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 保山
  • 云南
  • 财经
  • 股票
  • 基金
  • 家居
  • 聚焦
  • 产品
  • 科技
  • 手机
  • 教育
  • 考试
  • 健康
  • 药品
  • 旅游
  • 景点
  • 汽车
  • 新车
  • 房产
  • 综合
  • 地方
  • 娱乐
  • 图片
  • 云南要闻

    茶香四溢 兴产业促振兴

    2025-05-08 16:28:44 来源:云南网 浏览次数:

      “致富车间”助就业

      依托25万余亩茶园,绿春县茶产业发展一路高歌,各乡镇村组纷纷在家门口搭建起“致富车间”,稳稳托起群众增收致富的“茶饭碗”。

      为推动茶企蓬勃发展,绿春县巧用内培外引相结合的策略,近年来成功引入省级重点龙头企业10家,同时精心培育壮大本地企业,全县新型经营主体数量迅速增至153个,其中茶叶农民专业合作社120个。

      随着企业增多,用工需求也激增。绿春县投入1320万元,助力13个茶叶初制所翻新厂房、更新设备,茶叶加工能力得到大幅提升,工人数量持续增长,群众纷纷在家门口实现轻松就业。

      绿春县农科局副局长陈钰影介绍,在茶企、初制所、合作社带动下,春茶采摘季相对固定务工人员达600余人,是4年前的5倍;零散采茶工达3万余人,工人日收入150元至300元不等。“县里与银行开展‘百亿送贷、茶叶兴旺’活动,不少初制所借助贷款扩大生产,吸纳大量本地村民务工。”陈钰影说。

      振兴乡村,光有企业还不够,还得让群众掌握一技之长。为此,绿春县组织、人社、农科部门牵头出台方案,打造“竹背篓”绿春采茶工劳务品牌,以绿春县滇龙六贡茶业公司为实训基地,组织村民学习种茶、管护、加工、审评知识,举办采茶技能比赛,通过一系列有力举措打响品牌名气,众多茶企纷纷向劳务合作社招募工人。目前,已有2800余人完成岗前培训,实现在家门口的茶企、茶山务工,人均年增收1.5万元。

      在茶叶采摘和加工旺季,绿春县各地茶园和初制所十分忙碌。初制所的炒茶、揉捻、烘干等工序需要专业工人操作,不少村民参加培训后成为了技术能手,凭手艺上岗赚钱。

      “以前农闲只能闲着,现在家门口的茶园就是‘就业车间’,每天干活都有收入,日子过得有盼头。”茶农高么抽笑呵呵地说。茶农李农初说:“我带村里几个老乡在加工车间干活快两年了,包吃住,月工资都不低于3000元。”

      为了让茶产业带动更多群众增收,绿春县充分发挥10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建成4.52万亩茶叶种植基地,带动3700户1.68万名茶农协同发展;依托生态茶园优势,力促茶旅融合,将马鹿塘新村、迷克山、大水沟乡茶源新村精心打造成示范茶企、示范村,串起精品游线,吸引游客前来。村民从过去的种茶、采茶、制茶,逐步向多元旅游服务领域拓展,在家门口端稳“茶饭碗”,幸福指数持续提升。

      云报全媒体记者饶勇 通讯员卢玉华

      分片承包增效益

      云南万道香茶业有限公司炮火茶厂的春茶新鲜出炉。供图

      眼下,位于富宁县花甲乡炮火村的云南万道香茶业有限公司炮火茶厂千亩茶园青翠欲滴,一排排茶树郁郁葱葱,嫩绿的新芽长势喜人。

      李子平小组村民吴金明承包的茶园沿山势绵延,整齐的茶垄间,新芽吐翠、清香扑鼻。“今年,我承包了13亩茶地,每亩纯收入3000多元,等到夏茶收完,一年能增加3万多元的纯收入。”吴金明高兴地说。

