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让民生多一些幸福
安宁市城乡居民养老金发放。
人社工作是重要的民生工程,是增进民生福祉的工作,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事关群众的切身利益。在昆明市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新闻发布会上,昆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赵云川介绍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昆明市在就业、社会保障等领域所取得的巨大变化。
抓好民生之本
促进就业稳定
工伤保险宣传进入工地。
回首70年,我国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发展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昆明市劳动就业领域也随之发生深刻变化。20世纪80年代中期,国务院颁布《国营企业招用工人暂行规定》一举打破“通包统配”模式,昆明市企业与劳动者逐步开始双向选择,全市具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征的就业制度改革就此拉开帷幕。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培育和发展“劳动力市场”的目标,昆明市的就业改革进一步被市场机制所覆盖。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实现社会就业比较充分”的目标,昆明市积极响应,初步形成了以小额担保贷款、社保补贴、岗位补贴、职业培训、就业援助为主体的就业政策框架。2007年,《就业促进法》颁布,昆明市2012年率先在全国省会城市出台《昆明市就业促进条例》,全面规定了政府促进就业的法律责任,为促进就业提供了法律保障。
2012年,昆明市被国务院表彰为“全国创业先进城市”,昆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被表彰为“全国就业创业工作先进集体”。就业体系不断完备。将就业创业工作作为促进民生改善的重要抓手,列入昆明市为民办实事的“十大民生”工程。在全国率先建成就业服务标准化体系,形成了布局合理、层级清晰、特色鲜明的体系格局。建成了统一规范的公共就业服务平台,使求职者、企业和创业者通过互联网就可查找招用工信息和创业项目,获取就业服务。
美编 王丽娜/制图
就业质量明显提高。实施“百企万岗”入昆计划和“百千万”劳务输出工程,压实“县、乡、村” 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三级主体责任,积极搭建劳务用工平台,实施高校毕业生“千企万岗计划”“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落实“三支一扶”“特岗教师”、就业见习等措施,全市实名登记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困难高校毕业生100%实现就业。
大力推进创业孵化服务园区建设,累计建成青年大学生创业示范园23个、新型创业创新孵化服务园80个,率先在全省形成了门类齐全、功能配套、服务完善的创业孵化服务体系。2012年,率先在全国省会城市实施“泛海扬帆昆明大学生创业行动”项目,每年安排专项资金为在昆创业的大学生及小微企业提供创业资助和培训支持,目前累计投入资金3230万元,扶持创业企业(项目)668个,带动就业1.1万人。
就业压力有效缓解。围绕省“四个一百”“五网”建设、市级300项重点、2110项固定资产投资等项目,立足企业需求,着力培训一批、就业一批,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以订单培训、定向培训、定岗培训为主要模式的职业技能培训,促进了劳动者技能素质的提升和就业岗位的稳定。
就业扶贫成效显著。高位推动务工增收脱贫攻坚工作,成立了由市政府分管领导任指挥长的,市务工增收脱贫攻坚分指挥部,由市人社局具体承担工作任务,下发了《昆明市主城区精准帮扶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文件。
夯实民生之基
筑牢社保托底
昆明大学生创业行动创业成果暨产品交流会在昆明滇池学院举办。本组图片由市人社局供图
国家从1984年开始,在国有企业进行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经过实践探索,形成了由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经过多年的探索与改革,社会保险从无到有、从有到优,先后建立了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项险种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险体系,建立了覆盖城乡居民的新型社会保障体系,人民群众通过参保公平、充分享受发展成果。
社会保障方面,全市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险体系全面形成,基本实现人人享有社会保险。建立了覆盖城乡居民的养老保障体系。建立了以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为主,以企业(职业)年金制度为补充,覆盖所有人的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养老保险基金收支规模持续扩大,昆明市建立了覆盖城乡连通市、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社会保险经办服务实体网络,开通了12333网上终端、昆明人社手机App移动终端等线上服务平台,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党的十八大以来,惠及全体人民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加速发展,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平稳落地,全民参保登记试点任务圆满完成,减费减负成效显著。
打造人才高地
集聚区域发展
昆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 加强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培养和使用工作,人才队伍不断壮大。
