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 接续奋斗谱写好中国梦的云南篇章】
迪庆,这个“吉祥如意的地方”,是国家确定的“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之一。从曾经的贫穷落后,到如今的经济文化繁荣、社会全面进步、生态环境良好、人民生活幸福,迪庆实现了历史性飞跃。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迪庆藏区高度重视和深切关怀,全州上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治藏方略和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只争朝夕,不负韶华,奋发有为,加快推进藏区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示范区建设,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奋进新时代模范藏区。
香格里拉机场
经济发展 守土有方
奋进新时代,踏上新征程。迪庆藏族自治州坚决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主动应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把稳增长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攻坚克难、真抓实干,保持了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大局稳定的局面。
采访中,记者听到最多的是“翻天覆地”,4个字浓缩的是迪庆州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积极推动大滇西旅游环线建设,开辟农民增收新途径,探索藏区高质量发展路子结出的果实。
2020年,迪庆州统筹推进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全面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坚定信心、保持定力,奋力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左右、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左右、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的目标。
围绕目标,迪庆州培育壮大新的增长点和增长极,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初定今年9月举行的首届迪庆·香格里拉文化旅游节,将办成一次推动发展、促进团结、鼓舞人心的盛会,并以此为契机,高标准举办经贸活动,更有力推动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基础设施 守土负责
“以前很穷,日子难过。”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塔城镇柯那村史跨底村民小组村民次里对过去的穷日子,至今仍记忆犹新。受自然条件限制,农村基础设施薄弱,经济发展缓慢,群众生产生活困难。近年来,迪庆州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重中之重,持续推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不断补齐发展短板。如今,走进史跨底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整齐的小洋楼依次排开,宽敞的水泥路直通家门。“我们是2017年搬迁到这里,家家户户都住上了新房,大家的生活变化翻天覆地,习近平总书记说了,好日子还在后头。”史跨底村民小组组长丰志坚说,65户238名群众全部都实现了搬迁梦。搬出穷窝,怎样实现稳得住、能致富?迪庆交出的答卷是:聚焦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加大铁路、公路、机场等项目建设力度。
2011年至2015年,迪庆境内的公路通车里程达到5700多公里,其中二级以上公路达570多公里。“十三五”期间,一个以干线公路、铁路和民航为主骨架,以农村公路为重要依托,以通用航空和水运为补充的“五位一体”全方位覆盖立体交通体系网络呈现在各族人民眼前,交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32亿元,公路通车里程6398公里,29个乡镇实现了乡乡通油路、通客车、通邮递,行政村通畅率100%。
6月2日,项目总概算1.4亿元的迪庆香格里拉机场四期改扩建工程开工建设,工程完工后,香格里拉机场将实现起降空客更大机型的目标,飞行航程也将超过1800公里,解决长期以来制约当地机场发展的“飞机少、飞不远”等问题。迪庆州充分发挥项目带动、投资拉动作用,聚焦全州244项重点建设项目,坚持月调度、季协调制度,丽香铁路、香丽高速等一批重点交通项目正加快建设,目前,全州在建公路里程达1738公里,迪庆交通建设迎来大干快上的新局面。
巴拉村
民生保障 守土尽责
回望“十三五”,“获得感”是民生领域的关键词。在迪庆藏区,获得感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从一组组数字可以看出,迪庆州带着“扶一把老百姓”的真挚情感,坚持人民至上,着力改善民生。
2019年,迪庆州整合各类涉农资金39亿元,实施农村危房改造4444户,易地搬迁961户,近2万名贫困群众的住房安全得到改善。不仅如此,建成农村公路751公里,实施农村公路安全防护工程495公里,群众出行更加方便安全。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839个,10万农村群众喝上了干净水。建成扶贫车间49个,扶持发展带贫专业合作社208个,聘用生态护林员16688人,带动了一批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2020年,迪庆州把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按照“大产业+新主体+新平台”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从种植到深加工到市场的绿色食品产业链,打造“一县一业”产业发展新格局。培育发展一批龙头企业,加快建设冷链、物流、电商等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开展劳动力转移就业和技能培训,促进富余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
民生保障,是藏区各族群众幸福生活最美底色,迪庆州紧跟时代步伐,努力担当作为,以更加务实的作风,不断加快模范藏区建设步伐。
守护生态 美景永驻
蓝天、草甸、河流、野花,六月的迪庆高原,美景惹人醉。迪庆藏族自治州地处长江上游重要地段,是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腹地,各级党委、政府深刻把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发展理念,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美景永驻人间天堂。
迪庆州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抓手,深入实施“暖入户”工程,加大草原湿地、城市面山、石漠化治理等重点区域的生态建设力度。“你闻闻这空气,多鲜啊!”香格里拉市民旦增散步在龙潭河的绿荫下,他所谓的“鲜”,何尝不是生态治理与绿色发展之鲜。
