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宁苗族采茶少女
施甸县布朗族美丽乡村
隆阳区改善义务教育条件
隆阳区易地扶贫搬迁梦想家园安置点
家门口的扶贫车间
腾冲市新华乡猕猴桃喜获丰收
采石斛的傈僳族少女 龙陵八0八水库 朱昌维 摄 本版图片为保山市委宣传部供图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在全国上下团结一致奋力战“贫”的新形势下,保山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关于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论述及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脱贫攻坚重大决策及省委、省政府工作安排,立足特殊的市情、贫情,不断深化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方略”“产业扶贫”“两山理论”“志智双扶”“一个不少”“问题思维”“党建脱贫”重要论述的实践,探索出独特的战“贫”经验和模式,展现出特别的战“贫”精神。
一、脱贫攻坚的“保山贫情”
保山地处滇西咽喉,毗邻“两亚”、连接“两洋”,与缅甸接壤,自古就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和枢纽,自古就有崇文重教的风气、开放创新的胸怀和敢闯敢试的勇气,其边疆性、前沿性、开拓性特点十分突出。同时,保山也是一个集边疆、欠发达、山多坝少、民族杂居于一体的地区,是全省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有全国连片特困地区滇西边境山区县4个(其中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3个)、非贫困县1个。尤其是从全省16个州市的情况看,保山具有特殊的市情和贫情,集中表现为“经济发展不前不后、贫困人口不多不少、贫困发生率不高不低、脱贫人口不上不下”和“非三区三州”的特点。2019年,保山GDP总量居全省第9位;脱贫人口4.89万人,占全省净脱贫人口的3.57%,脱贫人口居全省第7位;脱贫退出贫困村135个,占全省退出贫困村数的4.49%,脱贫村数量居全省第8位;截至2019年底,脱贫退出9.13万户38.19万人,未脱贫2758户10112人;4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413个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的13.02%下降到0.49%,贫困发生率居全省第8位。特殊的市情和贫情决定了保山脱贫攻坚工作必须因地制宜,不能搞“一刀切”;必须精准滴灌,不能搞大水漫灌;必须走出一条符合实际的脱贫之路,不能盲目跟风模仿。
二、脱贫攻坚的“保山实践”
立足特殊的市情、贫情,保山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关于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论述,不断深化市情、贫情再认识,全力以赴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一)“精准方略”的生动实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扶贫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创造性地提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核心内容是做到扶贫对象、项目安排、资金使用、措施到户、因村派人、脱贫成效“六个精准”。保山全面实施“精准方略”,始终在精准上下足功夫、做好文章。一是做到扶贫对象精准。按照“六个精准”“六个到村到户”要求全部摸清脱贫情况、贫困原因,创新开展“五查五看三评四定一公示”“1+N”等贫困对象动态管理工作,实现建档立卡贫困对象错评率、漏评率、错退率均为“零”;二是做到项目安排精准。紧紧围绕“五个一批”精准实施扶贫项目,建立项目数据库,制定项目实施路线图和时间表,扎实推动项目落实落地。截至2019年底,全市累计完成实施扶贫项目1.25万个;三是资金使用精准。加强扶贫资金管理使用,从资金预算与分配,到资金使用与拨付,再到资金管理与监督,将“权、责、利”一一厘清,提高扶贫资金使用效益,切实让扶贫资金发挥好“兜底钱”作用,让每一分钱都花到刀刃上。“十三五”期间,全市累计完成投入扶贫资金445.09亿元;四是做到措施到户精准。大力实施“一户一策”帮扶计划,综合采取政府帮扶、企业帮扶、社会帮扶、致富带头人带动等多种方式,实现“一户有多个产业、一人有多人帮扶”的良好发展局面;五是做到因村派人精准。实施万人会战脱贫攻坚,抽调精兵强将深入乡村一线开展脱贫攻坚工作。截至目前,全市共派出1.08万名工作队员驻村开展扶贫工作,939个挂联单位3.37万名干部职工,结对帮扶9.41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结对帮扶全覆盖;六是做到脱贫成效精准。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和头等民生大事抓实抓细。目前,全市4个贫困县已全部脱贫摘帽,1个非贫困县贫困人口全部达到脱贫退出标准。施甸县9项措施力保精准攻坚,即“四项机制”确保“人人尽责”、“挂图作战”确保精准扶贫、“分类包保”确保精准就业、“二个保障”确保精准搬迁、“三道防线”确保“应保尽保”、“四减一检”防止“因病致贫”、“三项措施”防止“因学致贫”、“四个联动”共建“美丽家园”、“党建扶贫”激发内生动力。
