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杨善洲是保山市涌现出的重大先进典型,他先后获评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环境保护杰出贡献者、改革先锋、《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获奖者、“最美奋斗者”等荣誉称号。为大力学习传承弘扬杨善洲精神,更好地彰显杨善洲精神的时代价值,中共保山市委党校对杨善洲精神进行研究,形成《谈“十观”——杨善洲精神蕴含的思想方法论》。今天推出第六期:《谈“十观”之政绩观》。
早在1924年,瞿秋白就在《社会科学概论》中提出过“思想方法(‘时代逻辑’)”的概念。1936年,党的优秀理论家和杰出理论工作者艾思奇专门写成《思想方法论》一书,毛泽东研读后作了批注。延安整风运动开始不久,中央建立研究组(学习组),其首要任务就是“组织全党干部学习和研究马恩列斯的思想方法论”,提出理论方面“暂时以研究思想方法论为主。”当时,毛泽东还委派艾思奇负责总编,集中编纂出版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思想方法论》一书,供整风学习使用。这本书被习仲勋称为当年读过的书中“最好的哲学书。”思想方法之重要,由此可见一斑。
所谓思想方法,是指人们在一定世界观指导下观察、研究事物和现象所遵循的规则和程序,是关于主观反映客观,即“认识世界的方法”“是基于共产党人的世界观、价值观和立场观点的认识问题的方法”,具有根本性。也就是说,思想方法是如何看问题、怎样想问题的思维之维,是观察事物、认识世界的根本之点。
“欲事立,须是心立。”艾思奇告诉我们:“我们的思想的可贵处,就在于它能够把事物的真理,反映到我们头脑里,使我们对于事物有正确的认识;有了正确的认识,我们在改变事物的行动中才有正确的方法。”思想乃行动之先导,一个人以什么样的立场观点方法看问题、想问题,就会付诸什么样的行动去解决问题,正像德国诗人海涅所说的:“思想走在行动之前,就像闪电走在雷鸣之前一样。”如果用杨善洲的话讲,就是:“水库河堤冲垮了,思想不能垮;房屋财产受灾,思想不能受灾;草谷发霉,思想不能发霉。”思想方法不对头,看问题看得不准确,想问题想得不正确,工作方法也就不对路,干起事情来就有可能走偏走错,甚至南辕北辙。正因如此,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中,常常出现“我一直在思考”“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我常在想”“我经常想”等话语。他多次指出,党的干部“要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站稳立场、把准方向”“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都要站在群众的立场上”“要心怀‘国之大者’,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想问题、办事情”“要善于进行战略思维,善于从战略上看问题、想问题”“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我们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法治之下、而不是法治之外、更不是法治之上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我们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不能非此即彼,要用辩证法,要讲两点论,要找平衡点”,等等。杨善洲始终站在全局的高度和长远的向度,始终站在人民群众立场上,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一切从实际出发想问题,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方法判断形势、辨别是非、观察事物、思考工作,一生都初心不改、使命不忘、信仰不变、立场不移、方向不偏,从而形成了杨善洲精神中最具灵魂性本原性的部分——正确的思想方法论。而且,杨善洲精神中所蕴含的思想方法,不是一块黄土,而是一颗有着无数个面的钻石,“一块黄土,风一吹雨一打就碎;而一颗钻石,岁月的打磨只能使它愈见光亮。”我们从杨善洲一生的实践中提炼出的思想方法“十观”,只不过是这颗钻石的其中一个面,或几个面而已。 第六,政绩观
干事创业一定要树立正确政绩观。“什么叫政绩?顾名思义,就是为政之绩,即为政的成绩、功绩、实绩。”《岳阳楼记》有言:“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连贬谪之臣都能出政绩,何况现在有这么好的条件。只可惜现在平庸的官不少,“官升人去后,去后悄无声。”当干部就要有政绩,所谓无功就是过、平庸就是错,占着位子不作为,拿着俸禄不干事,抑或乱作为、瞎干事,贻误党和人民事业,同样是腐败。政绩观回答的正是为政者为谁创造业绩、创造什么样的业绩、怎样创造业绩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指出:“当干部就要干事,就要创造业绩,否则是立不住的。创造业绩,必须解决好为谁创造业绩、创造什么样的业绩、怎样创造业绩的问题,也就是要解决好政绩观问题。”可以说,政绩观是一面闪亮的镜子,映照着党员干部的初心使命、宗旨意识、党性修养、政治立场、格局境界和责任担当。追求什么样的政绩,是衡量一名党员干部如何对待群众、对待组织、对待工作、对待自己的“试金石”。
