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 保山
  • 云南
  • 财经
  • 股票
  • 基金
  • 家居
  • 聚焦
  • 产品
  • 科技
  • 手机
  • 教育
  • 考试
  • 健康
  • 药品
  • 旅游
  • 景点
  • 汽车
  • 新车
  • 房产
  • 综合
  • 地方
  • 娱乐
  • 图片
  • 保山新闻

    总书记到过的云南佤族村民李发顺家,有何动人故事?

    2020-03-19 12:49:21 来源:云南网 浏览次数:

      2020年是我国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1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赴云南考察,来到腾冲市清水乡三家村中寨司莫拉佤族寨子看望乡亲们。

      在这个已经脱贫摘帽的村子里,习近平总书记对脱贫户的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很多问题十分关注。他还走进了佤族村民李发顺家察看,了解居住环境,并同李发顺一家聊家常,详细询问脱贫情况。

      李发顺,这个普通的佤族村民,究竟有何自强不息的动人故事?阳春三月,记者再次走进腾冲市清水乡三家村中寨司莫拉佤族寨子,找寻答案。

      亲人不离不弃

      “我做梦也想不到,总书记会来到我家,关心我们的生活,细致到住得暖不暖,吃得好不好,孩子学费怎么办。” 44岁的佤族汉子李发顺感慨万千地说。“我们全家心里一直感到热乎乎的,太激动了,太幸福了!”

      今年1月19日,在司莫拉佤族村民李发顺家,习近平总书记现场压模做了俩印上“福”和“囍”的大米粑粑。总书记离开村庄后,满心欢喜的李发顺把两个粑粑收藏了起来,把珍贵的合影照片挂在了墙上。一连几日,李发顺全家都沉浸在美美的幸福里。

      李发顺从小在中寨司莫拉村长大,因为家里穷,他读到初中就辍学外出打工。腾冲周边的芒市、盈江他都“闯”过,有时是泥水匠,有时是矿上的洗矿工。

      2010年厄运降临,李发顺出车祸导致严重颅内损伤,在医院躺了两三个月,用光了家里所有存款,还欠了4万多元的债务。出院后,他的四肢只有右胳膊能动,被鉴定为肢体残疾二级。当是,医生认为他可能站不起来了。

      李发顺在家编织的工艺品。龚祖金 摄

      为了防止肌肉萎缩,妻子杨彩芹用绳子绑着他练习走路,一步一挪地给他提着腿向前,日复一日地锻炼一年多。自己又坚持康复锻炼三年后,才丢掉了拐杖。

      李发顺一家六口,上有两位年迈老人,下有两个正在上学的孩子,需要负担父亲慢性病的医药费,孩子的学费、生活费,这场车祸无疑让这个家庭雪上加霜。2014年,李发顺家成为了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那个时候,家里没啥挣钱的门路,最困难的时候连孩子的书本费都拿不出。

      “当时太悲观了”,李发顺回忆起来,坐在一旁的妻子杨彩芹也眼泪汪汪。杨彩芹老家是芒市的汉族,俩人在打工中认识。娘家不同意这门亲事,嫁过来时没有陪嫁,娘家也没来人。

      丈夫发生车祸后,担子全部压到妻子身上,杨彩芹在家照顾了李发顺一年,等他自己能走动了,才敢到县城洗碗当服务员。刚开始,老板给杨彩芹一个月900多元工资,因为她实诚肯卖力,渐渐涨到1800元。最近几年,李发顺身体好些了,杨彩芹才到广东东莞的工厂去打工,一个月净挣2000多元。出车祸十年,李发顺花了医药费十多万,杨彩芹在家里撑起了半边天。

      提起当年的心酸经历,杨彩芹的泪水很快盈满了眼眶。她说,当时去打工,迫切需要一份收入,来维持李发顺的医药费开支。最难的时候,她每个月领了工资,只给自己留50元钱,其余全部寄回来。“家里老人、孩子都眼巴巴地盼着这一点点生活费啊!”

      自己不曾放弃

      命运虽然坎坷,但李发顺并没有颓废沉沦,他一直在找“活路”。

      车祸后三年,他慢慢能丢掉拐杖在平路行走了。妻子外出打工后,他试着骑电动三轮车走村串巷,去当地街子上卖水果。“路都走不稳,怎么去做生意?”面对旁人的疑问,李发顺乐观地回答:“这世上好人多啊,经常有人帮我抬上抬下。”

      后来,李发顺又改行去做工艺品卖,但因手不灵活,一天也只能干别人半天的活,也赚不了几个钱。

      李家的粑粑。龚祖金 摄

      这几年,李发顺家每年都要做几百斤的大米粑粑,拿到集市上卖,还有一部分则是乡亲们送来大米,托他“来料加工”,他收一点合理的加工费。整个中寨就李发顺一家在做,模子的花样就有几十种。不只会做粑粑,李发顺还学会了理发、竹编、配钥匙、修鞋子,努力增加家庭收入。他总结道:“用泪水博得别人的同情,不如用汗水赢得别人的掌声。”

      李发顺常说:“再困难,家里也都种着田,饿不死的!”夫妻俩最骄傲的一件事是,在这十年间,即便是家庭最困难的时候,两人苦死累活,家里的田也从来没有荒过。

      2017年元旦,李发顺从亲戚手中借款2000元发展生猪养殖。凭借参加培训时学到的养殖知识,几个月后,就出栏了5头肥猪,后又购买了5头,育肥后又全部出栏……一年下来,他家一共出栏了15头猪,养殖总收入达到2万余元。

