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栉风沐雨守初心 就业惠民担使命——昆明市全面推进2019年公共就业服务工作巡礼

通过校园招聘会为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记者 杨艳辉 摄

求职人员在人才市场找工作。记者 杨艳辉 摄

转移就业助力脱贫攻坚。

“春风行动”现场招聘会。

招聘会进校园。记者 杨艳辉 摄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今年以来,面对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昆明市劳动就业服务局根据国务院提出的“稳就业”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这一目标,进一步健全机制、精准发力、高效服务,超额完成了年初既定的23项目标任务。全市呈现出就业规模不断扩大、就业质量持续提升、创业创新活力迸发、就业大局总体稳定的良好态势。
强化项目实施
“昆明智慧就业”系统建成贯通
经过努力,2020年1月1日起,“昆明智慧就业”系统将全面上线。“昆明智慧就业”系统从功能架构上划分为互联网公共就业服务系统、大数据统计分析系统和智能化人力资源市场三个部分,形成一个面向劳动者、用人单位、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一站式”公共就业服务平台,着力破解就业服务“最后一公里”难题。
“系统整合了与公共就业有关的所有政策与服务,将原本分散于多个系统的各项业务归并于同一个平台。”昆明市劳动就业服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企业和劳动者只需登录一个网址,使用一个用户名和密码就可以享受所有的就业服务。求职者可以在网上登记个人资料、查询招聘信息、发送求职信息、查询单位回复;企业可以在网上发布招聘信息、查询求职者、选择应聘人员、通知职工入职。所有的求职招聘行为都可以在网上完成,为企业和劳动者带来更多便利。同时,在人力资源市场,劳动者可以通过市场内的自助服务一体机和LED大屏查询失业保险缴费情况、就业失业登记情况、实时岗位信息和投递简历;企业也可以进行招聘摊位预约、招聘会报名、查看招聘情况等操作。
强化服务对接
积极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禄劝县马鹿塘乡的张天鹏赶上了转移就业政策。他1988年初中毕业后,因家境贫寒,一直辍学在家务农,收入微薄。2012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看到了政府关于外出务工的宣传材料、招聘信息和相关帮扶政策,于是他抱着试试的心态去报了名,政府为其购买了火车票、安排了车辆、发放了生活补助,由工作人员统一送到了务工地点。就这样,他乘昆明市外出务工帮扶政策的“东风”,“一分钱没花”就来到云南和盛陶瓷有限公司打工。从刚进厂的杂工到现在的技工,张天鹏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也大幅提高了收入。后来,他以自身为例子,以昆明市开发的就业岗位为媒介,先后介绍了110多人外出务工,解决了400多人的生活问题,成了当地受人尊敬的“名人”。
我市就业部门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总体部署,全面贯彻落实农民工返乡创业三年行动计划,在实现东川、寻甸、禄劝脱贫摘帽的基础上,将工作重心由组织劳务输出向就近就地就业创业和外出就业并重转变。
出台《鼓励第三方机构参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实施办法》,整合利用各类社会团体资源,发挥政府与市场在促进就业工作中的桥梁纽带作用,与人力资源公司、农村劳务经纪人开展劳务协作,积极推动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高质量推进“百企万岗”入昆计划和“百千万”转移工程,利用“春风行动暨送岗下乡”“民营企业招聘周”等契机,组织各类企业进村入镇。实现企业和求职者无缝对接,通过电视台、网络、公众号、报纸、宣传册等方式大力宣传就业政策、企业形象和用工信息,积极推进农村劳动力就业。
2019年,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总量为16.55万人,占年初计划15万人的110%;农村劳动力新增转移就业2.98万人,占年初计划2.5万人的约119%;通过政府部门组织外出就业7.63万人,占年初计划7.5万人的约102%。指导主城区及时为“一区两县”建档立卡贫困农村劳动力提供稳定性较强的就业岗位5.5万个,转移就业7837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农村劳动力6362人。对“无法离乡、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的农村劳动力开发乡村公共服务岗位9083个,实施就业帮扶安置。
强化过程监管
扎实开展就业创业培训工作
2019年,全市累计开展城乡劳动力就业创业培训1008期,培训15.48万人,占年初计划15万人的103%。其中,技能培训3.24万人、引导性培训12.03万人、创业培训2100人。
昆明市继续将提高培训质量作为就业创业培训工作的重中之重,从建立管理系统、规范培训工作入手,继续加强培训机构和培训资金管理。充分调动培训资源,顺应社会发展需求,大力实施“订单式”“定向式”“定岗式”培训。严格资金拨付流程,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选择职业技能鉴定机构,统一考核、统一支出。积极推进就业创业培训进园区、进企业、进校园,联合云南农业大学举办昆明市现代农业新技术培训班,通过建立专家培训指导机制,着力培养高素质的扶贫专业队伍。创新信息化培训监管方式,建立完善远程视频监控系统,以无线网络为支撑,对昆明市全部培训机构实行360度不间断监控,确保培训成效。
东川区铜都街道的查玉良是技能培训的受益者。他是一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家中有年迈的老母亲和年幼的女儿,老母亲常年卧病在床,还欠了一些债务。因在家务农无法维持生活,更无法还清债务,2008年他就开始外出打工,先后去过青岛和苏州。由于缺乏就业技能,他只能在餐馆里洗盘子,每月收入不到2000元,根本不够一家人的基本生活。后来,在东川就业部门的帮扶下,查玉良参加了政府部门组织的电焊工培训班,学会了电焊技能,在苏州重新找了一份工作,收入也增加到了7000多元。他还清了家里欠的外债,还有了些存款,家里的生活终于有了起色,自己也甩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强化就业帮扶
积极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
