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薄雾还未散尽,保山市昌宁县田园镇示范田里已传来无人机的嗡鸣声——药剂化作细雾均匀洒向稻浪,农技员潘学武弯腰拨开玉米叶片,指尖轻捻乳熟期的籽粒:“再追一次穗肥,防住这场雨后的稻瘟病,丰收就稳了!”进入秋季,该县种植的近18万亩水稻、玉米陆续进入乳熟期,当地群众认真做好田间管理,确保粮食生产增产增收。
这两天,昌宁县的各个乡镇,田野里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在田园镇的示范田里,水稻、玉米长势喜人,绿油油的植株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广大农技人员进村入户、下田到地,查看粮食作物生长情况,指导群众抓好田间管理。
乳熟期是禾谷类作物种子成熟的初期,这个时期依然需要根据天气变化、农作物生长状况适时做好水肥管理和病虫害防治工作。“立秋以后,大春生产管理,水稻以追施穗粒肥防治好穗茎稻瘟为重点,晴天及时打药,做到九黄十收。玉米生产除了追施穗粒肥,还要防治好叶斑病、防止好鼠害,做到八黄十收,也就是玉米的苞叶变白,上部叶片夹角增大时候收获,保证丰产丰收。”昌宁县农业科学技术推广中心高级农艺师潘学武介绍。
为了确保粮食丰收,昌宁县深入实施“藏粮于技”战略。除了加大示范样板建设,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积极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在全县范围内进行技术指导,通过推广绿色防控科技措施,及时开展统防统治工作外。昌宁县还在科技助农上狠下功夫,积极利用无人机进行水肥一体统防统治,不仅节省了人力成本,还提高了防治效果和作业效率。另外,科学制定防灾减灾措施,密切关注天气变化,提前做好应对干旱、暴雨、病虫害等自然灾害的准备。
据了解,昌宁县高度重视粮食生产,2025年,全县种植水稻11.78万亩,种植包谷27.3万亩,预计产量分别为7.1万吨和10.85万吨。
夕阳下,金色的稻穗与青纱帐般的玉米地交相辉映。村民老韩摩挲着沉甸甸的稻穗笑道:“科技+老把式,今年又能多挣两成!”在这片“滇西粮仓”里,每一粒等待归仓的谷物,都写满智慧农业的注脚。
开屏新闻记者 崔敏 通讯员 周应彪 赵齐源 段洪亮 摄影报道
关健词:
责任编辑:杨艳
免责声明:九龙网内容来源于本网和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知,本网站将迅速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推荐阅读
2025年08月21日 10:21
2025年08月21日 10:01
2025年08月20日 14:48
2025年08月20日 14:48
2025年08月19日 11:58
2025年08月19日 11:54
2025年08月19日 10:55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云南网警 | | 滇公网安备 53050202000001号
电话:0875-2128698 传真:0875-2128698 投稿邮箱:516770808@qq.com 值班编辑QQ:516770808 广告投放:18287516758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业信息备案许可证:滇ICP备13003931号-2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营业许可证:530502100020697 云南网警ICP备案:53050203402011号
免责声明:九龙网内容来源于本网和互联网,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敬请在一周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本站新闻文章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