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设吸烟区,说好的“全面禁烟”呢?
即将生效的《重庆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引发不少人质疑,原因是该条例允许部分室内公共场所设立吸烟区,未能满足室内全面禁烟的国际标准。而且这可能对其他地区的无烟立法产生示范效应。(见11月16日《南方都市报》)
据中国控烟协会透露,目前全国至少已有20个城市出台了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地方性法规,覆盖了全国11%的人口。同时,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都已实现了室内公共场所全面禁烟。今年5月25日,世界卫生组织授予北京市控烟协会西太平洋地区“世界无烟日奖”。如此语境下,个别地方立法允许部分室内公共场所设立吸烟区,难免引发争议。
早在2003年,我国就签署了相关国际公约,其中明确,“缔约方应以立法、行政等措施防止公众在室内工作场所、公共交通工具、室内公共场所接触到烟草烟雾。”不可否认,我国现行控烟相关的法规与全面履行公约的要求,尚存在差距。特别是,没有一部专门的全国性控烟法律法规,这也导致了一些地方禁止吸烟的场所不统一,可操作性不强;各地在执行室内公共场所禁烟过程中,尺度不统一,处罚也不够规范。
比如,深圳一家电子市场内的两位烟民被辖区派出所处以拘留2日的处罚,曾引发广泛关注。虽然此举得到了大多数人的支持,但似乎并无法律依据。这也给市民带来了困惑:到底什么样的情况,可能被拘留?
对禁烟、控烟,各地职能部门单打独斗、多头执法的情况也比较突出——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学校;文化综合执法部门负责文化、体育、娱乐场所等;食药监管部门负责餐饮业;公安部门负责网吧、旅馆等。同时,各个部门可能互相观望,如此也造成一些室内公共场所,成为禁烟的真空地带。同时,如何执法、如何处罚,也是一个难点,“罚了张三,却放了李四和王五”的现象并不鲜见。
种种现实都指向了,控烟立法应该统一。比如,立法对禁烟场所尽可能具体,执法主体要明确,处罚措施要强硬,处罚标准要量化。比如,建立、完善“场所自律、行政监管、人大督导、社会监督、专业监测和舆情评价”相结合的依法控烟工作机制。
室内公共场所禁烟,事关所有人的健康权益,有些制度的口子千万不能开。
张西流
关健词:
责任编辑:潘瑶
免责声明:九龙网内容来源于本网和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知,本网站将迅速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推荐阅读
2024年03月11日 14:37
2024年03月10日 20:16
2024年03月10日 20:00
2024年03月09日 15:03
2024年03月09日 15:00
2024年03月07日 10:05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云南网警 | | 滇公网安备 53050202000001号
电话:0875-2128698 传真:0875-2128698 投稿邮箱:516770808@qq.com 值班编辑QQ:516770808 广告投放:18287516758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业信息备案许可证:滇ICP备13003931号-2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营业许可证:530502100020697 云南网警ICP备案:53050203402011号
免责声明:九龙网内容来源于本网和互联网,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敬请在一周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本站新闻文章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