(二)“产业扶贫”的生动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要因地制宜,把培育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产业扶贫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也是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帮助群众就地就业的长远之计。”保山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产业扶贫重要论述,按照“规模农业引领,龙头企业带动,专业合作社示范,规模养殖(企业)场助推”的导向,以建设“十个万亩”规模农业示范区和发展“四小工程”为抓手,变“输血”为“造血”,全力推进产业扶贫全覆盖,促进农民稳增收。一是强化资金投入。落实涉农资金整合投入产业扶贫长效机制,通过财政投入、金融支持、项目覆盖、招商引资等多途径加大产业扶贫资金投入,整合财政涉农资金19.58亿元,投入产业扶贫资金7.23亿元,占整合涉农资金总量的36.92%。二是强化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全市有新型经营主体6059个,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9.03万户33.24万人增收脱贫,100%覆盖有产业发展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其中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381个,辐射带动43816户贫困户的产业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530个,实现贫困村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全覆盖,入社贫困户达7.36万户,贫困户入社率达78.21%;培育家庭农场、社会化服务组织、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等新型经营主体962户,带动了14355户贫困户发展种植养殖业,与新型经营主体建立利益联结关系的贫困户实现人均增收4288元。三是强化规模农业示范。建成“十个万亩”规模农业,吸纳3334名贫困人口实现就业,助力2478户贫困户通过发展产业实现脱贫增收,推动扶贫产业规模化,龙陵恒冠泰达禇橙、腾冲高黎贡山茶叶等万亩规模农业带贫效果凸显。四是创新发展“四小工程”。坚持因地制宜、因户施策,把产业发展与老百姓需求相结合,积极支持引导贫困户发展短期有收益、长期可致富的小养殖、小庭院、小作坊、小买卖“四小工程”,有效破解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四小工程”产业覆盖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户90866户373389人。
(三)“两山理论”的生动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山大力践行“两山”理论,坚持扶贫开发与生态保护并重,通过实施生态建设工程、生态补偿工程,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创新生态扶贫路径等,使贫困人口从生态保护与生态价值双赢中得到更多实惠。一是制定了林业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实施意见,建立了林业产业、生态补偿精准扶贫制度,确保生态扶贫项目向贫困地区集中,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倾斜。完成退耕还林工程17.3万亩,覆盖建档立卡贫困户8224户35715人,户均增收5284元、人均增收1216元。二是建立生态补偿长效机制,实施了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生态护林员、天然商品林采伐管护等项目,增加建档立卡贫困户收入。划定森林生态效益补偿面积468.48万亩,年均获得补偿5480万元,覆盖建档立卡贫困户21195户,年均获得补偿451.92万元,户均年增收213元。聘用生态护林员从2017年的954名增加到2020年的4624名,建档立卡贫困户累计获得管护工资9721万元,户均年增收1万元。三是积极探索生态扶贫路径。腾冲市作为全国“两山”理论实践创新基地,探索出创新实践的六种模式:“保护银杏古树、控制村落风貌、发展观光旅游”的江东银杏村,“以林兴村、以林养农、以林富农、以林靓村”的中和新岐,“依托区位优势、发展健康有机食品”的马站乌龙茶,“三产融合、茶旅养生”的高黎贡山茶,“依托土地流转、实行规模套种、发展农业经济”的曲石公平和“四季花香、农旅结合”的界头生态旅游。隆阳区百花岭深入践行“两山理论”,坚守生态底线,发展观鸟经济,探索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脱贫攻坚模式,走出了一条“不砍树也致富”“猎鸟人变护鸟人”的精准扶贫之路。目前,百花岭共有鸟类观测点23个、鸟导80余名,“明星鸟塘”年收入约为10万元,其余鸟塘年收入约为3万元,一举改变了过去贫穷落后的面貌。
(四)“志智双扶”的生动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要从根本上摆脱贫困,必须智随志走、志以智强,实施“志智双扶”,才能激发活力,形成合力,从根本上铲除滋生贫穷的土壤。保山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志智双扶”重要论述,将扶贫与扶志扶智有机结合起来,切实增强贫困群众脱贫的信心和能力。一是大力推进教育扶贫。完成23个贫困乡中心学校、初级中学和207个贫困村小学校舍标准化建设工程。全面建立了控辍保学机制和贫困学生“一生一档”保障措施,全面落实教育均衡发展等扶贫政策,制定“一生一方案”,积极开展劝返工作,实现了小学辍学率0.08%、初中辍学率0.36%,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义务教育阶段无因贫辍学情况。