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 保山
  • 云南
  • 财经
  • 股票
  • 基金
  • 家居
  • 聚焦
  • 产品
  • 科技
  • 手机
  • 教育
  • 考试
  • 健康
  • 药品
  • 旅游
  • 景点
  • 汽车
  • 新车
  • 房产
  • 综合
  • 地方
  • 娱乐
  • 图片
  • 云南要闻

    省科协与云南农大推进农民院士科技服务站建设

    2025-08-07 14:55:46 来源:云南网 浏览次数:

      景东县科技服务站指导群众发展水旱轮作冬季辣椒种植。本报通讯员黄大军摄

      七月,景东彝族自治县杂交水稻制种迎来丰收季,金黄色的稻田凝聚着群众的辛勤劳作,也见证了景东县农民院士科技服务站开展科技服务和科学普及的不懈努力。建站两年多来,科技服务站建设规模化、轻简化水稻良种繁育生产基地5000亩,辐射带动景东县内及周边区域发展上万亩水稻良种繁育生产。

      为充分发挥科协、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职能,弘扬“时代楷模”朱有勇院士“科学研究敢于顶天、社会服务甘于立地”的精神,2022年7月,云南省科学技术学会与云南农业大学启动农民院士科技服务站建设,开展成果转化、技术创新、技术培训、人才培养、项目申报和科学素质提升等工作。截至目前,我省已建成农民院士科技服务站50个,覆盖16个州(市)49个县(市、区),科技服务涉及水稻、玉米、马铃薯、中药材等产业。

      立足需求建平台

      “科技服务站建设整合地方政府、学校和企业等社会优势资源,面向特色农业产业需求开展服务,是省科协服务基层、服务‘三农’的创新举措。”省科协相关负责人介绍,每个科技服务站财政一次性给予20万元,省科协、建站单位分别予以每年5万元项目经费,持续3年,用于站点的建设和运行。

      2022年,省科协、云南农大印发的《农民院士科技服务站管理办法》明确,科技服务站工作内容以科研成果推广、科技攻关、技术培训和产学研结合等科技服务为主,集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社会服务于一体,重点解决农业农村生产实践中的实际问题,并辐射一定区域范围。

      为探索高层次人才培养新模式,培养“一懂两爱(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掌握农业科技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具有家国情怀的新时代农业科技人才,科技服务站人员每年驻站时间不少于150天,常驻科技人员至少1人,其他科技人员每月到站服务不少于1次,每年不少于8次;科技服务站培训指导不少于20次,服务农民不少于600人次。

      目前,我省累计有500余名教师、1270余名学生、340余名当地科技人员驻站工作。2025年以来,科技服务站师生累计服务230余个乡镇、280余家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服务带动3.1万农户,累计服务时间超1.3万天,有力促进了地方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此外,聚焦推动成果转化,全省各科技服务站根据地方产业发展和农户需求提供相应技术支持,创新农业科技推广模式,让科研成果直通田间地头。

      今年上半年,科技服务站引进新品种160余个,推广新技术80余项,转化应用科技成果82项,建立示范基地90个,服务面积超54万亩。澜沧、泸水、石屏等地的科技服务站积极推广旱地优质稻,完成10万亩示范推广任务,带动推广种植旱地优质稻30万亩;巍山、丘北等地科技服务站服务粮烟协同种植15万亩。

      扎根基层强服务

      2023年5月,由省科协和云南农大联合共建的凤庆县农民院士科技服务站在当地茶企挂牌成立。建站以来,科技服务站驻站专家对企业员工和周边群众开展了一系列茶叶专业技能培训,培养了一批企业骨干和新型职业农民。截至目前,科技服务站已面向3个乡镇、4家企业和合作社、5个村庄开展服务。举办培训18次、举办“红土地大讲堂讲座”、开展科普活动两场。

      全省科技服务站围绕地方特色产业,紧扣企业和种植养殖生产环节,开展旱地水稻种植、烟粮协同、植物病虫害防控、咖啡精深加工、农产品质量安全等多层次、多类型的技术培训,把生产技术第一时间送到农民手中。2025年以来,累计开展技术培训170余场次,培训农民和企业员工1.44万人次。

      围绕农民这一科学素质提升行动重点人群,科技服务站发挥接地气的优势,以提升农民科学生活、生产、经营能力为重点,2025年以来,开展科普活动30余次,参与人员4200余人次。

      科技服务站在运行过程中不仅服务了乡村发展,也实现了自我服务功能。科技服务站把实践教学放到生产第一线,解决了实践教学内容的滞后性、实践环节的碎片化等问题,让高校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并带回实验室进行针对性研究,再把科研成果应用到农业生产中,形成了“产学研”高度融合的农业人才培养模式。