积极做好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围绕全市重点发展行业和领域人才需求实际,编制和发布全市海外高层次人才、紧缺急需人才和项目需求人才信息,为用人单位和各类有志昆明建设发展的人才搭建供需洽谈平台。“十三五”期间,出台了《昆明市促进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的实施办法》,26人入选昆明市高层次人才引进工程,累计投入扶持资金2200余万元。通过引进人才和项目,为昆明市重点培养和造就了一批掌握关键技术,具有较高科研水平和产业转化能力的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和团队。
统筹抓好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创新评价机制,多措并举,加强基层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在职称晋升、职务聘任和专家选拔等方面给予基层倾斜政策,对长期工作在基层一线的人员放宽职称评聘条件和岗位数额限制,优秀人才破格评审中级职称。将支医、支教经历作为卫生技术人员和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必备条件。开展基层科研工作站设站工作,鼓励和引导国家、省级专家到县级及以下单位提供服务工作。
“十八大”以来,高技能人才数量稳步增长,截至2018年底,全市的高技能人才26.12万人,比“十一五”期间增加了16.73%。目前,全市建立了3个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5个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30个市级名匠工作室,公开选拔了37 名“昆明市名匠”,120名优秀技术能手,全市名师名匠工作室累计开展技术革新和工艺改进1993项,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约4.24亿元。
构建维权格局
谋实民生保障
昆明市始终把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作为民生保障工作重要抓手,坚持执法与服务相结合、查处与预防相结合、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努力实现变被动应付为主动预防,变事后处理为事前预防,有效防范化解劳动关系矛盾和风险,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了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推行企业工资支付条例。保障劳动者获得工资报酬是劳动者最基本的权益,推行农民工工资保障金制度。为解决建设领域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突出的现状,2006年,昆明市建立了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金制度。2011年,出台了《昆明市建设领域工资保障金管理办法》,把农民工工资保障金扩展为建设领域的所有劳动者工资保障金,工资保障金缴存比例则根据用人单位诚信程度把原来的固定比例变为浮动比例。采取有力措施切实保障农民工工资保证金的收缴,有效地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了农民工工资被拖欠、克扣的问题。
推行劳动保障诚信制度建设。为推动用人单位建立自我规范、自我约束、自我激励、自我发展的劳动保障,树立用人单位诚实守信社会形象,2005年2月,昆明市出台《昆明市用人单位劳动保障诚信等级评价办法》,率先在全省推行劳动保障诚信制度。
推行劳动保障执法年审制度。为创新监察方式、完善监察制度,1995年,昆明市率先在全省乃至全国确立劳动保障执法年审制度。这不仅为用人单位构建了集中学法守法的平台,更有利于监察部门全面掌握劳动用工信息,及时发现纠正问题,从源头上减少了违法行为的发生。近年来,昆明市又以年审业务为推手,提升“两网化”管理水平,扩大监察范围,使全市年审户数从2009年的29570户上升到2018年的63526户,年审户数占全省户数的一半,建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责任明确、跟踪及时的劳动保障监察执法网,实现年审制度与“两网化”管理制度的双跃升。
建设劳动监察信息化管理系统。为解决昆明市恶意化、复杂化、多发性农民工工资拖欠行为,遏止呈蔓延趋势的以讨薪为名实施敲诈勒索等违法犯罪行为,巩固和完善解决农民工工资问题的长效机制。2013年,昆明市在全国率先提出开发建设“劳动监察信息化管理系统”,以期通过信息化手段对用工单位实现实时监控、动态管理,为广大企业和劳动者提供执法服务,进一步解决目前突出的劳动关系矛盾和工资支付保障问题。(记者 杜托)
关健词:
责任编辑:何莉莉
免责声明:九龙网内容来源于本网和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知,本网站将迅速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推荐阅读
2024年03月11日 11:17
2024年03月11日 11:15
2024年03月11日 08:59
2024年03月10日 21:29
2024年03月10日 21:27
2024年03月10日 20:13
2024年03月10日 20:13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云南网警 | | 滇公网安备 53050202000001号
电话:0875-2128698 传真:0875-2128698 投稿邮箱:516770808@qq.com 值班编辑QQ:516770808 广告投放:18287516758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业信息备案许可证:滇ICP备13003931号-2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营业许可证:530502100020697 云南网警ICP备案:53050203402011号
免责声明:九龙网内容来源于本网和互联网,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敬请在一周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本站新闻文章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