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8月12日电 题:习近平对中国餐饮浪费再“敲警钟”有何考量
中新社记者 黄钰钦 李京泽
中国最高领导人习近平近日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他强调,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切实培养节约习惯,并指出“餐饮浪费现象,触目惊心、令人痛心!”
北京受访专家表示,在这一特殊时期,中央高层聚焦“舌尖上的浪费”,其背后是对粮食安全与社会风尚的高度重视,并推动以制度建设解决餐饮浪费问题。
习近平指出,“尽管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对粮食安全还是始终要有危机意识,今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所带来的影响更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观察认为,习近平从粮食安全高度思考餐饮浪费问题,足见食物浪费潜在危害之大,更显示出在特殊时期对于保障粮食安全的未雨绸缪。
当前,中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已实现谷物供应基本自给。但从中长期看,粮食产需仍将维持紧平衡态势。作为餐饮大国,“民以食为天”与“粒粒皆辛苦”相融并济的饮食文化一直是中国人的骄傲。然而,在餐饮行业高度发达的今天,食物浪费现象却越发突显。
数据显示,2013年至2015年,中国餐饮食物浪费量约为每年1700万至1800万吨,相当于3000万到5000万人一年口粮,2018年全国餐饮业人均食物浪费率为11.7%。
“连年丰收似乎使粮食来之不易的观念越来越淡薄。”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常健表示,“在粮食产需紧平衡的现实条件下,社会亟需转变观念,开源与节流并重以保障粮食安全。”
不仅如此,与粮食产需紧平衡的现状叠加的,还有新冠肺炎疫情、汛情、蝗灾等外部挑战。在专家看来,这一系列外部因素将使粮食安全更为重要,餐饮浪费之风更显“刺眼”。
疫情发生后,世界多个粮食主要出口国相继出台出口限制措施,对全球粮食生产、加工、交易和运输造成影响。联合国粮农组织近期发布报告预计,2020年全球缺粮人口或将因疫情增加1.3亿人,迎来近50年最严重的粮食危机,未来世界粮食安全可能遭到进一步破坏。
在近期的指示中,习近平称疫情影响对粮食安全“敲响警钟”,强调始终要有危机意识。对此,常健分析认为,外部的变化和挑战使得“米袋子”安全对于中国的重要性更加突显,遏制“舌尖上的浪费”是居安思危之举。
除了关乎粮食安全,遏制餐饮浪费与社会风尚同样密不可分。习近平在指示中要求,“切实培养节约习惯,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表示,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某种角度上讲,浪费行为并不是一个健康社会应该有的现象”。中央高层对于不健康的社会现象和风气的重视,有利于相关问题得到及时纠正。
梳理发现,中共十八大以来,从开展“光盘行动”到出台相关文件整治浪费之风,餐饮浪费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改观。但不可否认,一些地方餐饮浪费行为仍然存在,部分领域浪费现象禁而难绝。
有分析指出,究其原因是虚荣心、讲排场的社会风气使然,其背后则是缺乏约束性措施和惩戒机制,导致无法及时、有效制止浪费行为。
对于这一问题,习近平提出“标本兼治”的方法,一方面要“加强立法,强化监管,采取有效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戴焰军表示,上述措施锚定制度建设,以刚性制度对挥霍浪费进行约束惩治。着眼文化建设,促使社会秉持“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文化传统,加强内在约束力。
值得注意的是,“标本兼治”的部署如何得到有效落实更加值得期待。当前,全国各地多个餐饮、烹饪协会接连发出倡议,号召餐饮企业主动提供小份菜、半份菜,引导消费者主动打包,深入做好“光盘行动”。
海南省酒店与餐饮行业协会负责人告诉中新社记者,根据政府和消费者需求,把菜单设计成小份、中份、大份,对企业而言节约了成本。
从制度层面看,近年来法国、意大利等国相继出台法案遏制粮食浪费,要求超市将剩余食物捐赠给慈善机构或是食物银行,并可获得相应税收减免。观察认为,相关立法实践为中国提供了良好借鉴与参考。
戴焰军指出,遏制餐饮浪费的立法意向,说明国家制度建设因应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在不断完善。“针对餐饮浪费问题此前已有地方性法规出台,随着其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普遍重视,从国家层面完善相关立法值得期待。”(完)
关健词:习近平
责任编辑:杨健
免责声明:九龙网内容来源于本网和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知,本网站将迅速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推荐阅读
2024年02月28日 10:42
2024年02月20日 21:57
2024年02月18日 10:13
2024年01月29日 10:53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云南网警 | | 滇公网安备 53050202000001号
电话:0875-2128698 传真:0875-2128698 投稿邮箱:516770808@qq.com 值班编辑QQ:516770808 广告投放:18287516758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业信息备案许可证:滇ICP备13003931号-2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营业许可证:530502100020697 云南网警ICP备案:53050203402011号
免责声明:九龙网内容来源于本网和互联网,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敬请在一周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本站新闻文章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