二是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在全市范围内深入开展“自强、诚信、感恩”主题实践活动。施甸县木老元布朗族彝族乡按照“群众的问题交给群众自己解决”的思路,探索出一条“评星定级”破解之道,从根本上解决了群众“等靠要”思想。隆阳区辛街乡邹里社区梦想家园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建起了一座新时代文明实践所,采取干部进所讲政策、专家进所讲技能、乡贤进所讲德治、脱贫户进所讲感恩、致富带头人进所讲创新创业“五进五讲”模式,提振了贫困群众的脱贫决心、激发了脱贫内生动力。龙陵县采取“以奖代补”方式对椅子山村串户主干道路、入户道路和农村庭院及户内硬化给予补助,由村委会牵头组织实施。三是加强脱贫宣讲。组织1000余名“农民理论家”组成500多支义务宣讲小组,围绕脱贫攻坚政策等内容,深入田间地头、院坝场上、农户家中开展集中式、互动式、点对点宣讲。四是选树先进典型。全市涌现出郭彩廷、段定华等一大批在全省有影响力的脱贫攻坚先进典型。市委、市政府组织实施“百十五”表彰工程,表彰100名扶贫工作标兵,10户“光荣脱贫户”、10户“带头致富户”、10户“文明家庭户”,5个“脱贫攻坚先进村”、5个“基层党建先进村”、5个“产业发展先进村”、5个“美丽村庄先进村”。五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选派110名学校管理人员、骨干教师到上海参加各级各类培训,转变教育理念,提升教师能力素质。上海交大附属医院、新华医院等医疗机构派出43名医疗专家对口帮扶隆阳区、龙陵县、昌宁县人民医院等各级医疗机构。加强本土人才培养专项,选派16名研修人员分别到省级院校、医疗机构和农业科研单位进行为期一年的研修。加强与省外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对接,2019年共输送保山建档立卡贫困户初中毕业学生2433人到27所上海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习,着力培养有知识、懂技术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以职业教育助推精准脱贫。组织专家服务团科技特派员(辅导员)分团深入贫困乡村、科技企业开展技术攻关、业务指导、项目合作、乡土人才培养、决策咨询等服务,按照“科技特派员+生产经营主体+技术包(成果包)+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方式,组织实施科技特派员科技扶贫示范项目,认定农村科技辅导员300人,农村科技示范户1800余户。
(五)“一个不能少”的生动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不能掉队。”今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到腾冲市清水乡三家村调研时再次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保山严格执行“一个不少”的要求,着力推进少数民族脱贫攻坚工作。一是实现昌宁县苗族整族脱贫。昌宁县通过重规划、打基础、强产业、兴科技、提素质,努力促进当前脱贫与可持续发展有机结合,走出了破解少数民族深度贫困地区脱贫的有效路径,实现了苗族贫困人口整族脱贫。2015年以来,共实施苗族整族帮扶项目64个,整族帮扶资金达2.92亿元。截至2019年底,苗族群众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4年的4250元增加到11328元,增长166%。二是实现施甸县人口较少民族布朗族整族脱贫。依托省级挂包单位云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力量,围绕建设成为布朗族聚居区脱贫攻坚创新示范区、乡村旅游发展特色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目标,将帮扶项目精准安排在木老元、摆榔2个布朗族聚居乡,实施了安居工程、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社会事业、生态环境保护、素质提高、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提升七大工程。目前,这两个乡的布朗族已经实现了整族脱贫,累计脱贫人口5769人,贫困发生率分别降至0.63%和1.4%。三是实施跨州移民集中安置。根据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保山将高黎贡山移民工作作为一项重要民生工程,将其纳入隆阳区易地扶贫搬迁范围,在隆阳区芒宽集镇、敢顶集镇、小平田集镇、丛岗村等建设了8个集中安置点。2018年底,895户4911名高黎贡山跨州市移民走出高黎贡山,全部迁至集中安置点,实现了“移”跃跨千年。隆阳区将8个集中安置点的困难群众861户2833人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并围绕有劳动力的移民户每户至少有1人就业的目标,累计开展劳动就业培训50期、培训4898人次,实现就业1043人。