      在不远处的龙堡小组村民杨启兰家的茶园里,同样是一片忙碌的劳作场景。杨启兰一家穿梭在茶垄间,动作娴熟地采摘着鲜嫩的茶芽。“承包了10亩茶园,光茶叶一项一年就增收3万多元,在家还可以兼顾其他农作物种植,照顾上学的孩子,一举多得。”杨启兰说。

      像吴金明、杨启兰一样,在炮火村,越来越多村民通过分片承包模式,实现增收顾家两不误。近年来,富宁县依托当地资源优势,引进云南万道香茶业有限公司炮火茶厂落户炮火村,茶厂创新联农带农机制,推行“公司+农户”产业发展新模式,将3300余亩茶山按地形、品种科学划分,发包给周边炮火村李子平、那盆和那耶村木桌、南莫等10余个村民小组300余户农户进行精细化管理,并提供免费技术培训、统一配送有机肥、高于市场价收购鲜叶,让农户共享产业发展红利。

      “到采收季,公司按照高于市场10%至20%的收购价进行收购。2024年,茶园产值超过1000万元,收购鲜叶800余万元。茶厂成立26年来,共支付村集体土地流转费用26万余元,农户土地流转费用52万余元。”云南万道香茶业有限公司炮火茶厂负责人张昌乾介绍,企业管技术、送肥料、保销路,农户管种植、提品质,“订单农业”让茶农与茶企建立了紧密联系,有效促进企业增效、农民增收,更提升了农户的种植技术。目前,茶叶经初加工后销往湖南娄底、陕西安康等地,市场前景广阔。

      云报全媒体记者王世涵 通讯员应文吹蒙兴宏

      绿叶生金茶香远

      “我家共有28亩茶园,今年3月初春茶就开始采摘了,我每天能采20多公斤鲜叶,春茶量少价优,一天能赚300元左右。”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大兴乡岩榴村村民兰大汉边采摘茶叶边算起了账。

      近年来,耿马县主动融入“党建引领冰岛昔归忙肺茶叶产业示范片”建设,依托自然资源优势,将党建引领贯穿茶产业发展的全过程各环节,积极探索“党组织+协会+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将组织优势变为发展优势,推动茶产业规模化、品牌化发展。

      罗扎歌是勐撒镇琅琊村上细卡村民小组组长,也是茶叶种植大户和党员致富带头人,家里有55亩茶树。

      “在上细卡组,家家户户、祖祖辈辈都以种茶为生,近几年镇里引进了耿马鹤益茶业有限公司,我们山上采茶、山下卖茶,收入稳定。”罗扎歌说。

      在山脚下的耿马鹤益茶业有限公司标准化生产车间内,萎凋、杀青、揉捻、发酵等工序有条不紊地进行,茶香弥漫在厂房内。公司负责人刘辉介绍:“2023年8月,云南省陈集双专家工作站落户公司建站,为公司乃至耿马县茶叶提质增效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指导和人才支撑。同年,‘鹤益白茶’荣获临沧好茶品鉴金奖。公司还注册了‘鹤益牌’商标,年产值1500万余元。”

      依托陈集双专家工作站进行古树茶资源开发利用,提升茶叶品质、打造茶叶品牌,贺派乡班卖村、勐永镇香竹林村、勐简乡大寨村、勐撒镇芒见村、芒洪乡户南村、耿马镇三尖山等地的古茶园不断进入茶人的视野,“耿马贡茶”“耿马蒸酶茶”品牌受到消费者认可。

      2024年,耿马县共有茶叶种植面积12.6万亩、产量1.485万吨,茶叶综合产值12.33亿元,带动1.8万户农户户均增收7680元。全县共有茶叶龙头企业7户、茶叶初制所95个、规模以上企业2户;“耿马蒸酶茶”入选全国名优特新产品名录。

      云报全媒体记者李彤李春林 通讯员陈会平

      茶绿花红迎客来

      游客在峰顶山采摘茶叶。通讯员徐勇摄

      4月初,绥江县会仪镇峰顶山的500余亩樱花迎来最佳观赏期,与此同时,当地的5000余亩生态茶园也迎来了采摘旺季,粉红樱花与翠绿茶树相映成趣,吸引众多游客和市民前来观赏游玩。

