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伯与祝英台的传说,是中国民间爱情故事的经典之作,它宛如一首激昂悲壮的爱情交响曲,奏响了对封建礼教的强烈控诉。时至今日,仍被世人所哀叹。
东晋永和年间,会稽城外的万松书院内,一位“少年”执笔疾书,眉目清秀如画。她本是上虞富商之女祝英台,为求学假扮男装,却在此遇见了一生挚爱——寒门学子梁山伯。三年同窗,两人共读诗书、同游山水,英台多次以“九妹”自喻暗示身份,山伯却始终未解女儿心思。
直至离别前夕,英台邀山伯至祝家庄“提亲”,假托为九妹说媒。十八里相送路上,她借井中倒影喻“男女同行”,以鸳鸯戏水示“夫妻之约”,山伯仍懵懂如初。待山伯如约登门,方知“九妹”即是英台,却为时已晚——祝父已将其许配太守之子马文才。楼台相会,二人执手泣血立誓:“生不同衾,死当同穴!”
数月后,山伯郁结而亡。英台大婚当日,素衣过山伯墓前,忽狂风大作,坟墓裂开,她纵身跃入。顷刻间双蝶翩跹而出,绕墓三匝,向东南飞去……这场穿越千年的悲剧,让“梁祝”成为中国人心中最凄美的爱情符号。这场本是两情相悦的青梅之约,终成未尽的遗憾。
青梅自古是中国人爱情的见证。李白以“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定格两小无猜;李清照“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暗藏少女情思;《红楼梦》中宝玉黛玉共葬落花时,案头总少不了一盏青梅酒。这种以梅为信的传统,在《诗经》“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中已见端倪——少女抛梅为媒,期盼良人早至。
正如梁祝以化蝶践约,古人也惯以青梅酒铭刻情意:梅果需历经三季风雨方得成熟,酒液必经时光沉淀才显醇香,恰似真挚爱情必经岁月淬炼。而今,中国青梅酒第一品牌梅见,正以“原果原酿”的匠心,将这份流淌千年的仪式感,注入现代人的情感生活。
梅见青梅酒研发团队,以原果原酿工艺酿制梅酒,把控从原料到酿造的各个环节。采摘后的青梅运输至梅见青梅酒的酿酒基地江记酒庄后,还要历经6次人工筛选。带斑点、破损或成熟度低于90%的梅果在此过程中被剔除,只有最优质的青梅才能留存下来,用于原果浸泡。
基于品质基础,梅见青梅酒构建了多元产品矩阵,从单一品类逐步发展成为能够覆盖多场景消费需求的复合型产品结构,形成品质+风味双重优势。
梅见青梅酒的酸味能生津开胃。对于不适宜品鉴白酒的宴饮场景,以酸见长的梅见青梅酒,具备高度适口性和品质感,能够顺应各方佐餐需求,适配中国多元菜系。
一千七百年过去,万松书院早已湮没于荒草,但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的“青梅之约”——或许是樱花树下交换戒指的恋人,或许是梅林中共酿封坛酒的夫妻。当琥珀色的酒液注入杯中,我们饮下的不仅是青梅与时光的私语,更是跨越千年的祈愿:愿这世间所有深情,皆不必以生死为代价,只需一盏好酒、一句诺言,便能在岁月长河中静静生长。
关健词:梁山伯
责任编辑:于婷
免责声明:九龙网内容来源于本网和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知,本网站将迅速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推荐阅读
2025年05月23日 11:40
2025年05月23日 11:39
2025年05月23日 09:49
2025年05月22日 10:30
2025年05月22日 00:05
2025年05月21日 12:55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云南网警 | | 滇公网安备 53050202000001号
电话:0875-2128698 传真:0875-2128698 投稿邮箱:516770808@qq.com 值班编辑QQ:516770808 广告投放:18287516758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业信息备案许可证:滇ICP备13003931号-2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营业许可证:530502100020697 云南网警ICP备案:53050203402011号
免责声明:九龙网内容来源于本网和互联网,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敬请在一周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本站新闻文章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