(六)“问题思维”的生动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强调增强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就是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客观性,就是要善于把认识和化解矛盾作为打开工作局面的突破口”。保山始终坚持把发现问题、分析缘由、逆向促动、破解难题作为思维模式和实践导向,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聚力解决突出问题,对症下药、靶向治疗,补齐短板、做强弱项,使脱贫攻坚在解决问题中不断提高成色和质量。一是聚力解决“五不”工作问题。由于部分扶贫干部思想上出现麻痹大意,导致保山在全省脱贫攻坚成效考核中曾两度排名靠后,全市上下痛定思痛、知耻后勇,紧盯脱贫攻坚工作中存在的“挂钩领导不领导”“主责单位不主责”“挂包单位不挂包”“托底乡村不托底”“内生动力不动力”五个问题,紧紧围绕“问题不查清不放过、措施不管用不放过、责任不落实不放过、整改不到位不放过、成效不明显不放过”的“五个不放过”标准,采取专题研究、分类汇报、现场解疑、限时整改等方式,推动各级各部门守土有责在岗位、守土有方在现场、守土有效在状态,促进脱贫攻坚任务全面落实。二是聚力解决“巡视考核”反馈问题。紧盯中央巡视组反馈意见和省委反馈的年度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发现的突出问题,建立定期分析研判、定期听取整改报告、整改情况督导、问题移交、工作情况报送等5项工作机制,形成短板清单、任务清单、责任清单、时限清单等4个清单,通过一项一项细化整改措施、一个问题一个问题解决、逐项逐条进行销号。先后整改完成各级各类反馈问题163个。三是聚力解决“群众最不满意”的突出问题。紧盯群众最为关切的揪心事烦心事,以全市处级领导干部深入查找“最不满意三项工作”为抓手,聚焦“四风”问题和群众最不满意的突出问题,坚持干部到户、见面到人,政策到户、落实到人,问题到户、解决到人,帮扶到户、满意到人,以严实作风保证各项任务落到实处。通过解决“群众最不满意”的突出问题,使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群众满意度达90%以上,4个贫困县在贫困县摘帽省级第三方评估中认可度均居全省前列。保山在2019年度全省脱贫攻坚成效考核中也取得了“好”等次。
(七)“党建脱贫”的生动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抓好党建促脱贫攻坚,是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重要经验,群众对此深有感触。‘帮钱帮物不如帮个好支部’”,“越是进行脱贫攻坚战,越是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保山市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压实工作责任,充分发挥组织优势、凝聚组织力量,为高质量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强组织保障。一是坚决保持贫困县乡党政正职稳定。严格按照中组部、省委组织部关于脱贫攻坚期内保持贫困县乡党政正职稳定的要求,坚决贯彻执行不脱贫不调整、不摘帽不调离的纪律要求,从严把握贫困县乡党政正职调整政策要求,从严执行贫困县乡党政正职调整审批程序,切实稳定贫困县乡党政正职。二是精准发力考察识别脱贫攻坚干部。2016年以来从贫困县区提拔使用处级干部117名,其中从乡镇党政正职提拔使用31名、从驻村工作队员中提拔使用10名。加强沪滇合作,探索双向互动培训模式,按需“充电”,补短板强弱项,2016年以来,上海市闵行区累计向保山选派挂职干部11名,保山市累计向上海市选派挂职干部30名。三是尽锐出战倾力脱贫攻坚。坚持资源向脱贫攻坚一线倾斜,力量向脱贫攻坚一线凝聚。全市共派出413支驻村扶贫工作队,集中选派1465名工作队员,实现贫困村全覆盖。四是多措并举建强村干部队伍。采取“组织选派、招考录用、择优回引、异地交流、培养选拔、评选激励”的“六个一批”的方式,不断提高村(社区)干部队伍建设的整体水平。全市共选派100名机关事业单位优秀年轻党员干部到村(社区)担任党组织书记。五是驰而不息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2019年,结合专项整治工作提出村党组织5种类型、社区党组织5种类型10种表现,全市共排查出软弱涣散村(社区)基层党组织106个。召开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专项整治工作会议9次,制定《实施方案》《县级领导摸底排查计划》《工作提醒函》等文件,由县(市、区)委书记带头,县(市、区)级领导班子成员每人包1至2个乡镇,村村走到。坚持“一支部一方案、一问题一对策”的要求,量身制定整改方案106个、整顿措施300余条。六是凝心聚力提升“三个组织化”程度。成立三个组织化项目组,制定下发《抓党建促脱贫攻坚推动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组织化工作方案》,明确2020年工作目标及重点任务。
三、脱贫攻坚的“保山启示”
保山在战“贫”实践中,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论述为统领,立足特殊市情和贫情,始终做到“方向不偏、标准不降、力度不减、行动不慢、效果不差”,为全省、乃至全国相似地区打赢脱贫攻坚战做出了示范,提供了借鉴。
(一)坚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论述,做到方向不偏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论述贯穿于保山战“贫”实践的全过程和方方面面,特别是在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方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志智双扶”“一个不少”重要论述方面,保山探索出很多新模式,实现了很多新突破。
(二)坚持“两不愁三保障”,做到标准不降
始终坚持“两不愁三保障”的根本标准,以产业、就业、农村危房改造、易地扶贫搬迁、控辍保学、健康扶贫、农村饮水项目建设等为重点,全面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的突出问题。
(三)坚持多方协同战“贫”,做到力度不减
探索建立了指挥协调机制,解决“谁来干”的问题;建立了问题导向机制,解决“干什么”的问题;建立了协同作战机制,解决“如何干”的问题;建立了督查评价机制,解决“干得如何”的问题,积极调动各方力量、整合各方资源,全力投入脱贫攻坚主战场。
(四)坚持开展“五个结合”,做到行动不慢
