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 保山
  • 云南
  • 财经
  • 股票
  • 基金
  • 家居
  • 聚焦
  • 产品
  • 科技
  • 手机
  • 教育
  • 考试
  • 健康
  • 药品
  • 旅游
  • 景点
  • 汽车
  • 新车
  • 房产
  • 综合
  • 地方
  • 娱乐
  • 图片
  • 滚动新闻

    甘肃陇南种橘人“居家”野狐沟三十载:橘子红了,山头绿了

    2020-03-24 16:06:37 来源:中国新闻网 浏览次数:

     甘肃陇南种橘人“居家”野狐沟三十载:橘子红了,山头绿了

      图为甘肃文县野狐沟局部区域,田济明种的经济林和绿化林。 李亚龙 摄

      中新网兰州3月24日电 (记者 魏建军 李亚龙)“有生之年,希望看到山青水绿的‘野狐沟’。”55岁的甘肃陇南种橘人田济明坐在山坡上望着河谷感慨,三十年,橘子红了,山头也绿了!

      三月下旬,陇南文县尚德镇田家坝村“野狐沟”生机勃勃,蜿蜒崎岖的山路旁,柑橘树长得正旺,有些挂满果子的枝头因承重不起而垂下了,田济明每天都要“巡山”好几趟,来看看山坡上的这些“孩子”。

    图为田济明讲述自己的“种橘史”。 魏建军 摄

      图为田济明讲述自己的“种橘史”。 魏建军 摄

      上世纪90年代,因生活所迫,田济明放弃当地村民普遍种植的作物,尝试经济林。起初,他在山下的一亩试验田种了80多棵桃树,蜜桃成熟时每斤能卖1.2元,“当时玉米、土豆只卖一毛钱甚至几分钱。”田济明说。

      田济明尝到了甜头,决定扩大规模种植。1991年,他开始在这片曾经野狐狸经常出没的荒山上修路造田,并栽植了从外地引进的十多个品种桃树。他说,以前,山上只有羊群踏过的小道,树苗、肥料以及灌溉用水等都需要人工背上山。

      一年后,田济明用铁锹等农具,人工修了一条勉强可以过三轮车的小路。对他而言,这具有“历史意义”,最起码可以“光明正大”地走路了,不再担惊受怕。

      1993年,桃树大量挂果,单斤3.5元的价格让他一天卖桃的收入达千元以上,而那时,当地普通干部的月工资也仅有300多元。一时间,他成了文县藏在山里的“富豪”,“算是当地第一批‘吃桃人’吧。”他说。

      2000年后,田济明又“盯”上了橘子,大规模试种不同品种的橘子树。“整体面积虽不大,但能给老百姓起一个示范带动作用。”他告诉记者,有新品种他都会尝试,如果适合当地种植,便会给乡亲们介绍。

    图为田济明种的绿化林。 魏建军 摄

      图为田济明种的绿化林。 魏建军 摄

      为了将橘子树种好,田济明索性将家搬到山上。他说,起初连电都没有,冬天也没有炉子,只能用些废弃柴火取暖。孩子上学,也需要绕着山路上下跑。相比山下,虽然没那么方便,但能多干点,也可以照看橘园。

      受2008年汶川地震波及,离田济明的橘园千米之外的山泉水被“震掉了”,灌溉用水成了问题。田济明决定在山顶和半山腰分别修建水池,将山底白水江的水引上去。于是,他和工人们背着百斤的砂子上山修水池。

      2013年,有了卖橘子的积蓄,田济明决定拓宽山路。此时,他已有能力雇佣挖掘机了,而不再是全人工。上山的路,渐渐宽了。2016年,当地政府出资,对该路进行了水泥硬化。自此,田济明家的橘子,出山更容易了,不少客商找上门地头交易。

      当地村民看到效益后,开始效仿“老田模式”。如今,田济明在当地也小有名气,也有了一定积蓄。在栽植经济林的同时,他还种一些生态林。“用卖橘子的钱,来搞绿化。”田济明粗略算了一下,这三十年,将近有6万多棵树木,生长在了野狐沟。

      田济明坦言,过去是为了赚钱养家糊口,现在这个问题早已不存在,孩子们也各自有他们的生活,他不希望给孩子们留多大的财富,只想造一片青山给后人,就足够了。“经济上我不富有,但从绿色来讲,我很富有。”下一步,继续引进新品种,带动更多人增收,每年绿化荒山荒坡。

      三十年定居深山的坚守,田济明从小伙变成了人称的“橘老汉”,日子不仅好了,还留下了一片青山。

      站在半山腰,记者看到,山路何止“十八弯”!有些陡坡,车行上来时,都显得“吃力”。难以想象,曾经只有羊群踏过的小道,田济明是如何上山修路种树的?(完)

    关健词:

    责任编辑:钱昌

    免责声明:九龙网内容来源于本网和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知,本网站将迅速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推荐阅读

      资金短缺、投资风险大、融资渠道单一、资金利用效率低是农村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如何引导资源、资本、资金“上山下乡”,让金融供给从外部“输血”到内部“

    2024年03月11日 14:42

      另据南宁吴圩国际机场介绍,春运期间,南宁机场完成运输航班近1.3万架次,旅客吞吐量超175万人次,与2023年春运同期相比分别增长约10%和22%。

    2024年03月07日 10:11

      “一些平台将劳动关系违规界定为信息交易关系或合作关系,或刻意隐蔽劳动关系,以此规避责任义务。”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副会长李孝轩委员表示。

    2024年03月07日 10:02

      据了解,作为进出海南岛的大通道,琼州海峡是中国最繁忙的水运通道之一,被誉为中国“黄金水道”。今年春运开始以来,车客运量持续处于高位状态,其中,旅客

    2024年03月06日 09:29

    2024年1月,引发全国网友“云看娃”的流量巨星——11个广西“小砂糖橘”来看企鹅巡游,开启全国各地“小代表”打卡极地公园的热潮。企鹅巡游看台连夜建造,企鹅巡

    2024年03月04日 16:43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今天(3月3日)是第11个世界野生动植物日,记者从国家林草局了解到,近年来,我国珍稀濒危物种数量实现稳中有升。其中,大熊猫野外种群

    2024年03月04日 10:22

    据悉,上思县人大常委会围绕生态环境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对相关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情况进行重点监督,开展生态环境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视察调研,增强政府及

    2024年02月29日 17:16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广告合作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保山市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举报电话:18287516758 0875-2202615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云南网警 | | 滇公网安备 53050202000001号

    电话:0875-2128698 传真:0875-2128698 投稿邮箱:516770808@qq.com 值班编辑QQ:516770808 广告投放:18287516758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业信息备案许可证:滇ICP备13003931号-2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营业许可证:530502100020697 云南网警ICP备案:53050203402011号

    免责声明:九龙网内容来源于本网和互联网,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敬请在一周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本站新闻文章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