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上海12月8日电(记者 徐明睿)随着手机的普及,“公共传呼电话”如今已经基本退出了大家的日常生活。然而就在上海中心的福州路上,仍然还开着一个只收现金的公共传呼电话亭,3分钟市内通话收费4角钱,这里的老板是一位78岁的老人,老人名叫沈玉琇,她告诉记者,“这家电话亭已经陪我度过27个年头了”。
福州路上的公共传呼电话亭 徐明睿 摄
12月7日,记者采访到了沈奶奶。她和记者回忆,1993年,她与几位同伴一起承包了自家弄堂口的电话亭。1996年,丈夫临终前,叮嘱沈玉琇,希望她能把电话亭守下去。“我先生就跟我说,你如果能够坚持的话就坚持到底,在这里我待着,不管怎么说都有一点乐趣。”为了这个约定,沈玉琇每天都准时来到电话亭,一待就是12个小时。
沈玉琇的结婚照 徐明睿 摄
沈玉琇在看账本 徐明睿 摄
如果她有事的时候,还会有热心邻居帮忙看管。邻居沈先生告诉记者,有时候沈玉琇出门看病或者旅游时,他都会搭把手,“她毕竟年纪大了”。
电话亭的沈玉琇 徐明睿 摄
电话亭的沈玉琇 徐明睿 摄
上世纪70年代起,上海几乎每一条弄堂口都出现了传呼电话亭,这些神经末梢连通着全上海的市井街坊,成为当时人们生活必不可缺的一部分。从以前的五人合伙到如今的一人独守,沈玉琇感慨,当年大家用传呼机的时候,是公用电话亭最忙的时候。“以前一个月收入五千元,大家都排队打电话。现在没人排队了,像我今天大概做了五块钱生意”。
电话亭的沈玉琇 徐明睿 摄
沈玉琇展示电费账单 徐明睿 摄
尽管打电话的人不多,沈玉琇却不曾怠慢,每天空下来就要用酒精沾湿抹布,反复擦拭三台橘色的公用电话。78岁的沈玉琇自己也用上了手机,她清楚,现在还要打公用电话的人,往往都是需要帮助的人,如果碰到没带钱的人想打电话,她也很乐意帮忙,“有人手机忘带了,有人手机没电了,几块钱的事,不要紧的”。
电话亭的沈玉琇 徐明睿 摄
沈玉琇笑着告诉记者,现在的她只要身体健康,就会一直守着这家电话亭,守住属于一个时代的回音。如今,她最大的梦想就是“身体康健”。(完)
关健词:
责任编辑:何莉莉
免责声明:九龙网内容来源于本网和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知,本网站将迅速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推荐阅读
2024年03月11日 14:37
2024年03月10日 20:16
2024年03月10日 20:00
2024年03月09日 15:03
2024年03月09日 15:00
2024年03月07日 10:05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云南网警 | | 滇公网安备 53050202000001号
电话:0875-2128698 传真:0875-2128698 投稿邮箱:516770808@qq.com 值班编辑QQ:516770808 广告投放:18287516758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业信息备案许可证:滇ICP备13003931号-2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营业许可证:530502100020697 云南网警ICP备案:53050203402011号
免责声明:九龙网内容来源于本网和互联网,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敬请在一周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本站新闻文章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