创造性地开展“统”与“分”相结合、“督”与“导”相结合、“点”与“面”相结合、“明”与“暗”相结合、“宽”与“严”相结合的“五个相结合”,全面统筹脱贫攻坚督查督导,确保扶贫工作不掉队、扶贫项目不延迟、扶贫资金不闲置。
(五)坚持贫困人口如期脱贫,做到效果不差
坚决贯彻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坚持到2020年实现全部贫困人口如期脱贫,与全国一道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目前,全市4个贫困县已全部脱贫摘帽,1个非贫困县贫困人口全部达到脱贫退出标准。
四、脱贫攻坚的“保山精神”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保山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264万各族人民合力战“贫”,充分展现出坚定信念的善洲精神、真抓实干的攻坚精神和比学赶超的竞争精神。
(一)坚定信念的善洲精神
2019年5月,省委书记陈豪在保山调研时强调,要学习传承发扬杨善洲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保山积极传承弘扬善洲精神,以善洲精神引领各级干部战“贫”,始终绷紧责任这根弦,坚守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始终绷紧精准这根弦,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以坚定的信念、扎实的作风、有力的举措,实实在在抓扶贫、踏踏实实帮助贫困群众迈入小康。
(二)真抓实干的攻坚精神
保山始终保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扎实作风,对标对表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一项一项研究,一件一件解决,一块一块补齐,真正把各项工作落细落实落好,朝着100%的目标努力。驻村工作队员尽锐出战,抱着“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攻坚精神,扛起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政治责任一扎到底,当好村民的“宣传员”“服务员”“引导员”。“群众不脱贫,我们绝不下火线。”这是保山413支驻村扶贫工作队1465名驻村扶贫工作队员立下的誓言。
(三)比学赶超的竞争精神
保山认真总结经验,积极开拓创新,形成“五马竞争、万马奔腾”的干事创业氛围。激励5县(市、区)大力弘扬“跨越发展、争创一流;比学赶超、奋勇争先”的精神,采用“主题+专题”“重点工作专项评价”“重大项目定期督查”等措施,促进各县(市、区)互相学习,良性竞争。通过“主题+专题”,直观地看到谁的脱贫攻坚抓得实,谁的脱贫攻坚成效好。“五马竞争”最大程度调动了全市上下干事创业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主动对标找差距,主动认领问题,主动整改落实,推进问题如期清零,提升脱贫质量。
五、脱贫攻坚的“保山展望”
当前,保山脱贫攻坚已经取得决定性进展,2020年如期脱贫的目标已基本实现。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到,保山距离高标准、高水平、高质量的脱贫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在思想认识、产业培育、人才培引、技术创新、生态治理、对外开放等方面还存在短板。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保山市应在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不断深化市情、贫情认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论述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重要论述及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不断深化总结战“贫”实践,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努力实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衔接。
(一)深化产业扶贫实践,加快推动乡村产业振兴
保山在产业扶贫实践中,探索出抓好产业培育、抓细规模农业、抓实主体培育、抓强“四小”产业、抓紧利益联结的“五抓”模式,为乡村产业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今后,保山应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实现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促进农业内部融合、延伸农业产业链、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实现乡村多元价值。要加快完善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让小农户通过土地流转、要素入股、劳动力就业、产销对接等多种形式参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共同发展乡村产业,推动乡村产业振兴。
(二)深化扶志扶智实践,加快推动乡村人才振兴
保山充分依托技工院校、职业中学、社会化培训机构、用工企业、党群部门等培训力量,深入实施“七个一批”的“农村人才培训行动”,积极造就“土专家”“田秀才”“先行者”“带头人”,为乡村人才振兴奠定了良好基础。今后,保山应大力实施乡村振兴人才支撑计划,着力培育一批新型职业农民,吸引一批外出人才回乡、一批社会优秀人才下乡创业,充实农村专业人才队伍,推动乡村人才振兴,增强农业农村内生发展能力。
