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 保山
  • 云南
  • 财经
  • 股票
  • 基金
  • 家居
  • 聚焦
  • 产品
  • 科技
  • 手机
  • 教育
  • 考试
  • 健康
  • 药品
  • 旅游
  • 景点
  • 汽车
  • 新车
  • 房产
  • 综合
  • 地方
  • 娱乐
  • 图片
  • 云南要闻

    产业提质增效 发展动能增强 ——昭通市做好“产城人”文章推进高质量发展系列报道之一

    2024-12-02 15:27:22 来源:云南日报 浏览次数:

      今年以来,昭通市高原特色农业喜讯频传,继昭通苹果成为空间站保供鲜食水果、中国竹业学术大会走进昭通之后,昭通天麻、盐津乌骨鸡又入选农业农村部2024年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目前,昭通苹果、竹子、马铃薯种薯、天麻种植面积均列全省第一位。

      70万吨水电铝项目稳定投产,全省第一块光伏玻璃在昭通生产下线,15万吨工业硅项目在盐津投产,电力装机规模达2455万千瓦、列全省第一位。1至8月,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2%。

      红色文旅持续升温,清凉乌蒙游客如潮,巧家房车营地火爆出圈,“在云南样样好、在昭通越来越好”的幸福走深走实。1至9月,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4583.2万人次,实现旅游总花费474亿余元。

      昭通市扎实做好“产、城、人”三篇文章,立足资源禀赋构建高原特色农业、绿色能源、绿色硅铝、磷基及新能源电池材料、现代服务业“5个千亿元级”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去年全市生产总值增长7.7%、增速全省第一,今年全市五大产业产值有望突破3000亿元、比去年净增500亿元。

      高原特色农业风生水起

      10月下旬,一场产销对接会再次掀起昭通“昭阳红”苹果销售热潮,来自全国各地的170多家经销商云集昭通,签下5万吨苹果订单,协议销售额约5亿元。首发仪式上,满载200吨红苹果的16辆卡车从冷链物流园出发,驶往全国各地市场。

      “昭通苹果复购率很高,去年我们公司累计销售400吨,今年的销量有望增加20%。”湖南客商刘贵武认为,昭通“昭阳红”苹果实现了从种苗、种植、分选到销售的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提升了苹果优果率和市场竞争力。作为昭通现代苹果产业的示范和标杆,“昭阳红”10万亩高标准矮砧密植苹果示范园拥有国际领先的M9-T337自根砧矮化密植技术,在智能滴灌系统和现代果园机械设备的加持下,实现节肥60%、节水70%、节地70%、亩产量提高30%。2024年,近百万亩昭通苹果预计实现产量130万吨、综合产值150亿元,带动52.7万人增收。

      小土豆做成大产业。在云南理世集团噜咪啦鲜切薯片生产车间,经过清洗、切片、油炸、拌料,从土豆到薯片只需短短3分钟。“公司年产鲜切薯片1.5万吨、薯类膨化食品3000吨,年加工产值达2.9亿元,直接带动近千人就业,辐射带动农户3.7万人增收。”公司副总刘元省说。

      昭通高原农业资源丰富,全市现有10万人种天麻、50万人种苹果、60万人种花椒、100万人在竹产业中受益,1.8万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44.4万户脱贫群众增收。特别是以本地小黄牛为主要食材的昭通小肉串,在全国各地的门店有8000多家,年产值超过100亿元,带动上下游近7万人就业。

      围绕打造千亿元级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布局,昭通市出台多项政策措施,全力做强苹果、竹子和马铃薯,做大天麻和特色养殖,做优花椒,做特小众产品,实现高端化、品牌化、市场化发展。在2023年全市实现农业综合产值1200亿元的基础上,2024年六大高原特色农业综合产值有望再创新高。

      新型工业化迈上新台阶

      “从一座山到生产出玻璃,仅用了短短14个月,展示了‘旗滨速度’,体现了‘昭通效能’。”说起云南省第一块光伏玻璃在昭通生产下线,旗滨集团云南昭通光伏项目负责人刘文召满脸自豪。

      如今,经过5个多月的调试运行,日产能达1200吨的光伏玻璃熔窑高效运转。记者在公司5G智慧生产线看到,原片玻璃生产出来后,机械手上片、磨边、钻孔、丝印、镀膜、钢化、包装,叉车转运装车发货,一派繁忙生产景象。

      “光伏玻璃项目是昭通市大抓产业、主攻工业的标志性项目。”昭通市工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项目一期4座熔窑全部投产后,将成为西南地区最大的光伏玻璃生产基地,可直接吸纳2000人就业,配套业务拓展就业岗位6000余个。

      走进云铝海鑫70万吨水电铝厂区,高大厂房林立,大型机械有序运转,在原铝及铝合金生产线上,数百名工人3班倒、24小时作业。不远处的施工现场,铝产能下游企业上海友升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项目加速推进,产业集群化发展渐入佳境。“截至去年底,公司就近消纳当地水电90亿度,直接和间接带动就业3000余人。”公司负责人说。

