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翔马台冒尖的竹笋。
骤雨初歇,临翔区马台乡唐家村村民李有龙就背着竹篓、拿着锄头来到了竹林中。刨土、采挖、覆土……擦净笋上的泥,一颗颗洁白鲜嫩的竹笋就装进了筐。李有龙是临翔元荣甜竹笋种销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也是村里的致富带头人。在他的带领下,村民们尝到了竹笋产业发展的“甜味儿”。
临翔区马台乡地处澜沧江畔,沿江光热条件好,气候多雾湿润,竹子栽培历史悠久,发展甜笋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近年来,马台乡按照引人才、办基地、助产业、促发展的思路,种植1.6万亩竹笋,打造了全省最大的连片竹笋种植基地;统筹整合沪滇项目及村级集体经济项目资金550万元,在唐家村建设了甜笋加工厂。李有龙介绍:“合作社统一育苗、统一栽种,再统一收购、统一售卖,村里的竹笋产业开始走向规范化、标准化、产业化,农户增收明显。”
马台乡实施产业相关人才保障工程,先后引进云南师范大学谭红超教授团队、西南林业大学辉朝茂教授团队、临沧市林科院人才资源,联合开展甜龙竹栽培技术培训现场会,为全乡甜笋产业发展出谋划策、解疑答惑,在唐家村挂牌建设马台乡甜龙竹高效培育示范园,合力为各级专家搭建科研创新平台,助力产业发展。
“专家团队入驻以来,切实帮助马台乡竹笋产业解决了缺技术、缺特色、规模小、本土人才稀缺等制约发展的问题。”马台乡党委副书记陈永洁介绍,在专家团队和当地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全乡竹笋的产量和品质得到较大提高,年产量2000余吨,产值5000余万元,带动村集体经济年均增收20余万元,户均增收2万元。
马台乡因时施策,通过建设竹笋加工厂、预制菜厂等,延伸产业链条,探索开发竹笋预制菜、清水笋、腌制笋等甜笋产品,让农户增收没有“空白期”。目前马台乡已成立甜竹笋产业发展联合体,以临沧源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为“链主”企业,通过组织联建、资源联合、活动联办、产业联育、难关联破、发展联商企地共建模式,捆绑了9家行业部门、1家龙头企业、1个农业服务公司、3个甜笋种植合作社和304户甜笋种植户,力争在2025年建立起成熟的甜竹笋产销一体化发展体系。
临翔区深入挖掘竹文化,进一步丰富产业业态、延伸产业链条,用好用活“马台竹笋”金字招牌,鼓励引导经营主体加快商标注册、专利申请、“两品一标”认证等。同时,依托竹笋品牌效应,申报沿江休闲垂钓项目,加快形成以加工产业为重点、以种植产业为基础、以乡村旅游为纽带的竹笋产业化发展新格局。
本报记者 李春林 见习记者 李彤 隋鑫
关健词:
责任编辑:张小容
免责声明:九龙网内容来源于本网和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知,本网站将迅速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推荐阅读
2024年09月26日 10:41
2024年09月26日 10:26
2024年09月26日 10:25
2024年09月26日 10:23
2024年09月26日 10:22
2024年09月26日 10:20
2024年09月26日 10:19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云南网警 | | 滇公网安备 53050202000001号
电话:0875-2128698 传真:0875-2128698 投稿邮箱:516770808@qq.com 值班编辑QQ:516770808 广告投放:18287516758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业信息备案许可证:滇ICP备13003931号-2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营业许可证:530502100020697 云南网警ICP备案:53050203402011号
免责声明:九龙网内容来源于本网和互联网,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敬请在一周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本站新闻文章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