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美编 张维麟 画
背景
近年来,随着丽江市“旅游+”“+旅游”工作的不断深入,以“居”为核心、“游”为方式、“康”为目的的旅居业成为游客深度体验“舍不得的丽江”的最佳路径,越来越多的游客选择旅居丽江、定居丽江。凭借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产业发展优势,丽江已具备打造成为理想旅居地的坚实基础。
话题
下一步,丽江如何培育文旅新业态新产品,统筹做好旅居工作,让丽江成为更多游客向往的理想旅居地。
规划先行 绘制旅居发展美好蓝图
近年来,丽江积极贯彻落实《加快推进旅居云南建设三年行动》,组织专业团队深入调研,结合本地实际,制定了《丽江市旅居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从乡村旅居、城镇旅居、度假旅居、医养旅居、文艺旅居、养老旅居和体育旅居等7个方面入手,旨在全面提升丽江的旅居环境和服务质量,引导游客从“旅”到“居”的转变。
在丽江古城区束河古镇阳光100雪山艺术村里,当代艺术家古原已经在此生活了五年,当地纳西族的图腾和文字带给他很多创作灵感。泸沽湖畔,来自安徽的“追星者”任飞翔,因当地优越的观星条件而选择留下成为一名酒店管家。他们的故事,正是旅居丽江吸引力的真实写照。
为推动旅居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丽江市政府坚持保护与发展并重。一方面,严格控制旅居项目的开发强度和建设规模,确保与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另一方面,加强对旅居项目的监管,确保各项规划要求得到有效落实,避免过度商业化对自然环境和传统文化的破坏。同时,丽江市政府还不断完善旅居配套服务设施,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从交通、住宿、餐饮到休闲娱乐,每一个环节都力求做到尽善尽美,为游客提供便捷、舒适、安全的旅居环境。
据悉,今年丽江市将着重培育文旅新业态新产品,统筹做好旅居工作,打造旅居品牌,力争2025年旅居人数增长15%以上。
多元融合 提供更美好的旅居产品
漫步丽江古城小镇,感受纳西族文化的独特魅力;游览雪山峡谷,领略大自然的壮丽风光;遥望浩瀚星河,触碰宇宙的美好与深邃……作为一座旅游产业繁荣发展多年的历史文化名城,丽江丰富的景区资源和避暑避寒双宜的气候条件,为发展旅居产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
文化、康养、体育等资源丰富,为丽江不断融合创新旅居产品提供了多种可能性。作为纳西族的主要聚居地,丽江古城不仅保存了大量的古建筑和传统文化,还融入了现代元素,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氛围。这些文化资源为丽江的旅居产品创新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如文化主题民宿、东巴文化体验营等,让游客在居住中就能深度领略丽江的文化底蕴。
丽江清新的空气、宜人的气候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为康养旅居产品的开发提供了良好的环境,能满足游客对健康生活的追求,也为其提供了一个远离城市喧嚣、回归自然的理想居所。在休憩享受的同时,丽江还拥有丰富的体育资源,徒步、攀岩、漂流等各种玩法让游客在旅居中还能体验到运动的挑战,满足了游客对多元化旅居体验的需求。国际马拉松、山地自行车等赛事,进一步提升了丽江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经过多年的旅游发展,丽江已经建立了完善的旅游设施体系。遍布各大景区的特色民宿、民宅风格迥异,不仅能满足游客的居住需求,还让他们能够深入体验当地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特色。丽江的旅游从业人员也具备了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能为游客提供优质的旅游服务,让他们的旅居之旅更加安心、舒心。
规范发展 建设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
发展旅居产业是丽江旅游继续示范引领的新要求,是开辟丽江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新赛道,是促进丽江城乡居民增收的新渠道。在推进旅居产业发展的过程中,丽江市政府特别注重将旅居与乡村振兴相结合,通过发展旅居产业带动乡村经济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一方面,丽江市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投入乡村旅居项目建设,通过改造升级传统民居、开发乡村旅游景点等方式,打造了一批具有浓郁乡村特色的旅居产品。这些产品不仅为游客提供了独特的旅居体验,也为当地村民提供了就业机会和增收渠道。
例如,古城区主要采用“农户+商户+平台”运营模式,以租赁农户房屋、打造民宿建筑、网络平台营销的方式,在传统租赁房屋的基础上,进一步密切与农户的合作。农户可在自家房屋中选择几间房屋居住生活,其余空闲房屋则用于民宿经营。商户、游客与农户共住同一屋檐下,一方面解决了农户另找住处的烦恼,一方面又利用闲置房间为农户带来经济收入,“新丽江人”与本地农户培养了“客栈一家人”的深厚感情,实现了双方合作共赢。
另一方面,丽江还注重提升乡村旅居产品的品质和水平。通过加强规划引导、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服务质量等措施,不断提高乡村旅居产品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同时,加强对乡村旅居市场的监管力度,确保乡村旅居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
在“旅居+乡村”模式的推动下,丽江市的乡村地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地处玉龙雪山旅游景区腹地的玉湖村,通过不断挖掘纳西文化,引进优质业态,已经成为了许多旅居者的理想地。来自广东的刘亚军夫妇被这里的清新空气、湛蓝天空和生态美食所吸引,3年前选择在玉湖村定居下来,在这里体验诗和远方的惬意生活。
本报记者 何嵘
关健词:
责任编辑:于婷
免责声明:九龙网内容来源于本网和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知,本网站将迅速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推荐阅读
2025年04月17日 09:57
2025年04月17日 09:54
2025年04月17日 09:53
2025年04月17日 09:52
2025年04月17日 09:51
2025年04月17日 09:50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云南网警 | | 滇公网安备 53050202000001号
电话:0875-2128698 传真:0875-2128698 投稿邮箱:516770808@qq.com 值班编辑QQ:516770808 广告投放:18287516758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业信息备案许可证:滇ICP备13003931号-2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营业许可证:530502100020697 云南网警ICP备案:53050203402011号
免责声明:九龙网内容来源于本网和互联网,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敬请在一周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本站新闻文章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