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迪庆6月16日电 题:探访云南藏区“玛丽玛萨人”:会说汉、藏、傈僳等五种语言
作者 缪超
头戴藏式棕色冬帽,身穿藏族白衬衫,腰上系一根纳西族红色腰带……今年61岁的安翁是海尼村长者,他为远方的客人献上洁白的哈达时,会特意用汉语、藏语、傈僳语、纳西语、玛丽玛萨语问声“你好”,以此显示他们的独特。
近日,记者探访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维西县塔城镇海尼村,这里居住着会说五种语言的“玛丽玛萨人”。这群住在横断山脉腹地、金沙江畔既古老又年轻的族群,数量不过3000人,却给外界留下了颇具语言天赋的印象。
“我的身份证上写着‘纳西族’,我称我自己为‘玛丽玛萨人’。”安翁告诉记者,目前“玛丽玛萨”被归为纳西族的一个支系。
“玛丽玛萨人”不仅在语言上体现出多元化,服饰上也融合了多个民族的元素。“玛丽玛萨”女人的传统上衣与傈僳族相似,绿色的折纹裙子是纳西族样式,头发像藏族人一样编成辫子向上挽成发圈。
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副院长李志农曾经多次到塔城镇“玛丽玛萨人”村落开展田野调查。她介绍,在上世纪50年代的民族识别中,“玛丽玛萨人”由于语言上与纳西族东部方言较为接近而被归并为纳西族支系摩梭人的一支。
李志农说,多位学者研究认为“玛丽玛萨人”于明朝中后期从今天四川南部滇川交界一带迁徙到塔城镇。“我们的田野调查也表明,‘玛丽玛萨人’在语言、服饰、歌舞上与滇川交界的摩梭人有很强的相似性,特别是语言上,大约有30%至40%左右的词汇相同。”
塔城镇往北是藏族世居的雪域高原,往西南是傈僳族聚居的怒江流域,往东南是以纳西族为主的丽江,汉族则在东南西北均有分布。李志农教授告诉记者,在与周边藏、傈僳、纳西等民族的长期交往中,“玛丽玛萨人”逐渐吸收了纳西语、藏语、傈僳语、汉语中的诸多词汇,再在生活中对其加以创新和改造,最终杂糅而成今天独具特色的玛丽玛萨语。
由于人口少、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等原因,“玛丽玛萨人”能熟练掌握周边各族的语言,其自身的玛丽玛萨语则仅限于族群内部使用,周边各族“不知其所云”,这就在语言上呈现出单向流动的特征。维西县政府一位藏族工作人员对记者说,“我用藏语跟他们交流,他们能听得懂,但我却很难听懂他们的语言。”
据了解,汉语是塔城镇通用的文字;境内各藏传佛教寺院内则通用藏文,老少僧侣皆习藏文;纳西族村寨请东巴“作法”时,使用东巴文,朗读东巴经;傈僳山寨进行原始宗教祭祀活动时,用傈僳文书记录;而“玛丽玛萨人”则使用玛丽玛萨语。
近年来,维西县政府拨出专款用于“玛丽玛萨人”的新农村建设。随着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的建立,“看神川热巴、观滇金丝猴、赏玛萨风情”成为了塔城镇吸引游客的一句响亮口号,玛萨风情园、玛萨山庄等旅游休闲设施也应运而生。(完)
关健词:
责任编辑:杨从光
免责声明:九龙网内容来源于本网和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知,本网站将迅速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推荐阅读
2024年03月11日 11:17
2024年03月11日 11:15
2024年03月11日 08:59
2024年03月10日 21:29
2024年03月10日 21:27
2024年03月10日 20:13
2024年03月10日 20:13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云南网警 | | 滇公网安备 53050202000001号
电话:0875-2128698 传真:0875-2128698 投稿邮箱:516770808@qq.com 值班编辑QQ:516770808 广告投放:18287516758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业信息备案许可证:滇ICP备13003931号-2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营业许可证:530502100020697 云南网警ICP备案:53050203402011号
免责声明:九龙网内容来源于本网和互联网,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敬请在一周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本站新闻文章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