      “这里樱花开了,茶叶也开始采摘了,景色很漂亮,美得像一幅画。我还带着孩子去体验了采茶,让孩子拥抱自然。”来自四川省宜宾市的游客杨静带着家人来到会仪镇峰顶山旅游,一家人其乐融融。

      不仅让游客了解采茶技巧,当地还组织了精彩的采茶比赛。随着裁判一声号令,参赛选手腰挎竹篓,穿梭于翠绿的茶垄之间,手指在茶尖上下翻飞,一捏一提,一株株嫩绿新芽“收入囊中”。

      近年来,当地按照“党总支+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发展起5000多亩茶园,带动周边600余户群众增收。同时,以茶为媒推动三产融合,依托茶园优美的自然风光,种植樱花树500余亩,修建了游客接待中心、停车场、旅游厕所等设施,打造出一个集观景、赏花、采茶于一体的综合性乡村旅游体验区。

      “我们立足峰顶山地方特色,通过‘农业+’等模式,走出了一条以‘花’为媒、以‘茶’会友的新路径。”会仪镇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将大力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绿美乡村。

      云报全媒体记者沈迅通讯员杨东升

      茶叶触网拓销路

      “这款春茶产自我家的地块,属于古树茶,汤色明亮;那款茶来自勐库的二线产茶区,茶气足,真产区、真地块、真年份,价格合理……”走进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冰岛茶荟”助农直播间,平台主播和茶农正向网友推介家中的茶叶,不到半小时,线上订单就成交20多单。

      茶叶是双江县支柱产业,全县拥有茶园32万亩。为破解茶叶滞销、品牌混乱等问题,该县采取官方电商运营模式,推出官方抖音直播间——“冰岛茶荟”,积极打造有公信力的农村电商直播间,让优质的双江茶走入千家万户。

      “累积用户口碑,守住信誉红线,让质量变成销量,促进茶叶销售,是我们的初衷。”“冰岛茶荟”助农直播间负责人段铭春说,助农直播间采取党组织牵头,企业、合作社、茶农参与的模式,按照真茶农、有真茶、真好茶、好茶价的标准,采取四步工作法抓好运营管理:双江县委组织部抽调工作专班,统筹安排各村(社区)党总支,根据茶叶地块、质量、产量、品牌开具相关证明,把好辖区内茶企、合作社、茶农上交平台销售茶产品第一关;电商团队根据各村(社区)开具证明,对上交的产品标签进行审核,把好第二关;聘任有资质的茶叶专家进行评审,评出上架的预选产品,并送交质量检测部门检测,最终确定上架产品,把好第三关;最后,由村(社区)党总支组织茶企、茶农到直播间化身为主播与平台主播一起推介自家茶产品。

      “我们村属于双江三线产茶区,茶叶质量好,但销路不宽、价格不好。通过与助农直播间合作,今年,我家已经有4款茶叶在直播间销售,共销售400余公斤,收入6万余元。”沙河乡邦协村茶农李正华告诉记者,平台帮助销售茶叶的同时,还邀请茶叶专家组对茶叶加工、茶园管护、选品思路、产品线上管理等进行培训,现在他们已经找到了一条线上卖茶的好路子。

      “我们积极探索专家直播团队联村党组织、村党组织联合作社、合作社联农的联农带农机制,邀请有资质的专家走进直播间开展评审推荐,由村级集体经济把合作社、茶农组织起来,紧密合作、抱团发展,让科技养分直达产业末端。同时,创新直播收益反哺集体经济机制,每销售100元提取1元作为集体收入。”双江县委相关负责人周云明介绍,3月初开播以来,共开展直播助农13场次,成交3万单,总金额达700余万元,实现村级集体经济创收7万余元。

      云报全媒体记者李彤李春林通讯员王明世

      科学种植提品质

      初夏微风,弥渡县牛街乡荣华村的茶园里一片生机。“从零星种植到万亩茶园,从卖原料到精深加工,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荣华村党总支书记赵彩丽望着连绵的茶山,信心满满。

