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年轻人开始反向驯化‘大数据杀熟’”的话题引发热议。针对备受诟病的大数据杀熟,一些年轻人尝试通过评论“哭穷”等手段反向驯化算法,如频繁表达“太贵了,买不起”“我不打算买了”等,建立所谓的“人设”,从而影响算法推送。有媒体报道,一名年轻人通过反复评论“机票太贵了,买不起,不去了”后,发现机票价格从4309元降至1903元,降价超过了2000元。(见12月16日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微信公众号)
同样是点外卖,老用户获得的折扣比新用户少;在平台上订酒店,多次浏览后价格自动上涨;购买视频网站的会员,收费待遇随手机型号而变化……近年来,“大数据杀熟”现象备受消费者吐槽。“千人千价”的背后,是平台通过分析用户的消费习惯、浏览记录、登录设备等个人信息进行差异化定价。尽管有关部门多次出手规制,但由于算法复杂隐蔽、消费者举证和维权难度大,大数据杀熟仍屡禁不止,而且不断衍生出“新套路”“新变种”。
为了不再受窝囊气,年轻人开启了一场反击。据报道,除了“哭穷”外,他们或是在评论区“威胁”要卸载,或是频繁更换头像伪装成新用户,试图“绕晕”算法,隐藏自己真实的消费能力,以享受更大的优惠。这些“反向驯化”的行为,更像是一种幽默表达,折射出年轻消费者权益意识的觉醒,也反映出他们面对“算法收割”的气愤和无奈。
诚然,“反向驯化”或许在短期内有效,但可能很快就会被更精密的算法“识破”。况且,打击大数据杀熟不该是消费者的责任,仅靠个体的力量也远远不够。社会各方应读懂这场“行为艺术”背后的期待和诉求,致力于打破“算法黑箱”,构建更加公平、透明的价格秩序。
根治大数据杀熟,归根结底还是要提高监管质效,推动企业公开定价算法模型,并及时弥补规则空白,进一步明确价格歧视的判定标准,厘清“合理营销”和“算法杀熟”的边界,在提高违法成本的同时,不断降低维权门槛和成本。对于各类平台来说,无论“新客”还是“回头客”,都应当一视同仁地做好服务,这是最基本的待客之道,也是在市场竞争中立足取胜的发展之道。(工人日报 陈曦)
关健词:
责任编辑:何莉莉
免责声明:九龙网内容来源于本网和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知,本网站将迅速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推荐阅读
2024年12月19日 15:01
2024年12月19日 14:46
2024年12月19日 10:10
2024年12月18日 14:56
2024年12月18日 10:49
2024年12月18日 10:48
2024年12月17日 16:02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云南网警 | | 滇公网安备 53050202000001号
电话:0875-2128698 传真:0875-2128698 投稿邮箱:516770808@qq.com 值班编辑QQ:516770808 广告投放:18287516758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业信息备案许可证:滇ICP备13003931号-2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营业许可证:530502100020697 云南网警ICP备案:53050203402011号
免责声明:九龙网内容来源于本网和互联网,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敬请在一周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本站新闻文章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