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 保山
  • 云南
  • 财经
  • 股票
  • 基金
  • 家居
  • 聚焦
  • 产品
  • 科技
  • 手机
  • 教育
  • 考试
  • 健康
  • 药品
  • 旅游
  • 景点
  • 汽车
  • 新车
  • 房产
  • 综合
  • 地方
  • 娱乐
  • 图片
  • 区县新闻

    隆阳区科协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工作创佳绩

    2019-10-22 18:12:25 来源:隆阳区科学技术协会 浏览次数:

       2019年,隆阳区科学技术协会高度重视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工作,充分发挥职能优势和行业特点,深入基层,结合实际,团结和带领全区广大科技工作者,扶真贫,真扶贫,紧紧围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工作理念,在扶贫工作领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一、 多措并举 ,注重实效

      2019年,在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工作中,隆阳区科协紧紧围绕当地主导产业,围绕贫困群众增产增收开展科技咨询、技术服务,不断探索科技助力精准扶贫新模式。

      一是团结动员全区广大科技工作者,认真落实省市区委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重要战略部署,坚持“科技助力、智力帮扶、素质提升、产业先导”的扶贫理念,结合贫困地区和建档立卡贫困人群的具体需求,加大科技供给和支撑,增强广大贫困农户学科学、信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智力优势,整合社会各界科技资源,开展科技助力贫困地区发展的研究工作。组建科技助力精准扶贫专家服务团队,长期组织24名来自农业、林业、卫生、教育等系统的专家开展农村实用技术推广,科技培训、劳动力输出培训及教育扶贫等工作,提升农民科学素质和生产技能,切实解决全区农民在精准扶贫工作中遇到的具体困难和问题。以科技力量支撑农村特色产业的发展,确保脱贫攻坚取得最后胜利。

      二是大力动员各类科协组织积极参与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大力推动各级协(学)会、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农技专家服务站等科技组织,通过与建档立卡贫困村(户)结成帮扶对子,签订帮扶协议等方式,开展科技培训、技术推广、科普活动,帮助对接市场等,2019年组织隆阳区苏家养殖协会、保山高黎贡山潞江坝小粒咖啡协会、隆阳区旭升种养殖技术协会、隆阳区老科协、隆阳区西河茶桑技术产业协会、隆阳区石斛中草药产业技术协会、隆阳区西河茶桑科普示范基地等7个区级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农技专家服务站等科技组织参与到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工作中,为贫困地区特色主导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三是加快贫困地区的农技推广与创新。支持贫困乡镇建立标准化农技协和农技专家服务站,支持有产业发展基础的贫困乡镇建立乡镇农技协,支持适合发展“一村一品”的贫困村建设农技协,并大力推动农技协的转型升级,实现由开展技术服务为主,向技术、市场、金融全方位服务转变,使农技协在产、供、销等产业链各环节都有新作为。使农技协组织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经济效益为中心、农民增收为目标,在创建农牧产品企业,奋力打造名优品牌,发展特色产业经济中发挥主力军作用。实现在全区贫困地区有农技协的地方,就有特色农业和效益农业,凡农技协作用发挥得好的地方,农民人均年纯收入就会明显增加,使农技协组织在发展特色产业经济和助推农民增效增收中发挥重要作用。四是帮助贫困地区选准产业。面向全区15个贫困乡镇112个贫困村、21399户贫困户、93980人贫困人口,以培育区域性主导产业,增强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贫困农民的自主创业能力为核心,引导贫困地区深度挖掘区域特色资源潜力,突出市场导向,发展 “一乡一业”特色优势产业,打造特色品牌,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效益。精准掌握贫困地区的资源、劳力、技能等产业发展条件,指导其发展具有稳定性、长期性、持续性的产业。大力培育发展一批种养大户、家庭农场、龙头企业、农技协组织等新型经营主体,为贫困群众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建立起与贫困户稳定的带动关系。

