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 保山
  • 云南
  • 财经
  • 股票
  • 基金
  • 家居
  • 聚焦
  • 产品
  • 科技
  • 手机
  • 教育
  • 考试
  • 健康
  • 药品
  • 旅游
  • 景点
  • 汽车
  • 新车
  • 房产
  • 综合
  • 地方
  • 娱乐
  • 图片
  • 云南要闻

    激发青春力量 融入现代生活——云南非遗在保护传承中绽放新光彩

    2025-06-30 15:14:39 来源:云南网 浏览次数:

      白族扎染工艺制作的十二生肖玩偶、民族刺绣精美服饰、古朴典雅的建水紫陶茶具……在近日举办的云南省“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成果展上,青年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作品集体亮相,展示青春力量在非遗保护传承和创新创作中的亮眼成绩。广袤的云岭大地上,更多非遗传承群体正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推动云南非遗焕发新活力、绽放新光彩。

      青春力量接过文化传承接力棒

      6月14日,云南省2025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宣传展示暨“七彩云南·非遗焕新购物月”系列活动主会场在景洪市启幕,全省各地同步开展212场非遗系列宣传展示活动。丰富多彩的系列活动以“融入现代生活——非遗正青春”为主题,聚焦青年传承人培养、非遗融入现代生活、科技赋能非遗保护等内容,展现非遗传承实践活力,弘扬非遗时代价值,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非遗保护传承的浓厚氛围。

      “非遗保护与传承正迎来充满活力的新时代。云南省‘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丰富多彩,生动展现了传统非遗与现代生活的精彩对话。从学者视角来看,这一现象不仅体现了云南非遗保护工作的阶段性成果,而且展示了传统非遗在当代社会存续与发展的青春活力。”昆明理工大学教授巴胜超说,云南非遗正展示出“逆龄生长”的魅力,非遗传承的青春密码之一是代际接力,非遗保护的核心是新一代传承人的培养,无论是35名新晋第六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视频寄语,还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实施10年来,云南5所院校累计培训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779人次的成果,都显示出,年轻一代正以前所未有的热情接过文化传承的接力棒。

      传承人是非遗保护的核心,我省长期致力于云南非遗保护人才梯队建设。“从2018年至今,云南大学举办中国非遗研培项目7期,始终围绕云南陶瓷非遗人才培养这个核心,服务建水紫陶、玉溪青花、临沧茶陶等云南传统陶瓷工艺非遗保护、设计创新和产业发展,探索和实践‘教育赋能非遗、非遗反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路径。”云南大学教授吴白雨说,“非遗正青春”主题阐明了国家近20年来的非遗保护传承工作正处于朝气蓬勃的阶段,指明了非遗在保护传承过程中结合当代生活不断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理论(实践)道路。非遗既是过去的,又是当下的;既是传统的,又是时尚的;既是厚重的,又是轻松的。非遗的自身属性决定了非遗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本就是一体两面,所以,既需要抢救性保护,又需要创新性发展。

      巴胜超说:“新一代传承人的青春态度,在于他们能够将传统内核与现代表达相融合。年轻的传承人普遍具备品牌意识和市场敏感度,他们不再将非遗视为博物馆中的‘标本’,而是积极寻求技艺与当代生活的连接点,诸多非遗项目和传承人都是未来非遗品牌化产业升级的新力量。非遗为当代人提供了独特的情感价值,非遗保护的终极目标不是将传统文化封存在博物馆中,而是让其重新融入当代人的日常生活。当非遗从‘遗产’变为‘生活’、从‘古老’变为‘时尚’,其生命力才能真正延续。”

      连接古老技艺与现代生活的“青春表达式”

      本次“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中,“遇见云南·非遗公开课”直播活动广受欢迎,普洱茶制作技艺、白族扎染技艺等代表性项目的青年传承人同台,揭秘如何用短视频创作让非遗“活”在指尖,分享“非遗+旅居”融合发展的创新实践,获得了众多网友的点赞和关注。非遗传承突破地域界限,在数字浪潮中焕发新生。

