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江日报记者杨荣峰 实习生汪澜
这个春节,不少人头一次听说了“智能辅助驾驶被禁用”——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业务部董事长余承东自述因自己的手长时间离开方向盘,智能辅助驾驶功能被自己的车机系统禁用了;还有网友在自驾途中,因为累计三次忽视安全驾驶提示,智能辅助驾驶功能被禁用了一周。长江日报记者春节自驾新能源汽车期间,也不慎触发了一次智能辅助驾驶被禁用。停车重启后,该功能才得以恢复。
对此,相关行业人士表示,智能辅助驾驶不等于自动驾驶或无人驾驶。车主驾驶有上述功能的车辆时,仍需要时刻关注路况,随时做好接管准备。
■ 网友遭遇智能辅助驾驶功能被禁用一周
2月13日,网友“喝酒打铁”反映,大年初一,他在高速公路上驾驶一辆特斯拉Model Y时,途中开着智能辅助驾驶功能,累计三次触发了智能辅助驾驶强制自动退出,车辆的智能辅助驾驶功能随后被禁用一周。
记者与该网友车型相同。2月15日,春节自驾途中,记者开启智能辅助驾驶时,未注意到车机屏幕上的“请轻转方向盘”的提示,未能及时按照系统要求轻转方向盘,导致智能辅助驾驶强制自动退出,车机屏幕上随后显示“本次驾驶无法再次激活自动辅助转向”。
记者在下一个服务区停车后,车机系统提示,如果再出现此类情况两次,智能辅助驾驶将无法正常工作。记者重新启动车辆后,智能辅助驾驶恢复使用。
特斯拉官方客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开启智能辅助驾驶途中,如果车主没有注意到车机屏幕上“请轻转方向盘”的提示,一直未轻转方向盘,车机会强制自动退出智能辅助驾驶。如果累计三次触发强制退出,智能辅助驾驶功能则被系统禁用一周。
“最新的系统升级中,新增了禁用一周的设定。”客服工作人员说,以往并没有累计三次便禁用一周的设定,车主被禁用后,停车挂入P挡等待后,下一个驾驶行程中即可再次使用。最近一次的升级新增了此项安全设定。最近,确实有不少车主反馈被禁用一周的问题,但这样做是为了让车主正确使用智能辅助驾驶。
■ 多数汽车品牌均有类似禁用设定
无独有偶,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业务部董事长余承东也被自己车辆的智能辅助驾驶系统“处罚”了。
据媒体报道,大年初三,余承东驾车开启智能辅助驾驶过程中,被车辆“离手检测”功能识别到自己的手长时间离开方向盘,被“罚”禁用智能辅助驾驶功能三分钟,恢复使用又被“罚”了一次,导致当次驾驶行程不能再使用智能辅助驾驶。余承东只能前往休息区停车,休息一下后重新启动车辆,才恢复智能辅助驾驶系统。
记者看到在问界某车型的《使用说明书中》中,开启智能辅助驾驶功能如“智能领航辅助(NCA)”后,如果车辆检测到驾驶员持续脱手达到规定时长,会发出提醒,驾驶员需及时双手握住方向盘解除脱手提醒。在“驾驶员双手脱离方向盘超过规定时长”等情况下,NCA会退出。
其他品牌新能源车是否也会因为驾驶员分心或未正确使用,自动退出智能辅助驾驶功能呢?
记者咨询蔚来、小鹏、理想、极氪、阿维塔等品牌的官方客服了解到,在使用智能辅助驾驶功能时,车辆如果检测到驾驶员存在方向盘脱手等情况,会发出图标、声音提醒驾驶员及时接管方向盘;若驾驶员未及时接管,智能辅助驾驶功能会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自动退出。
多次触发自动退出后,是否会像特斯拉那样长时间禁用?上述汽车品牌的客服工作人员均表示,一般会在当次驾驶行程中禁用自动辅助驾驶功能,停车将车挂入P挡后,下一个驾驶行程还能再次使用。
■ 行业专家:智能辅助驾驶不等于自动驾驶
记者在查询多个品牌车型的使用说明时也发现,这些厂商均强调智能辅助驾驶并非自动驾驶或无人驾驶。
问界某车型的《使用说明书》中介绍,智能辅助驾驶为辅助驾驶员驾驶而设计,并不是自动驾驶或无人驾驶,不能取代驾驶员的专注驾驶和准确判断,驾驶员始终是驾驶车辆行为的完全责任人,承担安全驾驶的全部责任。小鹏、蔚来的《用户手册》中也有类似表述,同样强调驾驶员始终是驾驶车辆行为的完全责任人,承担安全驾驶的全部责任。
“智能辅助驾驶不等于自动驾驶或无人驾驶。”武汉极目智能技术公司图像算法部副经理王汝卓告诉记者,只有L5级别才是完全的无人驾驶,但业界对此仍在探索研究中。目前,市面上在售的消费级车辆的智能辅助驾驶,并不等于无人驾驶或自动驾驶,其在法规上只能达到L2级别。即便厂商宣传自己是L2.5甚至L2.9,也不是无人驾驶,驾驶员仍需要时刻关注路况,随时做好接管准备。如果出现交通事故,其在法规上只会承担L2级别自动驾驶的责任,尽管技术上可能已经超过了L2级别自动驾驶。
关健词:
责任编辑:杨艳
免责声明:九龙网内容来源于本网和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知,本网站将迅速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推荐阅读
2024年03月11日 14:38
2024年03月11日 14:35
2024年03月11日 08:58
2024年03月11日 08:56
2024年03月10日 20:04
2024年03月10日 10:01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云南网警 | | 滇公网安备 53050202000001号
电话:0875-2128698 传真:0875-2128698 投稿邮箱:516770808@qq.com 值班编辑QQ:516770808 广告投放:18287516758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业信息备案许可证:滇ICP备13003931号-2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营业许可证:530502100020697 云南网警ICP备案:53050203402011号
免责声明:九龙网内容来源于本网和互联网,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敬请在一周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本站新闻文章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