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 保山
  • 云南
  • 财经
  • 股票
  • 基金
  • 家居
  • 聚焦
  • 产品
  • 科技
  • 手机
  • 教育
  • 考试
  • 健康
  • 药品
  • 旅游
  • 景点
  • 汽车
  • 新车
  • 房产
  • 综合
  • 地方
  • 娱乐
  • 图片
  • 滚动新闻

    西藏108岁老人索朗卓玛一家三代人脱贫记

    2019-09-24 16:07:10 来源:新华网 浏览次数:

       新华社拉萨9月24日电 题:机杼奏响致富路——西藏108岁老人索朗卓玛一家三代人脱贫记

      新华社记者李键、刘洪明

      藏东南的山区小县加查,又迎来一个丰收年。108岁的热果村村民索朗卓玛,摸着自家种出的一袋袋青稞,脸上露出了笑容。

      作为西藏最年长的老人之一,索朗卓玛见证了“世界屋脊”百年风雨。从呱呱坠地,她就以农奴的身份历经半个世纪的波折和苦难;民主改革那一刻,她有了做梦都想拥有的土地、房屋和牛羊,摆脱了被剥削、被压迫的生活;改革开放后,身患残疾的女儿次仁宗巴接过全家治穷致富梦想的接力棒,三代人过上小康生活。

      在苦难岁月中迎来曙光

      在索朗卓玛看来,她的前半生是一片灰暗,看不到生活的希望。

      西藏民谚称:“生命虽由父母所生,身体却为官家占有。”那时,占西藏人口不足5%的三大领主及其代理人占有绝大部分生产资料;占西藏人口95%的农奴和奴隶则一无所有,处境悲惨。索朗卓玛就生在这样的农奴制社会。

      作为农奴的后代,索朗卓玛15岁那年,按照惯例为农奴主干活。在被剥削压迫的环境里,索朗卓玛煎熬了47个春秋。父母和哥哥在长期的过度劳累和剥削下很早离世,只剩下她孤苦伶仃一人。

      民主改革让索朗卓玛看到了希望,家里分到了7亩地、两间屋和十几只牛羊。索朗卓玛清晰记得,农奴们分得土地后,高兴地跳起锅庄,有的甚至睡在地里。当年,索朗卓玛生了儿子次仁旺杰;51岁时,她生下了女儿次仁宗巴,藏语意为“长寿丰厚”,寄托着一家人的希望与祝福。

      苦尽甘来,创伤却不幸降临这个家庭。次仁旺杰先天聋哑,而且体弱多病;次仁宗巴六岁患上了小儿麻痹症,后经治疗才能勉强走路,但左腿终身残疾,只好辍学回家。

      命运的劫数似乎还未停止,后来孩子的父亲日益病重,索朗卓玛视力不断下降乃至完全失明,日子过得仍是暗淡。

      然而,社会制度的优越性,让次仁宗巴重新振作起精神,接过全家的重担。她说:“我觉得自己只是走路不方便,还有双手,还能拿得动农具,也能做手工活,一定能养活家人。”

      双手织出幸福生活

      20世纪80年代初,农村土地承包制实行后,索朗卓玛一家承包了11亩地、7棵核桃树和60多头牛羊,次仁宗巴带着次仁旺杰一起打理。次仁宗巴身高仅一米五,但身体内蕴含着巨大能量。她学会了果树嫁接、蔬菜种植等技术,粮食亩产量从200多公斤增至400多公斤。

      解决了全家吃饭问题后,次仁宗巴开始东奔西走,拜师学艺学习织氆氇。她相继学会了藏被、藏垫等的编织技术,又自学裁缝,掌握了藏汉服装的裁制手艺。从此,次仁宗巴一条腿踏出的缝纫机声在小村里响起来。

      深夜的油灯下,索朗卓玛和次仁旺杰用纺锤捻羊毛线,次仁宗巴负责编织,往往忙到凌晨一两点钟。她家制作的物品质好价优,深受老百姓青睐。逢年过节、婚嫁喜事,附近村民常到她家做藏垫或新衣服。

