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武汉9月28日电 题:驻村第一书记的脱贫日记
新华社记者李伟
千里房县,崇山峻岭,沟壑纵横。鄂西北十堰市房县窑淮镇西沟村,在过去5年多时间里,由昔日贫穷落后的小山村变成了全县脱贫出列的示范村。这背后,离不开一位扶贫一线的“老村官”。
9月26日,星期六。记者到西沟村采访,驻村第一书记余建福正与村干部商量村中茶叶基地的秋冬管理事宜。“现在秋茶采摘进入尾声,接下来就要进行深耕和除草,为明年春茶做准备。”他说。
站在西沟村的高处望去,只见全村茶产业已初具规模,一片郁郁葱葱,秋风拂过,茶香扑鼻。
而在5年多前,西沟村一穷二白。全村80%的房屋是土坯房;村民大多种庄稼,有部分老茶园,所产茶叶也只是自采自喝;小伙出门当女婿,姑娘出门不回来;村集体经济几乎为零……
过去5年多来,国家精准扶贫政策如何在西沟村落实落地,被余建福写进了12本驻村扶贫日记里。在这些日记本中,记者看到了西沟村发展产业、决战脱贫攻坚的历程,也找到了西沟村5年“蝶变”的脱贫印记。
余建福2016年3月7日在日记中写道:通过大半年的茶叶发展推动工作,绝大多数农户积极主动,从田地的起垄到播种都能精耕细作,但也有部分农户无动于衷。
发展产业是贫困户脱贫的治本之策。为了把茶叶产业做实做强,余建福既当参谋员、技术员,又当信息员、服务员,他挨家挨户动员建茶园。作为县农业农村局的专业技术干部,从规划放线到深翻起垄,从整地到播种,他一直坚持科学指导,严格把关。他还专门聘请茶叶专家,到田间地头讲解技术。
在余建福的谋划推动下,西沟村茶叶产业从无到有,发展了标准化茶叶基地,还培育了茶叶合作社,引进了省级茶叶龙头企业。
余建福2017年4月10日的日记写道:保康荆山锦茶叶公司将制茶机械拉到了西沟村,我们今天协助进行了安装。引进茶叶龙头企业是我们发展茶叶产业的工作重点,必须做好服务。
2018年5月22日,他有了更多产业方面的思考:今天,我们安排了辣椒苗的移栽工作,村里除了要把茶叶作为主导产业之外,更要大力发展其他种植养殖业。
在次年5月6日的日记中,余建福记下了西沟村养殖业的起步。他写道:今天召开村干部会议,商议了茶园养鸡问题,并到三岔村周本建家中实地察看了鸡笼样品。西沟村确定了茶园为主导产业,还要解决长短结合增收问题,提高茶园综合效益。
57岁的贫困户黄立炳新建了3亩茶园,每亩收入超过3000元。他在余建福的帮扶指导下,开始在茶园里养鸡,500多只茶园鸡又为他增收几千元。记者在黄立炳家中看到,危房经过了改造,院里收拾得干干净净,院后养猪、椴木上种养花菇木耳,小菜园里满是各类蔬菜,黄立炳实现了家门口脱贫。
如今的西沟村,已经发展标准化茶叶基地800亩,带动了160名贫困劳动力就业,年产优质茶叶2.6万斤,户均增收2万元以上。整个窑淮镇的茶产业也壮大起来,如今全镇发展茶园超过2万亩。
在余建福的日记中,记者还看到了今年以来,西沟村战“疫”战贫并举的记录。驻村扶贫干部和村党员干部一起,顶风冒雨,坚守岗位;农忙时,组织村民有序生产,没有耽误春茶采摘。
12本日记在余建福眼里,只是忙完一天工作后的简单总结,“不值一提”。但这些质朴的文字记录了一个国家级贫困县脱贫“摘帽”的历程。
“我们村里到组入户路全部修通了,水电也没有问题。未来5年,茶旅融合就是新的发展方向。”余建福信心满满地说。
关健词:
责任编辑:潘瑶
免责声明:九龙网内容来源于本网和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知,本网站将迅速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推荐阅读
2024年03月11日 14:42
2024年03月07日 10:11
2024年03月07日 10:02
2024年03月06日 09:29
2024年03月04日 16:43
2024年03月04日 10:22
2024年02月29日 17:16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云南网警 | | 滇公网安备 53050202000001号
电话:0875-2128698 传真:0875-2128698 投稿邮箱:516770808@qq.com 值班编辑QQ:516770808 广告投放:18287516758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业信息备案许可证:滇ICP备13003931号-2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营业许可证:530502100020697 云南网警ICP备案:53050203402011号
免责声明:九龙网内容来源于本网和互联网,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敬请在一周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本站新闻文章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