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自云南农业大学微信公号
四
朱有勇经常说:“农民需要什么我就研究什么。”云南是三七的重要产地。但大田三七种植一茬后,地力损耗,短时间不可再种,让三七种植的土地资源问题越来越严峻。早在十多年前,朱有勇就开始研究这个课题。多年的调查、摸索、探寻、验证、分析、试验、比对,院士团队终于找到林下三七的种植规律。只加以适当的人工干预,其余完全仿野生环境下的种植,一茬三七收获后,土地没有受到化肥农药的污染,可轮种其他林下药材,如黄精、重楼等。
研发林下三七种植技术,其中的艰辛自不待言。许多企业闻风而动,愿意开价十亿购买这项专利。也有人建议朱有勇院士团队自己租几座山林雇人种植,再成立一家公司,收入几个亿也是易如反掌的事情。但朱有勇都拒绝了。他召集自己团队的博士教授们开会,说我们是搞科研的,国家给我们经费,我们做出来的科研成果应该回报社会,教给农民去种,让他们尽快脱贫致富。这个财我们不能发。你们的精力应该放在科研和教学上,这才是正道。
院士团队里的许多人在朱有勇门下硕博连读。单是研究三七的博士,朱有勇就带出12个。从栽培管理到病虫害生态防治,从松针挥发到土壤腐解,这里面大家都贡献了智慧和力量。他们常年跟着朱有勇在三七地里风里来雨里去,搞出这一项技术着实不易。但是当我问朱有勇院士手下的几个得意弟子,他们都笑呵呵地说,我们听朱老师的,他是为我们好。是啊,所谓导师,应是既有业务指导,又有人生引领。
朱有勇还同时为引进来的几家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其推广模式是院士专家出技术、出标准,农民出林地、出劳力,企业出资金、出市场。按相关规定,企业无偿享有了林下三七的技术,应拿出利润的15%交给技术提供方,但朱有勇要求企业把这15%的技术转让费都返还给出租林地的农户。据初步估算,农户每出租1亩林地,可收获四五千元的技术转让费。朱有勇说,农民拿到手更多的真金白银,我比过年还高兴。
2019年12月2日,中宣部授予朱有勇“时代楷模”光荣称号。媒体记者追踪采访,人民大会堂作报告宣讲,荣誉纷至沓来。但朱有勇还是那身“农民院士”的行头,一有空就往澜沧跑。一顶草帽一身迷彩服,来到地里就蹲下身来,抓一把泥土看看,那是他多年养成的习惯。自他把院士工作站设在蒿枝坝以来,每年在澜沧工作多达100多天。昆明到澜沧的航班开通后,他应该是乘坐这趟航线最多的乘客之一,往返已达150多次。现在,每天早上,他会带着他的学生们一起在村道上晨跑。他用当地话和路上的村民打招呼拉家常,像村寨里一个德高望重的长者。我跟朱有勇在院士工作站住了一些天,每天早上门把手上都会挂着村民送来的早点,新鲜的玉米、洋芋、土鸡蛋,刚蒸好的糯米粑粑等。至于是谁送的,谁都不说。
澜沧县即将提前实现整县脱贫摘帽的目标。蒿枝坝更成为一个美丽乡村建设的样板。在这个村庄,你总能感受到一种朝气、一种忙碌,每一家每一个人都有奔头、有梦想。
来源:人民日报
关健词:
责任编辑:张杨军
免责声明:九龙网内容来源于本网和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知,本网站将迅速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推荐阅读
2024年03月11日 11:17
2024年03月11日 11:15
2024年03月11日 08:59
2024年03月10日 21:29
2024年03月10日 21:27
2024年03月10日 20:13
2024年03月10日 20:13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云南网警 | | 滇公网安备 53050202000001号
电话:0875-2128698 传真:0875-2128698 投稿邮箱:516770808@qq.com 值班编辑QQ:516770808 广告投放:18287516758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业信息备案许可证:滇ICP备13003931号-2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营业许可证:530502100020697 云南网警ICP备案:53050203402011号
免责声明:九龙网内容来源于本网和互联网,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敬请在一周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本站新闻文章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