      今年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以“遇见云南·非遗公开课”全国版升级为突破口,通过短视频创作、非遗旅居等创新实践,探索数字时代非遗传播新路径。活动现场开展了沉浸式展演、快闪等多种活动,结合法律知识互动问答、幸运抽奖等,实现传统技艺与现代传播手段的深度融合。线上直播覆盖全国,形成“云端+现场”的双线传播矩阵,彰显出云南非遗传承与传播的韧性和活力,展现数字化时代传统与创新的深度融合。

      在近日闭幕的“第九届中国成都国际非遗节·第二届非遗影像展映”活动中,由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出品、云南喜桃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拍摄的云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纪录片《阿哲守经人》,从全国500余部作品中脱颖而出,获得“最佳短片推荐影片”奖,成为此次活动中唯一获此殊荣的短片作品。

      云南喜桃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影片导演陈靖南介绍,《阿哲守经人》以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石炳林传承“彝族阿哲毕摩经”为叙事主线,采用纪实拍摄手法,深度展现彝族毕摩文化的传承脉络。影片聚焦石炳林主持祭祀、诵经祈福、抄写经卷的日常,将毕摩文化中融合的哲学、医学、天文等多元知识体系娓娓道来,生动诠释了这一古老文化载体跨越时空的智慧。

      “影片的价值不仅在于忠实记录,更在于激活观众对传统文化及传统技艺的感知,让观众真切感受到文化血脉的流动、传统与现代的交融。每一次取景、每一次剪辑,我们都希望通过影片把这些最质朴、最能承载民族记忆的守护传承人从偏远的村落‘请’到屏幕前,让更多人认识他们,也让更多年轻人愿意走进他们的生活地,去触摸、去体验、去理解。我们希望通过影像点燃年轻一代的热情,让他们能继续传承和延续传统文化。”陈靖南说,接下来将通过更多非遗主题系列纪录短片,把镜头对准更多年轻传承人,让取景器成为非遗的“青春表达式”;尝试用“纪录片+自媒体传播”的影像语言方式,探索非遗在当代的破圈路径,让古老技艺与现代生活找到连接点、产生共鸣,通过影像让更多人真切感受到非遗很年轻、传统很时髦。

      云南网记者侯婷婷

    关健词:

    责任编辑:何莉莉

    免责声明:九龙网内容来源于本网和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知,本网站将迅速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推荐阅读

      白族扎染工艺制作的十二生肖玩偶、民族刺绣精美服饰、古朴典雅的建水紫陶茶具……在近日举办的云南省“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成果展上,青

    2025年06月30日 15:14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2025年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玉溪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成功入选。至此,国家在云南省布局建设的8个国家物流枢纽已成功创建7个,

    2025年06月30日 15:13

      云南网讯(记者胡晓蓉)近年来,我省把“双碳”目标深度融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加快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

    2025年06月30日 15:09

      中新网昆明6月27日电(李嘉娴)记者27日从云南省委宣传部获悉,今年5月1日入汛以来,云南已遭遇10轮强降雨,依托“1262”预警叫应机制,提前转移避险

    2025年06月27日 16:17

      中新网6月27日电 据云南省纪委监委官网消息,据大理州纪委、保山市监委消息:大理州云龙县委副书记、县人民政府党组书记、县长白庆武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

    2025年06月27日 15:45

      中新网昆明6月26日电 (记者 缪超)6月26日是第38个国际禁毒日。当天,记者从在昆明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云南自2021年部署启动第五轮禁毒人民战争以来,4年

    2025年06月26日 16:28

      本报讯(记者 王琼梅) 6月25日,以“碳路先锋 绿动未来”为主题的云南省暨昆明市2025年全国低碳日主题宣传活动在昆明市西山区融创滇池后海积善广场

    2025年06月26日 15:36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广告合作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保山市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举报电话:18287516758 0875-2202615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云南网警 | | 滇公网安备 53050202000001号

    电话:0875-2128698 传真:0875-2128698 投稿邮箱:516770808@qq.com 值班编辑QQ:516770808 广告投放:18287516758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业信息备案许可证:滇ICP备13003931号-2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营业许可证:530502100020697 云南网警ICP备案:53050203402011号

    免责声明:九龙网内容来源于本网和互联网,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敬请在一周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本站新闻文章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