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震 文传浩 滕祥河
云南生态地位十分重要,被誉为“植物王国”“动物王国”“世界花园”,其生态安全对区域、国家乃至国际生态安全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要“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指出,要“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争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加快建设美丽云南”。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时也强调,要“努力在建设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上不断取得新进展”。云南要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以及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精神,在绘就七彩云南生态画卷、筑牢祖国西南生态安全屏障、争当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上展现新担当新作为。
完善基础体制,全面构建生态文明体系。建立健全覆盖全域全类型、统一衔接的国土空间规划,实现保护、开发、利用、修复“一张蓝图”,完善多用途管制和规划许可制度,营造大山大水生态空间、高原特色农业空间、集约高效城镇空间、多彩云南魅力空间。依托国土空间规划,发挥“数字云南”作用,按照“三屏两带六廊多点”的生态安全格局以及滇中崛起、沿边开放、滇东北开发、滇西一体化的发展格局,实施分区域、差异化、精准管控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健全分类科学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管理制度体系,明晰所有权和使用权边界,完善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委托代理机制,保护农村集体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权益,保障自然资源资产市场主体合法权益,健全产权设立、变更、转让等机制。完善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建立自然资源资产估值核算评价和资产负债表编制制度,推进自然资源资产有偿使用以及分等定价制度。健全生态文明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推行主体功能区差别化考核制度,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完善州(市)、县(市、区)及部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制度。全面推行领导干部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保护利用和资产保值增值等责任考核和离任(任中)审计制度,发挥审计委员会监督协调作用,完善问题整改制度、责任追究制度。
健全治理体系,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推进生态环境治理党政一体、权责清晰、奖惩分明的责任体系,构建人大、行政、司法、审计和社会监督有机衔接的监管体系,健全排污权、碳排放权等资源环境要素市场体系。完善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制度机制,实现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全面推行排污许可“一证式”管理,实现排污许可全要素、全周期管理,建立基于排污许可证的排污单位监管执法体系和自行监测监管机制,落实排污许可制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监管制度。推动构建污染源自动监控体系和新污染物常态化调查性和研究性监测机制,探索建立新污染物风险预警防控体系,完善多元化主体与多污染物协同减排机制。建立集环境信息披露、信用监管、项目融资等于一体的环保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加强与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全国环保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互联互通,形成依法依规、主体明确、内容清晰、披露及时、查阅便利的环境信息披露机制,形成主管部门、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等多元化环境信用监督体系。与四川等地区协同推动金沙江、澜沧江等流域构建上下游贯通和左右岸一体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生物多样性保护协调机制。构建以普达措国家公园等为主体、自然保护区和自然公园为补充的云南特色自然保护地体系。推进怒江等六条生态廊道建设,加强滇西北高原湖泊群等生物多样性重点区域保护,维护生态系统连通性,构建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打造世界物种基因库保护和传承机制。建设“政府+社会+市场”等多元化生态保护修复投入机制,推动青藏高原东南缘等生态屏障的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
优化发展机制,构建绿色低碳经济体系。围绕先进制造业等五个万亿级和绿色能源等八个千亿级产业,强化绿色低碳发展引领,落实资源全面节约、循环利用要求,提升产业生态化发展水平;打造云花、云茶、云蔬、云果、云药材、云咖啡等地方特色生态产业,构建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锚定绿色低碳发展目标,制定差异化的财政、产业、土地、金融等政策措施、标准体系、考核体系。完善政府绿色采购政策,建立健全绿色低碳产品的政府采购需求标准体系,加大新能源汽车等采购力度。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煤电节能降碳改造、灵活性改造、供热改造的“三改联动”,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等非化石能源,推动分布式光伏和储能体系建设,构建智慧能源系统,建设国家清洁能源基地和国际区域性绿色能源枢纽。编制适应气候变化的行动方案,打造极端气候事件监测预警、防灾减灾综合评估和风险管控体系。建立完善与全国碳市场充分融合衔接的碳市场制度体系,培育碳交易咨询等服务机构,推动控排企业有序、规范融入全国统一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开展湿地等碳汇本底调查和碳储量评估,增强固碳增汇能力,推动参与自愿减排交易。开展低碳城市等试点示范,开展产品碳标识认证、产品碳足迹管理试点,建立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全面转型的新机制。
[作者单位分别为重庆工商大学、云南大学、云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项目编号:22CJY054)的阶段性成果]
关健词:
责任编辑:张小容
免责声明:九龙网内容来源于本网和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知,本网站将迅速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推荐阅读
2024年08月07日 15:37
2024年08月07日 15:29
2024年08月07日 15:29
2024年08月07日 11:47
2024年08月07日 11:45
2024年08月07日 11:42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云南网警 | | 滇公网安备 53050202000001号
电话:0875-2128698 传真:0875-2128698 投稿邮箱:516770808@qq.com 值班编辑QQ:516770808 广告投放:18287516758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业信息备案许可证:滇ICP备13003931号-2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营业许可证:530502100020697 云南网警ICP备案:53050203402011号
免责声明:九龙网内容来源于本网和互联网,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敬请在一周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本站新闻文章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