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高考骗局”也是门必修课
□ 陈广江
每年高考过后都是涉考诈骗案件高发期。公安部新闻发言人近日表示,当前“手机收到提前查分链接”“大学招生内部指标”等诈骗手段多发,希望广大考生和家长提高警惕。与此同时,各地也发出预警,提醒考生和家长切莫上当受骗。
从警方揭露的涉高考骗局来看,有的假冒权威专家,利用中介或网站、App等对考生进行志愿填报指导骗取钱财;有的通过家长群、考试群等渠道发送“提前查询分数”的虚假广告链接实施诈骗;还有的谎称有特殊关系,可以购买“内部指标”等,类型繁多。考生及家长一旦上当,不但会有财产损失,还可能会泄露个人信息。有关方面针对发案特点发布提醒,将相关反诈防诈知识“输入”考生和家长脑中,体现了精准防范诈骗的思路,有助于从源头遏制骗局。
高考作为法律规定的国家教育考试,从考试到招录等各环节都有着相当严格的纪律和规范,也都有十分严密的监控措施。所谓“提前查分”“内部指标”等情况根本不可能出现。这些漏洞百出的骗局之所以能够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骗子摸透了考生和家长急于知道成绩等心理。
防范涉高考骗局需要多管齐下,关键要提高考生和家长识骗、防骗意识和能力。考生和家长要摆正心态,耐心等待分数公布,还要看好“钱袋子”,捂紧个人信息。凡是非官方渠道公布的涉考信息,考生和家长都要坚持“不听、不信、不理、不转账”原则,让骗子无从下手。
涉高考类诈骗只是各类诈骗中的一种,反诈应成为每个人的必修课。不久前开展的“全民反诈在行动”宣传活动为提高人民群众防骗意识、遏制诈骗行为起到了积极作用。面对花样翻新的各类骗局,除相关部门发布提醒、强化宣传、依法严厉打击之外,也需要全社会积极主动参与,深入推进全民反诈,营造全社会反诈浓厚氛围,让包括涉高考类骗局在内的所有骗局都无机可乘。
关健词:
责任编辑:张杨
免责声明:九龙网内容来源于本网和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知,本网站将迅速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推荐阅读
2024年03月11日 14:38
2024年03月11日 14:35
2024年03月11日 08:58
2024年03月11日 08:56
2024年03月10日 20:04
2024年03月10日 10:01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云南网警 | | 滇公网安备 53050202000001号
电话:0875-2128698 传真:0875-2128698 投稿邮箱:516770808@qq.com 值班编辑QQ:516770808 广告投放:18287516758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业信息备案许可证:滇ICP备13003931号-2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营业许可证:530502100020697 云南网警ICP备案:53050203402011号
免责声明:九龙网内容来源于本网和互联网,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敬请在一周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本站新闻文章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