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 保山
  • 云南
  • 财经
  • 股票
  • 基金
  • 家居
  • 聚焦
  • 产品
  • 科技
  • 手机
  • 教育
  • 考试
  • 健康
  • 药品
  • 旅游
  • 景点
  • 汽车
  • 新车
  • 房产
  • 综合
  • 地方
  • 娱乐
  • 图片
  • 云南要闻

    云南“数字出海”风劲帆满

    2025-07-14 10:24:37 来源:云南日报 浏览次数:

      为贯彻落实工信部和省政府关于推进南亚东南亚数字合作的联发文件精神,近日,面向南亚东南亚数字合作推进会暨昆明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生态发展推介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围绕“共建数字信息大通道 开辟国际发展新空间”主题,积极部署推进面向南亚东南亚数字合作,大力推介昆明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产业生态建设。

      在数字经济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随着昆明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建设全面提速,一条面向南亚东南亚的高水平数字信息大通道正加速成型,为优化国家通信格局,赋能区域数字合作注入澎湃动能。当千年丝路文明遇上数字经济浪潮,云南正以全新姿态成为连接中国与南亚东南亚的数字桥梁。

      昆明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建设全面提速

      自1994年我国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以来,我国国际互联网业务主要经由北京、上海、广州三大出入口局出境。面对国际流量激增与区域协同发展的迫切需求,构建多元化国际通信枢纽体系成为国家战略关键举措。2024年,昆明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成功获批,成为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区域国际通信网络的重要支点,将有力支持云南省打造区域信息通信枢纽和数字经济合作高地,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促进全省及周边地区深度参与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建设、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过去,我国西部及内陆地区访问南亚、东南亚乃至欧非等地,数据需绕行北上广。而今,依托昆明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可大幅降低互联网时延。据运营商测算,数据经昆明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出境,重庆、四川、贵州等西部省份至南亚东南亚的网络时延最高降幅超50%,这将进一步改善国际网站浏览、跨国视频会议、国际文件传输等用户体验,激活电信业务开放、跨境数据流动、国际数字贸易等数字业态,优化数字合作营商环境,助力扩大对外开放合作,推动加速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云南将加快建设昆明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完善国际陆海光缆布局,构建“低时延”通信圈,推广布局卫星通信、导航、遥感等服务应用,推动形成“天地一体”服务能力;发挥绿色能源优势,统筹布局大数据中心、智算中心等算力基础设施,探索形成“绿电+智算”服务模式,打造面向南亚东南亚算力产业集群;支持我国数字领域企业参与南亚东南亚5G、光纤网络、物联网、人工智能、数据中心等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为新时代的数字丝绸之路建设谱写互联互通、合作共赢的崭新篇章。

      面向南亚东南亚算力新枢纽加快打造

      依托独特的区位优势、坚实的绿色能源底座和国家战略定位赋能,云南正加快打造面向南亚东南亚国际算力枢纽,全力推进算力集群建设,致力成为连接中国与南亚东南亚的算力服务“新支点”,为区域数字经济腾飞注入强劲动能。

      作为中国通往南亚东南亚的陆路门户,云南国际通信枢纽地位凸显。昆明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获批建设,昆核1ms、滇中3ms、省内5ms三大“低时延圈”初步建成,中老、中缅跨境光缆带宽扩容至5.1T,中老铁路沿线网络深度覆盖,为算力高效传输提供坚实支撑。

      丰富的水电等清洁能源是发展绿色低碳算力的核心竞争力。云南电力总装机容量突破1.5亿千瓦,其中清洁能源占比超90%、绿色能源发电占比超85%。云南市场化电价优势突出,大工业电价处于全国倒数第4位,正积极探索跨境“算力通道+电力走廊”协同模式,为算力产业提供可持续动力。

      基础设施也实现飞跃,全省智能算力规模目前已实现从0.4EFLOPS到3EFLOPS的显著提升,2025年底将突破6EFLOPS,高质量算力供给能力不断增强。全省已建成通用算力规模达7.7万标准机架,基础能力不断夯实。

      面向未来,云南将强化枢纽节点,加速离岸数据中心、口岸级云数据中心布局,构建辐射能力强大的算力基础设施网络;拓展国际算力服务空间,探索建设国际离岸数据中心和专用数据通道,打造物理隔离、安全可控的“国际数据走廊”,探索新型跨境算力服务模式;完善调度体系,推动建立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跨境算力调度平台和服务标准体系,积极融入国家一体化算力调度体系,实现境内算力资源与境外算力需求的精准匹配;深化场景应用,聚焦智慧文旅、跨境金融、远程医疗、数字贸易等优势和重点领域,提供多元化算力服务,赋能区域产业升级;筑牢绿算根基,持续发挥绿电优势,推动跨境电力互联互通与算电协同,打造绿色低碳算力典范。