(三)深化文化扶贫实践,加快推动乡村文化振兴
保山注重发挥传统村落保护规划的引领作用,坚持传统村落保护无死角,开发利用要留白的理念,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成产业,有效带动当地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今后,保山应进一步加强对传统村落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深入挖掘农耕文化和蕴含的优秀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以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为载体,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更好满足农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
(四)深化生态扶贫实践,加快推动乡村生态振兴
保山坚持扶贫开发与生态保护并重,通过实施生态建设工程、生态补偿工程等,促进脱贫攻坚与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双赢”。今后,保山应深入践行“两山”理论,坚持绿色发展,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加快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加强农村污水、垃圾等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治理,完善农村生活设施,补齐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短板,让乡村成为生态涵养的主体区,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重要支撑点,加快建设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乡村。
(五)深化党建扶贫实践,加快推动乡村组织振兴
保山坚持将基层党建创新与脱贫攻坚工作高度融合、同步推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今后,保山应按照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着力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建设好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对乡村振兴的全面领导,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健全乡村治理体系,实现乡村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
执笔:云南省社会科学院 中国(昆明)南亚东南亚研究院研究员沈向兴、副研究员尤功胜、研究实习员周月,云南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编辑中心副主任谢炜,云南日报社保山分社负责人、主任记者李建国
调研组成员:沈向兴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 中国(昆明)南亚东南亚研究院党组成员、副院长(正厅级)、研究员 谢 炜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编辑中心副主任
尤功胜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 中国(昆明)南亚东南亚研究院副研究员 周 月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 中国(昆明)南亚东南亚研究院研究实习员
李建国 云南日报社保山分社负责人、主任记者
关健词:保山实践
责任编辑:张杨军
免责声明:九龙网内容来源于本网和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知,本网站将迅速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推荐阅读
2024年03月10日 10:06
2024年03月08日 11:36
2024年03月07日 17:16
2024年03月07日 17:12
2024年03月07日 17:08
2024年03月06日 09:31
2024年03月05日 17:48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云南网警 | | 滇公网安备 53050202000001号
电话:0875-2128698 传真:0875-2128698 投稿邮箱:516770808@qq.com 值班编辑QQ:516770808 广告投放:18287516758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业信息备案许可证:滇ICP备13003931号-2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营业许可证:530502100020697 云南网警ICP备案:53050203402011号
免责声明:九龙网内容来源于本网和互联网,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敬请在一周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本站新闻文章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