      经过5年发展,该公司工业总产值从30.02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105.53亿元,成为昭通市首家工业年产值逾百亿元的制造企业。公司规划建设了年产能32.5万吨的铝合金生产线,预计到2025年,70万吨铝液有望全面实现就地转化,铝合金化率达到90%以上,全市绿色铝材产业产值将达200亿元以上。

      “资源富集是昭通加快发展的最大本钱。”昭通市委主要负责同志表示,立足全市电力装机全省第一、硅矿储量占全国的1/5、磷矿储量占全国的1/2的资源优势,昭通市深入实施绿电强链、磷基加链、硅铝补链行动,引进旗滨集团、中铝集团、合盛硅业、新安化工等龙头企业,着力培育工业新动能。1至8月,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2%。

      现代服务业释放新动能

      高峡平湖,壮美金沙,湖滨新城入画来。初冬时节,得益于暖冬气候和高峡平湖美景,巧家县房车营地再次迎来大批避寒旅居者,来自吉林、山东、青海、重庆等地的1200余辆房车有序停放,开启新一季避寒旅居旅途。

      “巧家这座湖滨小城非常干净、包容性很强,房车营地服务很好,给大家带来了宾至如归的美好体验。”沐浴着冬日暖阳,第二次从青海来到巧家避寒旅居的岳女士说,她和亲友的巧家旅居生活将持续到明年3月份。

      自去年冬季巧家县房车营地火爆出圈以来,“天气好、风景好、巧家人好”成为房车游客提及巧家时使用频率最高的3个词语。今年春节期间,3个房车营地吸引了新疆、辽宁、四川等20余个省(区、市)的400余辆房车1000余人留在巧家过年。

      今年暑期,清凉乌蒙客流如潮,日均接待游客20万人次以上。在昭通古城、望海公园、乌蒙水乡公园、省耕国学文化公园等打卡地,川渝避暑游客与昭通市民开展才艺交流,吹拉弹唱、旗袍走秀等精彩节目轮番上演,昭通小肉串门店人气火爆。

      作为我省红色文旅亮丽名片,威信县用活红色文化资源,讲好“扎西会议”故事,红色文旅产业持续升温。在扎西红色小镇、扎西会议会址、庄子上及赤水崖景区,“三园五馆两道”的红色教育矩阵,让广大游客沉浸式追忆红色历史、体验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1至10月,累计接待游客325.73万人次。

      昭通古城焕发新风采,高峡平湖尽显壮美金沙,到革命老区追寻红色记忆,去云上马楠感受诗和远方,在豆沙关探寻“一目三千年、五道过雄关”的历史足迹……历史悠久、文化厚重、资源富集的昭通成为各地游客避暑休闲的健康生活目的地。

      为打造吸引力强、竞争力强、带动力强的现代服务业,昭通市以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昭通段建设为重点,推出一山(大山包)一江(金沙江)一城(昭通古城)一址(扎西会议旧址)4大旅游品牌,全面提升旅游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1至9月,全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4583万人次,实现旅游总花费474.3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65%、21.18%。

      云报全媒体记者 王廷尧 沈迅 雍明虹 马喆 刘宇丹 赵丽槐 王琳

    关健词:

    责任编辑:张小容

    免责声明:九龙网内容来源于本网和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知,本网站将迅速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推荐阅读

      今年以来,昭通市高原特色农业喜讯频传,继昭通苹果成为空间站保供鲜食水果、中国竹业学术大会走进昭通之后,昭通天麻、盐津乌骨鸡又入选农业农村部2024年农

    2024年12月02日 15:27

      中新网昆明12月2日电 (陆希成)1日,台湾地区桃园市中国国民党党部参访团一行30人抵达云南昆明,先后参访云南省委党校、云南民族村及云南陆军讲武堂。有团员感

    2024年12月02日 14:59

      初冬时节,红河哈尼梯田开始灌水休养,周边热区的枇杷、沃柑大量上市,设施大棚里冬季蔬菜、葡萄、蓝莓长势正旺,从南到北各县(市)的山乡沃野,孕育着勃勃生

    2024年11月29日 11:21

      通过《云南省乡村振兴促进条例》《云南省土地管理条例(修订)》以及关于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民族立法工作的决定等 决定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于202

    2024年11月29日 11:18

      近日,南方电网云南电网公司首次采用无人机清洗带电输电线路绝缘子取得圆满成功。此次作业历时3天,完成位于大理白族自治州的220千伏大剑Ⅰ回线共计45串711片

    2024年11月29日 11:17

    11月28日,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了《云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民族立法工作的决定》,明确了把铸牢中华民

    2024年11月29日 11:14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2022年,《云南省农业现代化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出台,以更大的力度、更加精准的措施加快推动我省由特色农业大省向现代农

    2024年11月29日 11:13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广告合作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保山市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举报电话:18287516758 0875-2202615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云南网警 | | 滇公网安备 53050202000001号

    电话:0875-2128698 传真:0875-2128698 投稿邮箱:516770808@qq.com 值班编辑QQ:516770808 广告投放:18287516758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业信息备案许可证:滇ICP备13003931号-2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营业许可证:530502100020697 云南网警ICP备案:53050203402011号

    免责声明:九龙网内容来源于本网和互联网,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敬请在一周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本站新闻文章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