      “在景东县科技服务站为期4个月的田间试验经历,让我认识到所开展的课题的意义,通过借助现代农业技术,开发滇型杂交水稻制种模型,并运用模型提供花期调整方案,将实实在在帮助企业和制种户提高种子生产质量和产量。”云南农大2024级农艺与种业硕士研究生廖岚清说。

      科技支撑助发展

      今年7月,云南省智慧茶产业国际联合实验室揭牌仪式在昆明举行,这是我省深化国际科技合作的又一项目,也为凤庆县农民院士科技服务站专注写好“茶文章”、助推茶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从构建以王白娟教授为首席专家的科技服务站团队,到联合企业申报建立以王白娟为项目负责人的实验室,科技服务站科技创新与科研合作的脚步不断加快。

      随着建设工作的不断推进,全省各科技服务站立足自身实际,引进推广新技术、培育示范新品种,让科技成果走出实验室、走出学校,切实解决农业技术推广“最后一公里”问题。同时,独立或联合相关单位申报科技专项、农业示范项目等,助推地方产业发展。截至目前,各科技服务站申报各类项目56个,获批37个,项目经费3000余万元。

      开远市科技服务站引进“滇禾优615”等6个品种,开展旱地优质稻、蜜薯示范种植8000亩;富源县科技服务站推广“魔芋飞粉”等非常规饲料和大河乌猪液态饲喂,缓解常规饲料原料紧缺问题的同时又减轻了环境负担。一批良种良法的培育引进和示范推广,助推特色产业提质增效。

      保山市隆阳区科技服务站申报获批云南省教育厅云南咖啡“两率”提升关键技术应用示范、云南咖啡绿色加工关键技术开发与产业化应用等项目,项目资金940万元;元谋县科技服务站获批番茄抗逆种质资源创新和新品种选育示范云南省重大专项,项目资金600万元。众多专项的获批建设,为地方发展汇聚资金和创新力量。

      推广先进农业技术,帮助群众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降低生产成本,增加经济效益;搭建人才培养平台,为高校和农村地区的青年人才提供实践成才的机会;围绕需求开展科技创新与科研合作,为高原特色农业发展提供支撑。如今,科技服务站成为我省科技助农、产业兴农的又一载体,在乡村全面振兴的进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云报全媒体记者季征

    关健词:

    责任编辑:钱昌

    免责声明:九龙网内容来源于本网和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知,本网站将迅速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推荐阅读

      七月,景东彝族自治县杂交水稻制种迎来丰收季,金黄色的稻田凝聚着群众的辛勤劳作,也见证了景东县农民院士科技服务站开展科技服务和科学普及的不懈努力。建

    2025年08月07日 14:55

      昆明,一座被鲜花簇拥的城市,以“四季如春”的温润气候为旅居者铺就天然“恒温”之境。在这里,时光得以舒展,停留不再是迁徙中的停顿,而是一场从容的享受

    2025年08月07日 14:54

      云南网讯(记者张潇予罗蓉婵)8月6日,由云南省人民政府、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主办的第13届云台会主题活动在昆明举办,云台两岸各界人士欢聚一堂,共享云南发

    2025年08月07日 14:54

    兰坪县,坐落于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是“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核心区腹地,澜沧江穿境而过,宛如一颗镶嵌在高原峡谷间的璀璨明珠。这里不仅是生

    2025年08月06日 12:37

    8月5日,记者从云南机场集团获悉,2025年7月,云南省内各机场单月旅客吞吐量突破720万人次,其中,昆明长水机场以472万人次领跑,丽江三义机场103万人次、德宏芒

    2025年08月06日 11:03

      近日,华坪县中心镇河东村启动芒果林下红薯种植示范项目,红薯种苗被精心移栽到108亩芒果林下。在技术培训现场,种植能手不仅详细讲解了红薯移栽、管理的理论

    2025年08月06日 11:02

      近日,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云南省深入实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五年实施方案任务清单》(以下简称《清单》)。《清单》明确,将在昆明等具备条件

    2025年08月06日 11:00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广告合作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保山市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举报电话:18287516758 0875-2202615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云南网警 | | 滇公网安备 53050202000001号

    电话:0875-2128698 传真:0875-2128698 投稿邮箱:516770808@qq.com 值班编辑QQ:516770808 广告投放:18287516758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业信息备案许可证:滇ICP备13003931号-2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营业许可证:530502100020697 云南网警ICP备案:53050203402011号

    免责声明:九龙网内容来源于本网和互联网,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敬请在一周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本站新闻文章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