“只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锲而不舍,久久为功,就一定能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在迪庆高原各族干部群众中引起热烈反响。迪庆州始终驰而不息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一方面各级各部门加强统筹协调,着力构建“党委统一领导、政府具体负责、州县乡村四级联动、环保部门全程监管、职能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大环保工作格局。另一方面,着力强化环保督政问效,建立会议、信息报送、联络员、督查四项工作机制,使污染联防联治得到进一步加强,全州环境空气质量稳居全省前列。
“环境好了,来村里旅游的人也多起来了,每年有3万元左右的收入。”香格里拉市尼西乡汤堆村的拉茸吹点说。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在迪庆得到有力印证。
建设中的丽香高速 记者 张帆 摄
共居共事 共乐共享
率先开展以民族团结进步为主题的“千名干部进村入户促民族团结进步”实践活动,率先举办以民族团结进步为主题的民族团结节,率先制定出台了关于民族团结进步的首部地方性法规——《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民族团结进步条例》……为推进藏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迪庆藏族自治州把民族团结进步作为基础性事业抓紧抓好,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开创了“三个”全国率先,凝聚起奋进新时代模范藏区的磅礴力量。
迪庆州委、州政府命名的100个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区(单位)和2个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重点打造的20个有特色、亮点和品牌的示范典型,形成了以点串线、以线联片、以片带面的示范创建格局,创建工作彰显大众化、实体化、人文化、工程化、项目化,深度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精心打造的“藏历新年”“五月赛马节”“民族团结进步月”等系列活动,有力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交往交融,有力增强了各民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满足感。
“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擘画了各民族共建美好家园、共创美好未来的恢弘画卷。迪庆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高举依法治藏旗帜,以敢于斗争的精神、善于斗争的能力,严密防范和坚决打击各种分裂、渗透等破坏活动,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全力守护藏区公共安全,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让“两个共同”“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根植于心、落实于行,创造有利于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环境。
民族团结一家亲 记者 张帆 摄
九大工程 决胜攻坚
“坚持目标不变、力量不减,以坚定的信心、务实的作风、有力的举措,加快补齐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弱项和短板,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这是今年迪庆州政府工作报告提到的内容,展现了迪庆全面小康的决心。
迪庆州下辖3县(市)均属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是党中央确定的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也是扶贫开发最难啃的“硬骨头”。全州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19553户74139人,贫困发生率高达24.95%。迪庆州紧扣“两不愁三保障”标准,坚持“富脑袋”和“富口袋”并重,加强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加强开发式扶贫同保障性扶贫相衔接,深入推进脱贫攻坚“九大工程”,即易地搬迁、产业就业扶贫、生态扶贫、健康扶贫、教育扶贫、能力素质提升、危房改造、贫困村基础提升和兜底保障九大项目工程,作为决胜全面小康瓶颈问题和要素保障。
面对决胜全面小康形势,迪庆州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紧密结合工作实际,认真谋划,周密部署,采取一系列有力的措施,取得显著成效。截至2019年,累计实现净脱贫19045户72560人,贫困发生率降至0.53%,147个贫困村全部出列。
迪庆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以此为统领,在思想上“想明白”,在思路上“弄清楚”,在实践中“做到位”,牢牢把握改善民生、凝聚人心这个出发点和落脚点,一鼓作气查问题、补短板、强弱项、治硬伤,巩固脱贫成果,提升脱贫质量,建好长效机制,生动有效开展“脱贫成效一日一播报”工作,使脱贫攻坚的历史成效转化为迪庆接续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奋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和优势,不断激发各族干部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质朴情感,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新时代模范藏区贡献力量。
云南网记者 张帆
相关新闻:
5年来,昭通各级干部群众全力投入脱贫攻坚:再硬的骨头也要啃下来
关健词:
责任编辑:张杨军
免责声明:九龙网内容来源于本网和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知,本网站将迅速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推荐阅读
2024年03月11日 11:17
2024年03月11日 11:15
2024年03月11日 08:59
2024年03月10日 21:29
2024年03月10日 21:27
2024年03月10日 20:13
2024年03月10日 20:13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云南网警 | | 滇公网安备 53050202000001号
电话:0875-2128698 传真:0875-2128698 投稿邮箱:516770808@qq.com 值班编辑QQ:516770808 广告投放:18287516758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业信息备案许可证:滇ICP备13003931号-2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营业许可证:530502100020697 云南网警ICP备案:53050203402011号
免责声明:九龙网内容来源于本网和互联网,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敬请在一周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本站新闻文章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