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放在首位,出实招、求实效。以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计划”“千企万岗”和“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为抓手,以开展“就业昆明行”“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等专项活动为载体,通过落实求职创业补贴、公益性岗位援助、职业培训补贴等措施,有效促进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全年共对4017名高校毕业生开展了创业培训;为7.99万名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发放了一次性求职创业补贴7990万元;安排了242名就业困难高校毕业生进入公益性岗位,确保了全市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连续11年保持在90%以上,困难高校毕业生100%就业。
强化政策扶持
着力做好就业困难人群就业工作
充分发挥各项积极就业创业政策扶持作用,通过实施再就业“政策实效”行动、落实社会保险补贴、公益性岗位安置等措施,积极开展就业困难群体援助工作,有效缓解“零就业家庭”等群体生活中的突出困难。2019年,全市共促进4.19万名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促进3.78万名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开发公益性岗位1.4万个,为31户企业的1357名就业困难人员兑付社会保险补贴927.45万元,全市“零就业家庭”始终保持动态清零。
周琼珍是居住于寻甸县的城镇登记失业人员,身有残疾,无一技之长,无固定生活来源。2017年,寻甸县就业部门在了解情况后,主动上门为其服务,将之认定为就业困难人员,提供公益性岗位予以安置。考虑到她身有残疾,行动不便,决定让其在寻甸县社会保险事业管理服务局从事社会保障工作。2017年至今,周琼珍已经过上了稳定的生活。
强化援企稳岗
充分发挥失业保险服务群众功能
在积极做好失业保险欠费清收、扩面征缴的同时,昆明市着重做好失业保险降费率、援企稳岗等工作,充分发挥失业保险预防失业、促进就业的作用,为全市营商环境改善作出贡献。2019年,全市继续执行失业保险缴纳1%的费率,与原3%费率相比,为企业减负11.14亿元。为575户企业发放稳岗补贴1.3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90户0.61亿元,稳定就业岗位25.37万个。做好失业保险待遇发放,按时足额为5.42万名失业人员兑现失业保险待遇2.31亿元。做好在职职工技能提升工作,为8572名职工发放技能补贴1539.36万元。
强化创业引领
通过创业带动就业
积极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助推全市非公经济发展。一是优化创业环境。借助市委、市政府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条件,放宽投资领域限制,放宽注册登记限制,放宽经营场所限制等政策优势,大力营造促进创业的良好环境,减少劳动者创业风险,提升创业能力。二是发展创业载体。加强创业创新基地、创业孵化基地、创业园区、返乡农民工创业园、农业创业示范村等创业载体建设,为创业者搭建更广阔的平台。截至2019年底,共建成市级“农业创业示范村”140个,农业创业孵化基地(园区)35个,就业扶贫车间74个。园区孵化企业达到700余户,带动就业约3万人。三是解决创业者资金难题。全年共帮扶9587名创业者参加创业担保贷款、小微企业贷款、“贷免扶补”贷款,先后发放资金14.2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5386万元,带动就业2.6万人。
宜良县的赵孟园是昆明市涌现出的返乡农民工创业典型。他辞去省外高薪工作回乡创业,通过种植辣椒,赚取了“第一桶金”,后又带动13个村小组56户群众一起种植辣椒,目前种植面积已达到2500亩,成立了宜良县第一家辣椒产销合作社-成圆祥辣椒专业合作社。由合作社指定种植品种,提供种苗,农民集中种植,并吸纳周边富余农村劳动力进行辣椒加工,形成了“种植+技术+保护价收购+加工+销售”为一体的辣椒产业链。据统计,今年以来,辣椒种植群众可收益120余万元,辣椒加工户可收益24万元,合作社收益32万元,总共可创造4600万元的收入。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全力做好就业创业服务是全市就业系统上下的一致心愿。下一步,市劳动就业服务局将坚持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不改变,坚持促进就业的责任不放松,坚持发展经济与扩大就业良性互动不动摇,不断开创就业创业工作新局面,为全市经济社会跨越发展作出应有贡献。(首席记者 杜托 图片除署名外由市就业局供图)
关健词:
责任编辑:张恒
免责声明:九龙网内容来源于本网和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知,本网站将迅速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推荐阅读
2024年03月11日 11:17
2024年03月11日 11:15
2024年03月11日 08:59
2024年03月10日 21:29
2024年03月10日 21:27
2024年03月10日 20:13
2024年03月10日 20:13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云南网警 | | 滇公网安备 53050202000001号
电话:0875-2128698 传真:0875-2128698 投稿邮箱:516770808@qq.com 值班编辑QQ:516770808 广告投放:18287516758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业信息备案许可证:滇ICP备13003931号-2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营业许可证:530502100020697 云南网警ICP备案:53050203402011号
免责声明:九龙网内容来源于本网和互联网,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敬请在一周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本站新闻文章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