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革云南省委会
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时指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是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工作。”这为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开创云南发展新局面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当前,云南正面临重大机遇与挑战,打好产业转型升级攻坚战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上来,从实际出发抓好产业转型升级,奋发进取、真抓实干,为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开创云南发展新局面贡献力量。
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充分利用资源禀赋。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时指出:“各地资源禀赋、基础条件等不同,抓产业转型升级要从实际出发,遵循经济规律,突出自身特色。”云南具有突出的自身特色、丰富的自然资源、独特的区位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必须充分利用资源禀赋。自然资源方面,云南高原特色农业、绿色能源、矿产、文旅、生物等资源丰富,资源经济潜力巨大。近年来,云南持续发展壮大“三大经济”,资源经济作为“三大经济”的主干,是云南产业转型升级的重中之重。当前云南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的攻关期,资源经济作为云南高质量发展的本钱,既要得到充分利用、又要确保取得成效。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就是要以资源换产业,利用资源优势培育产业发展、吸引产业入驻。确保取得成效,则要求产业转型不仅向产业链上游的“原材料供应商”发展,更要打造完整产业链,向形成成熟产业园区转型升级。区位优势方面,云南地处西南边陲,与缅甸、老挝、越南接壤,是中国通往南亚东南亚的窗口和门户,区位条件独特,极具产业转型升级的区位优势是口岸经济发展壮大的必然条件。云南的产业转型升级,要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抓好开放这一发展的最大变量,努力将“经济通道”转变为“通道经济”。云南要构建多层次全方位开放平台体系,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进一步增进与周边国家的友谊和互信,让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可感可及。
动力推进、创新引领,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产业是国民经济基石。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时指出:“云南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做强做优做大资源型产业,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路径,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转型升级要充分依靠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让创新链和产业链无缝对接。科技创新是形成科技成果的源泉,而产业创新则把科技成果落实到生产力发展上,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能有力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和升级,推动产业成功转型升级。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融合,要充分搭建校企地联合创新平台,打通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与科技领军企业的沟通渠道;进一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通过市场的自发性准确把握科技创新的社会需求;突出人才优势,进一步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提高人才自主培育质效。
抓住机遇、乘势而上,有序承接产业梯度转移。产业梯度转移是优化生产力空间布局、形成合理产业分工体系的有效途径,是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然要求。当前东部地区产业体系较为完善,但劳动力、土地资源、能源资源等要素成本不断提高,亟须调整区域产业结构,加快产业梯度转移。作为西部地区清洁能源大省,云南资源能源丰富,具有承接东部地区产业梯度转移的天然优势,面临着承接产业梯度转移的巨大机遇。云南要抓住产业梯度转移的巨大机遇,循序渐进、因地制宜,立足当前云南的产业基础与资源特点,承接与自身发展阶段和资源禀赋相匹配的产业。积极探索利益共享机制,与东部各地区建立起全方位、多途径的招商渠道,加强与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东部沿海地区的共建共享协作,强化产业链分工与市场联动,充分借鉴其成功经验,做好相关基础设施建设。
保护为先、治污为重,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时指出:“云南生态地位重要,要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筑牢我国西南生态安全屏障。”一方面,云南区位特殊,地处长江、珠江、湄公河等多个国际国内河流的上游或发源地,背负着“西部高原”“长江流域”“珠江流域”三大生态安全屏障的建设任务,关系着国家的生态环境安全。另一方面,云南的生态环境资源正是产业转型升级的特色优势所在。云南丰富的自然资源来自优美的生态环境,坚持生态优先,走绿色发展之路,正是充分发挥高原特色农业、文旅、生物等自然资源的必要条件。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始终坚持保护为先、治污为重、扩绿为基、转型为要、发展为本,坚定不移治污染、筑屏障,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推进产业绿色低碳转型。不断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完善生态环境法规制定、责任落实、执法监督体制机制。加强重点流域、重点湖泊环境治理,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与国土空间规划衔接,持续开展石漠化、水土流失及小流域综合治理,加大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治理,争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
扩大内需、提振消费,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扩大内需是战略之举,提振消费是重中之重。产业转型升级既要保证产业增值、群众增收,扩大内需潜力,又要面向需求,紧扣国家发展战略和民生需要。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必须统筹好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关系,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产业转型升级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实践,要主动匹配国内需求,协同供需两侧,力促动态平衡。当前,产业转型升级要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结合,要增强与国内需求的适配性与匹配性,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消费是收入的函数,产业转型升级要充分保证产业增值、企业增效、群众增收,扩大内需潜力,刺激消费,更刺激消费预期。准确瞄准民生需求,充分刺激消费需求,进一步提升企业效能,优化消费供给结构,为刺激消费提供内生动力。持续改善营商环境和消费环境,加强市场监管,打造诚信消费新生态,加强消费基础设施建设,满足消费需求,助力高质量发展。考察期间,习近平总书记还对云南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筑牢我国西南生态安全屏障作出了重要指示,提振了云南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的信心与决心。推动云南高质量发展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禀赋,持续发挥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区位优势,闯出一条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之路。
关健词:
责任编辑:张小容
免责声明:九龙网内容来源于本网和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知,本网站将迅速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推荐阅读
2025年04月23日 11:43
2025年04月23日 11:41
2025年04月23日 11:40
2025年04月23日 11:39
2025年04月23日 11:38
2025年04月23日 11:37
2025年04月23日 11:37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云南网警 | | 滇公网安备 53050202000001号
电话:0875-2128698 传真:0875-2128698 投稿邮箱:516770808@qq.com 值班编辑QQ:516770808 广告投放:18287516758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业信息备案许可证:滇ICP备13003931号-2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营业许可证:530502100020697 云南网警ICP备案:53050203402011号
免责声明:九龙网内容来源于本网和互联网,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敬请在一周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本站新闻文章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