      牛街乡种茶历史悠久,但过去由于缺乏科学的种植技术和有效的市场推广,茶产业一直未能形成规模,茶农收入微薄。2022年,牛街乡将茶产业作为重点产业来抓,制定了茶产业发展规划,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从种植、加工到销售,全方位支持茶产业做大做强。

      当地成立荣华茶叶产销农民专业合作社,吸纳茶农加入,实行统一管理、统一技术指导、统一销售。合作社定期邀请专家为茶农授课,传授茶叶种植、采摘、加工等技术,提高茶农种茶技术水平。投资380万元建成木掌茶厂,积极引进先进的茶叶加工设备,提升茶叶品质。在销售环节,合作社通过加入电商平台、参加各类茶叶展销会等方式,拓宽销售渠道,让牛街乡茶叶走向全国。

      在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对口帮扶下,牛街乡将木掌系列茶列入北大文创礼盒产品,提升了木掌茶的品牌知名度。

      合作社吸纳20余名村民参与茶园管护和手工制茶,人均年增收6000元。此外,还有125户农户以土地入股合作社,土地流转分红30余万元。“以前自家炒茶,火候全凭经验,现在茶厂按科学参数加工,每公斤茶多卖10多元。”茶农李开强说。

      如今,牛街乡茶园面积达1万亩,还有古茶树1280棵,优质茶资源吸引了许多客商前来参观采购。茶产业不仅带动茶农增收,还促进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牛街乡探索“文化+生态+产业”多元融合模式,通过举办茶文化主题活动,全方位提升牛街乡茶叶的市场知名度;开发茶园观光、茶文化体验、彝族打歌表演等旅游项目,让游客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深入了解茶文化。

      云报全媒体记者秦蒙琳 通讯员赖晓娴童江波

    关健词:

    责任编辑:杨艳

    免责声明:九龙网内容来源于本网和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知,本网站将迅速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推荐阅读

      依托25万余亩茶园,绿春县茶产业发展一路高歌,各乡镇村组纷纷在家门口搭建起“致富车间”,稳稳托起群众增收致富的“茶饭碗”。

    2025年05月08日 16:28

      中新网普洱5月8日电 (黄兴鸿)记者8日从云南省普洱市茶叶和咖啡产业发展中心获悉,被誉为“中国咖啡之都”的普洱,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深厚的咖啡文化底

    2025年05月08日 16:16

      5月5日晚间,一段无人机穿越云南大理崇圣寺三塔的南小塔七层北卷洞时突然“炸机”失控的视频引发关注。崇圣寺三塔始建于唐代,是国务院公布的全国

    2025年05月08日 15:40

    【说案】假期出游,这些“坑”别踩!  为博取网络流量,男子拍摄造谣短视频被拘留;茶馆能否擅自为顾客提供加盖公章的收藏证书?旅行社能否擅自

    2025年05月08日 11:00

      中新网昆明5月7日电(时文枝)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7日发布消息,近日,该厅与云南省财政厅根据产业发展需要,结合全省人力资源市场供求,发布《2025年云

    2025年05月08日 10:07

      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积极发展卫生健康新质生产力;抓住人才这个决定性因素,加快建设云南高水平医学人才高地……去年,云南省卫生健康领域的科技教育

    2025年05月08日 10:04

      实际利用外资完成率全省第一,跨境电商贸易额突破4亿元,实有经营主体54.58万户、同比增长12.3%……去年以来,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以营商环境之“优”,促经

    2025年05月06日 15:21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广告合作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保山市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举报电话:18287516758 0875-2202615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云南网警 | | 滇公网安备 53050202000001号

    电话:0875-2128698 传真:0875-2128698 投稿邮箱:516770808@qq.com 值班编辑QQ:516770808 广告投放:18287516758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业信息备案许可证:滇ICP备13003931号-2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营业许可证:530502100020697 云南网警ICP备案:53050203402011号

    免责声明:九龙网内容来源于本网和互联网,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敬请在一周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本站新闻文章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