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省玉米专家番兴明研究团队育成5个通过国家或省级审定的特色鲜食甜玉米新品种,发现并挖掘多个抗玉米灰斑病基因资源,建成鲜食玉米“新品种选育—种植—加工—销售”产业链。
2021年至2023年,项目育成的鲜食玉米新品种及配套栽培技术累计推广应用161万亩,总产值88.3亿元,新增纯收益48.2亿元,有力支撑了云南鲜食玉米产业提质增效。
很长一段时间内,我省鲜食玉米产业严重依赖进口品种,品种同质化严重,自育品种类型单一,不能满足市场多元化需求,且良种良法不配套、管理水平落后、产业链不健全。同时,玉米灰斑病流行也制约了云南鲜食玉米品质和产量的提高。
在云南省种子种业联合实验室项目“鲜食甜玉米品种选育推广及玉米抗白斑病功能位点发掘”支持下,针对这些“卡脖子”问题,番兴明团队系统开展鲜食甜玉米种质资源创制、育种技术创新、新品种选育及配套技术研究,并取得重要进展:建立了将大田玉米转育成鲜食玉米的育种体系,创制出6个优质甜玉米骨干自交系,并利用创制的骨干自交系育成“云甜玉8号”“高原王子”“高原丽人”“云甜玉9号”“云甜玉10号”5个通过国家或省级审定的特色鲜食甜玉米新品种。克隆并验证了1个抗灰斑病的功能基因,同时发现了1个与灰斑病抗性相关的新候选基因,挖掘到3个新的与行粒数相关的候选基因和1个与穗粗相关的候选基因,为玉米抗灰斑病育种和提高产量提供了新的基因资源。发明鲜食玉米工厂化育苗移栽及膜下精细化管理技术,实现良种良法配套,大大提高了农户的种植效益。同时,研发出鲜食玉米保鲜、储藏和加工技术,解决了目前鲜食玉米长期贮存和远距离运输的难题。
近年来,团队还成功培育出玉米热带单倍体诱导系“云诱一号”“云诱二号”并用于批量诱导单倍体,提高了育种效率。构建了目前全国最大的巢式关联群体,并利用该群体开展主要玉米病害抗病机理研究,挖掘到抗玉米灰斑病、大斑病等多个与玉米抗性相关的功能基因,创制出一批高产优异的种质,为我省乃至全国玉米学科发展奠定了重要材料基础。 (记者 陈云芬 通讯员 陶祥)
关健词:
责任编辑:杨艳
免责声明:九龙网内容来源于本网和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知,本网站将迅速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推荐阅读
2024年05月22日 16:25
2024年05月22日 15:11
2024年05月22日 14:47
2024年05月22日 11:26
2024年05月21日 15:48
2024年05月21日 15:43
2024年05月21日 15:41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云南网警 | | 滇公网安备 53050202000001号
电话:0875-2128698 传真:0875-2128698 投稿邮箱:516770808@qq.com 值班编辑QQ:516770808 广告投放:18287516758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业信息备案许可证:滇ICP备13003931号-2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营业许可证:530502100020697 云南网警ICP备案:53050203402011号
免责声明:九龙网内容来源于本网和互联网,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敬请在一周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本站新闻文章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