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云南保山市施甸县龙潭村:闲置牛棚变身“聚宝盆” 平菇种植蹚出振兴路
在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木老元乡的龙潭村,曾经闲置的集体牛棚如今焕发出新的生机。走进改造后的大棚,一排排菌棒整齐排列,鲜嫩的平菇从菌棒中探出脑袋,村民们正忙着采摘、装篮,一派丰收景象。
布置菌棒。
龙潭村下辖13个村民小组、23个自然村,曾因肉牛养殖产业兴旺一时。但近年来,随着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加上肉牛市场价格波动剧烈,村里的集体牛棚渐渐空了下来。
“你看这牛棚,之前空荡荡的,杂草都快长起来了。”龙潭村党支部书记杨开龙站在牛棚前感慨道,“村里23个自然村分布零散,年轻人大部分出去打工,剩下的多是老人小孩,传统养殖越来越难维持。牛棚闲置着,不仅浪费资源,村集体经济也没了着落,这可把我们愁坏了”。
村“两委”多次召开会议商议对策,却始终找不到合适的突破口。“试过搞药材种植,但成本太高;想过发展乡村旅游,可交通又不太方便。”杨开龙说,那段时间大家看着闲置的牛棚,心里急得冒火。
在木老元乡党委的一次专题调研中:“当时乡党委分析各村实际情况,提出发展特色种植的思路,考虑到龙潭村闲置牛棚多,又有适宜菌类生长的环境,就建议试试平菇种植”。
这一提议让龙潭村“两委”眼前一亮,在云南中烟驻村工作队的帮助支持下,村里迅速组织人员到隔壁乡镇实地考察,邀请农业专家进行科学论证。“专家说我们村海拔2000多米,湿度大、气温适中,简直是平菇生长的‘天然温室’,”龙潭村村委委员长朱有豹接过话茬,“而且平菇种植不需要太多重体力活,老人妇女都能参与,人工成本低,太适合我们村了。”
茁壮生长的平菇。
村民们说干就干,齐心协力改造牛棚,清洁消毒、搭基础、捕虫贴安装一气呵成。今年6月,首批菌棒顺利入棚;7月初,鲜嫩的平菇就迎来了采摘期。
“刚开始每天能摘70公斤,现在产量稳步上升,估计过段时间每天能收150公斤。”正在采摘平菇的张彬莲笑着说,“这平菇能直接销往附近乡镇,卖不完的由县上的平菇加工工厂兜底,一天下来就是几百块的收入,比养牛强多了!”
“以前守着空牛棚发愁,现在每天进棚采平菇,心里踏实得很。”朱有力一边将平菇装进塑料筐,一边和书记算起账,“我们现在以村集体做试点,乡亲们看见收益那么好,后续我们要推广阻力就小了,现在哪家没得点闲置的棚子,以后平菇如果能形成规模化,那这日子就更有奔头了!”
“乡村振兴不能等靠要,得靠自己找路子。”杨开龙说,“平菇种植只是开始,我们还要利用好村里的资源,发展更多适合本地的产业,让大家的腰包越来越鼓。”
采摘平菇。
龙潭村的平菇种植不仅盘活了闲置资源,更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展现出强劲的可持续性。从闲置牛棚到“聚宝盆”,龙潭村用平菇种植的实践证明,立足本地资源的产业升级,正是破解农村发展困境的“金钥匙”。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这个山间小村正迈着坚实的步伐,奔向更美好的明天。
作者:包鑫海(包鑫海)
关健词:
责任编辑:于婷
免责声明:九龙网内容来源于本网和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知,本网站将迅速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推荐阅读
2025年07月28日 20:14
2025年07月28日 20:12
2025年07月28日 20:12
2025年07月25日 09:53
2025年07月24日 17:16
2025年07月24日 17:10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云南网警 | | 滇公网安备 53050202000001号
电话:0875-2128698 传真:0875-2128698 投稿邮箱:516770808@qq.com 值班编辑QQ:516770808 广告投放:18287516758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业信息备案许可证:滇ICP备13003931号-2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营业许可证:530502100020697 云南网警ICP备案:53050203402011号
免责声明:九龙网内容来源于本网和互联网,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敬请在一周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本站新闻文章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