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钱了,观念也更新了,李扎丕家开起了农家乐,办起了养殖业。我在李扎丕宽敞的院坝,看到他新买的一辆五座越野车。李扎丕说,他还有一辆农用拖拉机,一辆柴油三轮车,两辆摩托车。家里每个人出门都有车开呀,跟你们城里人一样。他还说,过去去县城赶街(集),花两块钱都会心疼。说到今天的变化,这个淳朴的小伙只会说,没有想到,真是没有想到啊。
三
2016年9月,田里的水稻收割了,粮食入仓了,忙碌了一年的拉祜族人并没有像往年那样闲着了。在朱有勇院士团队的具体运作下,中国工程院院士专家技能培训班在蒿枝坝正式开班。
在脱贫攻坚战役中,人们总结出很多有用的经验,如扶贫先扶智,扶贫先立志。朱有勇认为,培养具有一技之长的乡土人才是解决长远发展问题的重要路径。蒿枝坝地处偏远,信息不灵,人们受教育程度低。授人以鱼,莫若授人以渔。把产业带给他们,再把农科技能教给他们,就是脱贫致富的好办法。
培训班学员是各村寨的拉祜族同胞,教师则是院士、教授、专家学者,至少也是在读博士。如此高规格的培训班没有年龄限制,也无学历要求,更无男女之别,入学则非常简单,他们只需达到两个要求:语言沟通没障碍,想脱贫。
培训班的学员们一报到,便一人发一套迷彩服,一套被褥与洗漱用具。先进行两天的军训,请来教员训练他们做操,走正步。讲纪律、团结、协作、荣誉、责任、尊严……朱有勇说,要先把大家的志气树立起来,才能有赶走贫困的信心和勇气。
朱有勇为培训班制定了教学规划。培训班每班60人,计划开办10个班,每学期为半年左右,分4个阶段:第一阶段学习整地和播种,第二阶段学习施肥、浇水和管理,第三阶段学习收获、分级和销售,第四阶段是总结、规划和发展。
培训班开课,第一堂课都由朱有勇讲。他的开堂第一句总是问:“你们想脱贫致富吗?”大多数学员都是首次进这样的课堂,更是第一次听一个院士亲自给他们讲课,拘谨得手脚都不知道往哪里放好。尽管都想早日脱贫致富,但还羞于表达,对能否学会一门农科技能心存疑惑。他们小心地回答说想,朱有勇则鼓励大家大声点:“勇敢地说出来。让我听见。”他告诉大家,要致富,先得从立志开始,要记住:争当贫困户,永远不会富。
院士专家们手把手地教,学员面对面地学,才明白,种地原来还有那么多学问和讲究。培训班的学员们不仅通过培训掌握了一门农科技能、找到了脱贫的路径,许多人还成为村寨里的致富带头人。每期培训班结束后,还发给学员一本结业证,上面有朱有勇院士的亲笔签名。澜沧县政府也积极配合,县上规定凡持有院士专家技能培训班结业证的人,可以去银行优先办抵押贷款。有学员自豪地说:“我也是院士的学生。”
拉祜族女青年李娜努也这样自豪地说。李娜努是那种勤劳肯干的庄稼人。但传统的耕作习惯,让她的家庭一直在贫困线以下徘徊。2017年,李娜努听说院士专家技能培训班在蒿枝坝招收林下三七种植的学员。尽管家住另一个村寨,李娜努仍匆匆赶去报名。
培训班实行课堂讲授和地里劳作相结合的方式,作业就是将三七种苗发给学员让他们自己回家种植,老师再加以跟踪辅导。有一次,李娜努与其他学员在山坡上的林地里学习种三七,忽然下起了大雨。大家觉得山路陡滑,朱院士一把年纪的人了,大约不会来了吧?想不到如注大雨中,一个人影拄一根树枝做成的拐杖,一身泥水地从山路上蹒跚而来。正是他们的朱院士!李娜努学得很努力,2017年她在团队的指导下种了两亩林下三七,两年后,喜获丰收。这是她在院士专家培训班完成的第一份“作业”。到如今,脱贫已然不是问题,小康目标近在眼前。李娜努说,他们夫妇每天都是开车去林地里干活,除了种好自家的林下三七,她还去院士团队引进来的三七企业打工。她有技术,一个冬天都在忙。
关健词:
责任编辑:张杨军
免责声明:九龙网内容来源于本网和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知,本网站将迅速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推荐阅读
2024年03月11日 11:17
2024年03月11日 11:15
2024年03月11日 08:59
2024年03月10日 21:29
2024年03月10日 21:27
2024年03月10日 20:13
2024年03月10日 20:13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云南网警 | | 滇公网安备 53050202000001号
电话:0875-2128698 传真:0875-2128698 投稿邮箱:516770808@qq.com 值班编辑QQ:516770808 广告投放:18287516758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业信息备案许可证:滇ICP备13003931号-2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营业许可证:530502100020697 云南网警ICP备案:53050203402011号
免责声明:九龙网内容来源于本网和互联网,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敬请在一周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本站新闻文章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