      云南数字出海基地扬帆启航

      作为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的重要内容,云南数字出海基地在政策引领与技术创新的双重驱动下,构建起信息大通道—产业集聚—国际合作的全链条发展格局,为中资企业出海和境外企业入滇搭建起双向赋能的数字生态平台。

      多维赋能构筑“数字出海”黄金通道。随着RCEP生效、中老铁路开通以及昆明市托管磨憨共建国际口岸城市等战略机遇叠加,区域经济一体化加速推进,云南正着力打造“境内基地+境外中心”的协同服务网络,在省内布局数字出海基地,探索在境外设立数字合作促进中心,形成覆盖南亚东南亚的合作服务网络,为企业提供注册登记、决策咨询、跨境结算等“一站式”驻地服务。

      特色集群激活跨境数字经济新动能。云南以昆明为中枢,联动一批国内数字领域头部企业资源,探索打造数字出海总部基地,搭建数字出海综合服务平台。各地结合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谋划建设数字贸易出海基地:红河州聚焦智能终端出海,保山市聚焦小粒咖啡出海,玉溪市聚焦工业大宗原材料进出口贸易,昆明、曲靖等州市谋划建设数字农业、数字能源、数字内容、数字健康等领域出海基地,形成多点开花、错位发展的产业生态。

      从区域枢纽迈向全球数字合作新高地。随着云南在区域数字合作中的枢纽地位日益凸显,南亚东南亚这片蓝海市场为中资数字企业出海提供了广阔空间,也为境外企业来华开展业务创造了绝佳条件。数字出海基地以建设高效便捷的综合服务中心为目标,提供展示交流、研发创新、平台运维、法律援助、知识产权等综合服务,成为国内企业走进南亚东南亚国家的服务窗口,服务好南亚东南亚数字出海市场,形成数字出海产业聚集空间。

      从南方丝绸之路的马帮铃声到数字时代的光纤脉动,云南正以数字出海基地为支点,撬动南亚东南亚的广大市场。当政策红利、技术实力与市场需求在云南交汇,数字出海基地将成为物理空间到应用场景、企业单点突破到产业集群出海的创新实践,为区域经济一体化注入强劲动能。

      本报记者 陈晓波

    关健词:

    责任编辑:张小容

    免责声明:九龙网内容来源于本网和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知,本网站将迅速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推荐阅读

      为贯彻落实工信部和省政府关于推进南亚东南亚数字合作的联发文件精神,近日,面向南亚东南亚数字合作推进会暨昆明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生态发展推介会在北京

    2025年07月14日 10:24

      记者从省发展改革委获悉,今年上半年,全省通过省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交易5212个项目,交易完成金额1988.42亿元;通过省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完成远程异地评标4139个

    2025年07月14日 10:21

      近日,国家下达5.14亿元中央资金支持云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等6所高校开展重大设备更新,助力我省高校提升教学科研实训水平。  其中,争取到位资金4.06亿元

    2025年07月14日 10:20

    云南城市管理执法获点赞

    2025年07月11日 16:30

      日前,随着南方电网云南昆明供电局500千伏圭山变电站1号主变500千伏侧5042断路器成功合闸,500千伏圭山变电站主变扩建工程全面竣工投产。该工程是云南电网公

    2025年07月11日 16:28

      本报讯(记者 段晓瑞)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农村部下达云南省乡村振兴专项2025年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3.2亿元,支持墨江、南华、麻栗坡、芒市等4个县(市)6

    2025年07月11日 16:15

      仲夏时节,临沧市民杨师傅驾车驶上新开通的临清高速公路,原本临沧市区到清水河口岸4个多小时的路程,如今仅需1.5小时即可直达。窗外飞驰而过的是风景,更是

    2025年07月11日 16:07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广告合作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保山市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举报电话:18287516758 0875-2202615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云南网警 | | 滇公网安备 53050202000001号

    电话:0875-2128698 传真:0875-2128698 投稿邮箱:516770808@qq.com 值班编辑QQ:516770808 广告投放:18287516758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业信息备案许可证:滇ICP备13003931号-2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营业许可证:530502100020697 云南网警ICP备案:53050203402011号

    免责声明:九龙网内容来源于本网和互联网,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敬请在一周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本站新闻文章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