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季,有“中国旱极”之称的甘肃敦煌出现“鸣沙山麓发新芽”“芳草萋萋莫高窟”的鲜见现象。 孙志军 摄
中新网兰州9月29日电 (记者 冯志军)最近几年夏天,民众明显感到甘肃降雨量增大、空气湿润、气候变好,而对于气候变化利与弊仍存争议。甘肃省生态环境厅应对气候变化处处长毛鸿宁29日分析称,气候变化是把“双刃剑”,西北地区出现“旱涝并存并增”新情况,需从减缓和适应两个方面继续做好应对气候变化各项工作。
甘肃省生态环境厅29日举办2019年第4次例行新闻发布会。毛鸿宁介绍说,根据西北区域气候中心的监测数据,甘肃1961年至2015年,平均每10年增温0.29℃,高于全国平均每10年升高0.24℃的增温幅度。1961年至2015年的近55年间,全省平均气温升高了1.6℃。
“但降水量与大家的感受不一致,1961年至2015年,全省年降水量总体呈减少趋势,降水量每10年减少3.6毫米。”毛鸿宁表示,但东西差异较大,河西地区每10年降水量增加4毫米至12毫米,河东地区每10年降水量以4到24毫米的速率减少。
甘肃是中国大陆的地理中心,是唯一受西风带、东亚季风和高原气候综合影响的省份。境内地形复杂,山脉纵横交错,海拔相差悬殊,高山、盆地、平原、湿地、沙漠和戈壁等兼而有之。该省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造就了复杂多样的气候类型。
“但气候资源相对欠丰,气侯要素年际变化较大,是典型的气候变化敏感区和生态环境脆弱区。”毛鸿宁说,近50年来,甘肃气温上升明显,水资源短缺,冰川退化,极端气候事件逐年增多,是全国受气候变化影响最为严重的省份之一。
据兰州区域气候中心的数据显示,2018年甘肃省植被覆盖度为近18年来最高,戈壁荒漠面积减少,生态环境显著恢复。经济作物适种区正向北、向高海拔地区移动。
毛鸿宁认为,西北地区出现“旱涝并存并增”新情况,干旱、暴雨、沙尘暴、高温、冰雹等极端天气增多,加大了防灾减灾压力,对农业生产、社会经济和民众生活带来了不利影响。从气候变化的长期趋势看,西北干旱的本底环境不会在短期内改变。必须本着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应对气候变暖新挑战。(完)
关健词:
责任编辑:张杨
免责声明:九龙网内容来源于本网和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知,本网站将迅速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推荐阅读
2024年03月11日 14:42
2024年03月07日 10:11
2024年03月07日 10:02
2024年03月06日 09:29
2024年03月04日 16:43
2024年03月04日 10:22
2024年02月29日 17:16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云南网警 | | 滇公网安备 53050202000001号
电话:0875-2128698 传真:0875-2128698 投稿邮箱:516770808@qq.com 值班编辑QQ:516770808 广告投放:18287516758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业信息备案许可证:滇ICP备13003931号-2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营业许可证:530502100020697 云南网警ICP备案:53050203402011号
免责声明:九龙网内容来源于本网和互联网,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敬请在一周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本站新闻文章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