“圣人不利己,忧济在元元。”杨善洲担任县委、地委领导期间,始终以“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的民本情怀,把为民办事、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从帮助群众“钉马掌”“打石头”“插秧苗”“收稻谷”“犁地耙田”“嫁接果树”等一件件小事入手,把所有精力都用在让老百姓过好日子上,把所有本事都用在解决老百姓急难愁盼问题上,真正做到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他说:“共产党人不是要做官,而是要为人民谋福祉。”“我们干工作,不是做给上级看的,而是为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杨善洲经常教育干部要把改善群众生活作为工作的最终目标。他说:“如果群众的生活没有得到改善,我们就该检讨。作为领导干部,我们为没有尽到职责而感到难过。这是每一个共产党员起码应有的觉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产党人必须牢记,为民造福是最大政绩。”“领导干部要树牢造福人民的政绩观。我们共产党人干事业、创政绩,为的是造福人民,不是为了个人升迁得失。”他在福建考察时指出,衡量干部业绩好不好,关键要看老百姓口碑好不好,各级领导干部要树牢正确政绩观,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天地之间有杆秤,人民心里有本账。党的干部就应该像杨善洲那样,始终把为民办事、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把为老百姓做了多少好事实事作为检验政绩的重要标准,常怀赤子之心,恪守为民之责,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难事办妥,做出让群众称道的实绩来。
“念我则忘我,忘我则功成。”造福人民、造福一方,既需要做显功,也需要做潜功。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就强调,树立正确政绩观,必须着力克服“重始轻终”“重短轻长”“重显轻隐”“重易轻难”“重局部轻全局”的“五重五轻”突出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功成不必在我并不是消极、怠政、不作为,而是要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既要做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也要做为后人作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既要做显功,也要做潜功,不计较个人功名,追求人民群众的好口碑、历史沉淀之后真正的评价。”杨善洲的政绩观中就始终体现着“功成不必在我”的远见卓识。60年代,时任县委书记的杨善洲就大搞多种经营。他说:“长远的,县上要做一个多种经营的规划。……施甸可以发展的经济品种,主要是甘蔗、席草、茶叶、木本油料、麻类、水果。山区可以发展畜牧、紫胶、咖啡。”“每个生产队,要有自己的经济林木,要有一批固定收入的种植业,有各种作坊。”80年代初,他不仅把解决群众的吃饭问题摆在首位,推动保山坝子粮食连年高产,而且注重解决群众的收入问题,提出“‘长抓林、短抓牧、不长不短抓果树,当年抓好粮、工、副’的发展思路”,坚持“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三条腿走路,因地制宜发展甘蔗、茶叶、核桃、蚕桑、咖啡、紫胶、红花油茶、经济林木等产业。直到今天,保山市农业产业的总体布局,并未远离杨善洲当年的眼光。杨善洲除重视农业的合理布局和多种经营外,还特别重视水利水电等基础建设,腾冲大河水库、施甸三块石水库、龙陵三江口电站等水电设施的建成,以及各种河道的综合治理,至今仍然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杨善洲退休后在无职无权的情况下,仍然情系桑梓,用22年的坚守和奋斗,植造出一片绿洲,体现出一个共产党员为长远计、为子孙谋的高远情怀,并且在时光的沉淀里收获了百姓口碑。“杨善洲,杨善洲,老牛拉车不回头;当官一场手空空,退休又钻山沟沟;二十多年绿荒山,拼了老命建林场,创造资产几个亿,分文不取乐悠悠……”这首民谣,唱出了当地群众对杨善洲的敬重。大亮山林场的创建,生动诠释了“以尺寸之功,积千秋之利”的价值追求,展现了潜绩和显绩的内在统一。古人云:“慧者心辩而不繁说,多力而不伐功,此以名誉扬天下”,又云:“使功在己,则功不可久也。”党的干部就应该像杨善洲那样,牢固树立为民造福、为长远计的政绩观,涵养“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秉持“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风物长宜放眼量”,不贪一时之功、不图一时之名、不求一时之利,甘于“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既做显绩又做潜绩,既着力当前又着眼长远,干出为后人做铺垫、打基础和利长远的好事实事。
(2025年度杨善洲精神研究专项课题“杨善洲精神蕴含的思想方法论”阶段性成果)
中共保山市委党校课题组
关健词:
责任编辑:于婷
免责声明:九龙网内容来源于本网和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知,本网站将迅速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推荐阅读
2025年07月23日 11:59
2025年07月23日 10:51
2025年07月23日 10:49
2025年07月23日 10:44
2025年07月23日 10:43
2025年07月23日 10:42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云南网警 | | 滇公网安备 53050202000001号
电话:0875-2128698 传真:0875-2128698 投稿邮箱:516770808@qq.com 值班编辑QQ:516770808 广告投放:18287516758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业信息备案许可证:滇ICP备13003931号-2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营业许可证:530502100020697 云南网警ICP备案:53050203402011号
免责声明:九龙网内容来源于本网和互联网,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敬请在一周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本站新闻文章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