      李家院子一角。龚祖金 摄

      说到自家养的猪,李发顺一脸骄傲。这些年,他利用自家闲置的老房子、老院子盖起了三处猪圈,总共养了26头猪。2017年,李发顺家通过养殖和妻子外出务工增加了收入,脱贫出列。

      慢慢的,养猪已经不能满足李发顺的目标和规划了,他又利用三家村的地理环境优势养殖土鸡。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土鸡蛋和土鸡也成为了李发顺家收入的一大组成部分。不止如此,李发顺还多方筹措资金,购买了碾米机、粉碎机、小钢磨、灌肠机等,不仅方便了邻里乡亲,也增加了家庭收入。

      李家大门。龚祖金 摄

      多年来,李发顺夫妻俩始终卯足了劲地干,因为两个孩子是他们的希望、拼搏的动力。女儿如今已是北方民族大学的学生,儿子在腾一中就读高三。

      李发顺刚出车祸时,女儿上六年级,儿子上三年级,两口子还是咬牙供着,宁肯借钱也不辍学。老师帮着买作业本、社会好心人捐助、大学生助学贷款等,助力孩子继续学业。今年1月19日,两个孩子当面向总书记报告:一个想读研,将来报考公务员为人民服务,一个想报考军校,立志从军报国。

      不向生活低头,不向命运低头,是李发顺夫妻的真实写照。当日,习近平总书记曾询问李发顺还有什么困难。他回答:“没有困难,党的政策好,我们努力把孩子供出来!”

      李发顺家的院落。龚祖金 摄

      扶贫情暖人心

      李发顺家的房子总共盖了三次:出车祸前盖了一部分,2014年和2018年盖了其余两部分,一次比一次盖得好。同样在2014年,他家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政府提供了1.2万元危房改造补助。

      如今,两个上学的孩子是否还会给这个家里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这一家人还有没有返贫的隐患?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李发顺家时,特别关注这些问题。

      李发顺的家。龚祖金 摄

      李发顺说,孩子教育的事情,总书记问得最多。李发顺算了一笔账:读高中的儿子,每年能得到包括国家助学金、生活补助、学杂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等各项补贴,一共有7900元左右;读大学的女儿,能得到包括助学金、学费奖励等8000元左右的费用补贴,还能得到每年6000元的助学贷款。这些政策扶持,基本上能够保障了两个孩子上学和生活的花销,家里负担轻了,孩子们也能心无旁骛地搞学习。

      李发顺的女儿李连欢说:“我现在只管专心学习,没有后顾之忧了。”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全国“两会”期间强调,不能马上撤摊子、甩包袱、歇歇脚,要做到“四个不摘”: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这一点,李发顺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虽然已经脱贫两年了,但一家人在医疗、教育、养老、住房、产业帮扶等方面受到的帮扶力度一点都没有减弱。这让他更加坚定了信心,巩固脱贫成果,尽早实现致富。

      司莫拉外景。龚祖金 摄

      “奋发图强兴家业,奋勇拼搏奔小康”。李发顺家中堂的这副对联,最好地诠释了李发顺一家自强不息、不等不靠的奋斗精神。他家的脱贫故事,是整个清水乡乃至腾冲市脱贫路上的一个生动缩影,它见证了不计其数的困难群众,在政府的倾情帮扶和自强自立的共同努力下,过上了越来越美好的生活。

      记者 李建国 通讯员 龚祖金 杜加从

    关健词:

    责任编辑:张杨军

    免责声明:九龙网内容来源于本网和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知,本网站将迅速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推荐阅读

      据大赛主办方工作人员介绍,此次比赛依托云南省总工会职工技能大赛平台,旨在提升全省涉边州市无线电监测技术人员的专项工作水平,锻炼无线电监测队伍实战能

    2024年03月11日 10:24

      “去年,我有幸被评为云南省乡村学校从教20年以上优秀教师,获得了10万元奖金。获奖后,我就跟家人商量,决定将奖金全部捐赠给我的母校,也是我常年工作的柯

    2024年03月11日 10:00

      3月6日,农工党保山市委会组织开展了“三八”国际妇女节联谊活动。  活动在“情暖三八妇女节,巧手包饺子”中拉开了序幕。现场,大家

    2024年03月10日 10:24

      近年来,腾冲市积极将乡村电商发展融入全市经济发展大局和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总体布局,通过抓实“五个一”引爆强村富民新的经济增长点。2023年底,全市注册互

    2024年03月10日 10:18

      2024年3月6日上午,施甸县在县委会议室召开了2024年高质量发展工作安排部署会。会议的主要目的是贯彻落实全市2024年工作安排部署会议精神,对全县各项工作进

    2024年03月10日 10:16

      近年来  隆阳区坚持把科技创新  作为高质量发展第一动力源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厚植科技种子发芽之土  推动企业走科技创新转型之路  取

    2024年03月10日 10:15

      3月6日,龙陵县召开2024年庆“三八”国际妇女节“跟党奋进新征程 巾帼建功新时代”座谈会。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全国妇联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的

    2024年03月10日 10:12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广告合作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保山市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举报电话:18287516758 0875-2202615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云南网警 | | 滇公网安备 53050202000001号

    电话:0875-2128698 传真:0875-2128698 投稿邮箱:516770808@qq.com 值班编辑QQ:516770808 广告投放:18287516758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业信息备案许可证:滇ICP备13003931号-2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营业许可证:530502100020697 云南网警ICP备案:53050203402011号

    免责声明:九龙网内容来源于本网和互联网,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敬请在一周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本站新闻文章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