代和市场淘汰,才能在产业发展中占领先发点、制高点。2021年至2023年,杨宏伟和团队平均保持着每年完成一项科研技术产品研究课题,并实现市场化运用。
近5年来,杨宏伟先后主持完成国家基金委地区科学基金项目2项、云南省重大科技专项子课题2项,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7件,在国内外知名期刊上发表论文20多篇,其中SCI收录18篇,被引192次,并多次获得云南省科研机构联合会优秀论文奖和中国有色金属优秀科技论文奖。他还指导培养硕士研究生9人。
面对未来,杨宏伟坚信,在国家、云南省大力倡导和支持科技创新的大环境下,在云南省贵金属新材料产业发展布局中,科技创新将不断聚力蓄势,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新贡献。
本报记者 周文璟
关健词:
责任编辑:杨艳
免责声明:九龙网内容来源于本网和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知,本网站将迅速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推荐阅读
2024年09月23日 11:20
2024年09月23日 11:19
2024年09月23日 11:18
2024年09月23日 11:17
2024年09月23日 11:16
2024年09月23日 11:15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云南网警 | | 滇公网安备 53050202000001号
电话:0875-2128698 传真:0875-2128698 投稿邮箱:516770808@qq.com 值班编辑QQ:516770808 广告投放:18287516758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业信息备案许可证:滇ICP备13003931号-2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营业许可证:530502100020697 云南网警ICP备案:53050203402011号
免责声明:九龙网内容来源于本网和互联网,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敬请在一周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本站新闻文章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