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给“高科技”骗局交智商税
深论
中国量子物理学家潘建伟日前在一演讲中称,目前市场上出现了一批打着“量子”旗号招摇撞骗的产品,这表明公众对量子科学知之甚少。记者调查发现,包括“量子健康杯”“量子袜”“量子手机壳”等产品仍有销售,不少产品标榜采用先进量子技术,有益于身体健康,还有商家声称用量子杯喝酒能改善口感,“喝1斤白酒不头疼”。
要是有人声称普通玻璃杯可以改善白酒口感,“喝1斤白酒也不头疼”,你肯定不信,因为这在你的常识范围,普通玻璃杯不可能有这种功效。“量子杯”呢?你肯定不敢马上否定,因为这超出你的知识范围,不知道量子为何物。骗子们需要的,正是这一点,公众的知识盲点,正好是骗子们的着力点,胡说八道也没关系,只要科学工作者不点破,大多数人都看不透。
不知道从何时起,用“高科技”概念包装、营销产品的现象时有发生。从“强离子排毒仪”“磁场理疗仪”到“黄金能量石”,从“纳米拖鞋”“量子眼镜”到“石墨烯疼痛贴”,莫不如是。1月16日,教育部还通报查处了“量子波动速读”违规培训机构。什么新理论问世,一些人就第一时间“碰瓷”,马上开发相关产品。翻翻他们的剧本,桥段如出一辙,产品都是“理论创新”“技术突破”,即使不是“世界一流”,至少也是“国内领先”,几乎都是包医百病,保你长生不老,你若不信,他们还“做戏做全套”,用貌似高深的理论给你“科普”一番,甚至还请来如真包换的“顶尖科学家”背书。
当骗钱的把戏被拆穿,他们就“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有些骗局简直到了离谱的程度。去年,有一家公司声称拥有一项叫“量子接骨”的高新技术——假如某人骨折了,他们通过量子技术在异地就能把骨头接好。这么牛,咋不上天呢?
此类骗局层出不穷,固然与公众科学素养不足有关。公众科学知识储备不足,甄别能力不高,容易受到伪科学蛊惑,尤其健康欠佳的老年人容易中招——花大价钱购买各种“高科技”医疗器械或保健产品,但这也不是全部理由。一种自称有治疗功能且价格昂贵的新产品上市之前,难道没有对该产品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进行验证、评估吗?企业说啥就是啥,那怎么行?某种意义上说,一些骗局之所以能玩下去与管理不善有关,值得反思。 (连海平)
关健词:
责任编辑:吴仁平
免责声明:九龙网内容来源于本网和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知,本网站将迅速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推荐阅读
2024年03月11日 14:42
2024年03月07日 10:11
2024年03月07日 10:02
2024年03月06日 09:29
2024年03月04日 16:43
2024年03月04日 10:22
2024年02月29日 17:16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云南网警 | | 滇公网安备 53050202000001号
电话:0875-2128698 传真:0875-2128698 投稿邮箱:516770808@qq.com 值班编辑QQ:516770808 广告投放:18287516758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业信息备案许可证:滇ICP备13003931号-2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营业许可证:530502100020697 云南网警ICP备案:53050203402011号
免责声明:九龙网内容来源于本网和互联网,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敬请在一周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本站新闻文章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