      汗水换来丰厚的回报。他们家里先后添置了手扶拖拉机、扬场机等机械,还成为村里首个买车的家庭。如今,她家粮食年产量5000多公斤,核桃年收成700多公斤,加上纺织和缝纫,全年收入近10万元。次仁宗巴先后5次扩建房子,2017年花费54万元建成了19间、面积520平方米的新房。

      次仁宗巴以病残之身让家庭走上富裕,联合国世界妇女高峰基金会1997年授予她“妇女对农村生活的创造奖”。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最美家庭”……一张张摆放整齐的奖状,见证着次仁宗巴的百味人生,记录着她的精彩时刻。

      点燃身边的致富激情

      每晚的机杼声,如同雅鲁藏布江湍急的河水一般响亮,不仅敲响索朗卓玛全家的名声,还激发了村民们的致富热情。

      索朗卓玛家里,4台木质纺织机在墙角排列,其中两台由邻居来编织氆氇。38岁的达瓦卓嘎,来自附近的拉岗村,已在这里学艺一年。

      “自己带毛线过来学的话,管吃没有工资,编织成品后就是自己的。不带毛线的话,一天工资100元,编完后就是师父家的。”她说。

      45岁的卓嘎是次仁宗巴最早的徒弟之一,20多年来靠着编织氆氇的手艺驰名乡里。她说,农闲时自己到其他村里编织卡垫,一年收入8000多元。

      多年来,次仁宗巴带出了30多名徒弟,帮他们靠双手逐渐脱贫致富。

      次仁宗巴常说:“现在我们日子过好了,要帮助别人。大家都富裕才是小康社会。”

      他们全家近年来还为村里捐钱购买书本,资助多名贫困学生完成学业,每年冬天还为他们送去亲手做的棉衣。

      索朗卓玛的孙子次仁加措,当选为村委会副主任后,争取投资为村里兴建24座蔬菜大棚,带领村民开垦89亩荒地种植经济林,仅此两项让村民户均增收4万多元。

      如今,热果村脱贫成果不断巩固,多数家庭有了汽车。次仁加措正筹划在村里开设一家“藏家乐”。他说,在增加就业的同时,还能为村里土特产打开销路。

      索朗卓玛听了,微笑着点点头。

    关健词:

    责任编辑:过青

    免责声明:九龙网内容来源于本网和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知,本网站将迅速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推荐阅读

      资金短缺、投资风险大、融资渠道单一、资金利用效率低是农村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如何引导资源、资本、资金“上山下乡”,让金融供给从外部“输血”到内部“

    2024年03月11日 14:42

      另据南宁吴圩国际机场介绍,春运期间,南宁机场完成运输航班近1.3万架次,旅客吞吐量超175万人次,与2023年春运同期相比分别增长约10%和22%。

    2024年03月07日 10:11

      “一些平台将劳动关系违规界定为信息交易关系或合作关系,或刻意隐蔽劳动关系,以此规避责任义务。”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副会长李孝轩委员表示。

    2024年03月07日 10:02

      据了解,作为进出海南岛的大通道,琼州海峡是中国最繁忙的水运通道之一,被誉为中国“黄金水道”。今年春运开始以来,车客运量持续处于高位状态,其中,旅客

    2024年03月06日 09:29

    2024年1月,引发全国网友“云看娃”的流量巨星——11个广西“小砂糖橘”来看企鹅巡游,开启全国各地“小代表”打卡极地公园的热潮。企鹅巡游看台连夜建造,企鹅巡

    2024年03月04日 16:43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今天(3月3日)是第11个世界野生动植物日,记者从国家林草局了解到,近年来,我国珍稀濒危物种数量实现稳中有升。其中,大熊猫野外种群

    2024年03月04日 10:22

    据悉,上思县人大常委会围绕生态环境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对相关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情况进行重点监督,开展生态环境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视察调研,增强政府及

    2024年02月29日 17:16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广告合作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保山市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举报电话:18287516758 0875-2202615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云南网警 | | 滇公网安备 53050202000001号

    电话:0875-2128698 传真:0875-2128698 投稿邮箱:516770808@qq.com 值班编辑QQ:516770808 广告投放:18287516758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业信息备案许可证:滇ICP备13003931号-2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营业许可证:530502100020697 云南网警ICP备案:53050203402011号

    免责声明:九龙网内容来源于本网和互联网,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敬请在一周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本站新闻文章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