      四是加快贫困地区科普设施建设,建立完善多元化、多渠道的科普投入体系,建设一批资源充足、设备齐全、群众满意度高的科普设施和场所。提升贫困地区科普服务能力,加大科普资源倾斜力度,推进贫困地区科普信息化建设,建设电子科普画廊,建设科普中国校园e站、乡村e站,利用“科普中国”和V视快递资源,结合本地特色,向公众传播科学知识,普及最新科技发现和创新成果。在基层科普设施建设上,在偏远山区和贫困地区的中小学实现科普大篷车对巡展服务,使贫困家庭的青少年接受科技教育,参与科普活动的机会明显提升。

      五是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提升贫困人群科学素质。接长科协手臂,助力脱贫攻坚,充分发挥科协“三长”(农科站站长、卫生院院长、学校校长)兼职挂职工作机制。组织在基层分布得最广泛、渠道最畅通、专长最务实的医务工作者、农技人员和教师队伍深入挂钩帮扶户家中,为他们的发展出点子、找路子,以科技培训、专家咨询、产业示范、特色科普教育等为主要手段,通过科技支撑、智力帮扶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先进实用技术推广普及,大幅提高贫困人口科学素质和依靠科技致富的能力,培养一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科普带头人、致富能手、新型职业农民,打造一支永续的乡土科技人才队伍。

      六是做好本单位的精准扶贫工作,充分发挥工作职能,为挂钩村争取各级科普项目,在扶贫挂钩点西邑乡赵寨村开展集中培训,下发科技图书、推送实用技术,扶持产业发展等工作。针对科协干部职工挂钩帮扶的36户困难户,隆阳区科协结合并充分发挥科协自身优势,积极鼓励贫困户增强自身技能,积极致富,因地制宜研究适合挂钩村发展的产业路子,特别是在经济林果、畜牧养殖等方面引导好贫困户走向产业脱贫的路子,配合乡、村组形成合力,争取在道路建设、水利建设、产业发展、危房改造等方面获得项目支持。深入挂钩帮扶户家中,为他们的发展出点子、找路子,希望困难户借助此次帮扶契机,克服“等、靠、要”的思想,以“打铁要靠自身硬、发展才是硬道理”的理念,不断转变观念,为脱贫致富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 再接再厉, 强力推进

      ——在贫困乡建立1个农技专家服务站;建设1所农村中学科技馆;实现科普大篷车对贫困乡镇开展1次巡展服务,使贫困家庭的青少年接受科技教育,参与科普活动的机会明显提升;为3个贫困乡镇制定科技脱贫攻坚规划和产业发展政策提供决策咨询。

      ——每年支持1-2个贫困乡镇建立乡镇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联合体或产业发展协会,培育1项特色产业;健全完善农科、医科和工科学会对接乡镇产业发展科技信息与人才帮扶机制。

      ——在已摘帽出列的贫困乡镇继续重点支持1个村建设科技示范村。包括扶持建立1个农技协、1个科技扶贫惠农服务站、1个科普中国乡村e站;培育1个以上新型经营主体;打造1个特色品牌,建立1个电子商务营销终端。

      ——每年培训新型职业农民3000人以上。通过培训使每个有劳动生产能力的贫困家庭至少掌握1-2项脱贫致富的实用技术和技能,至少能够参与1项农业增收项目,提高农民依靠科技致富的能力。

      ( 作者:隆阳区科学技术协会 白丹华)

    关健词: 隆阳区

    责任编辑:杨艳

    免责声明:九龙网内容来源于本网和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知,本网站将迅速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推荐阅读

      近年来,腾冲市在创建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工作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理念,不断创新执法方式,依托科技赋能,推广“柔性执法”,推动城市管理模式、管理手

    2024年03月10日 10:14

      近年来,隆阳区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高质量发展第一动力源,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厚植科技种子发芽之土,推动企业走科技创新转型之路,取得了良好效果。

    2024年03月06日 20:49

      近年来,保山市龙陵县的志愿者邱志云在从事志愿服务中,通过带领社区发展、盘活社区新发展、带动务工增收,实现了志愿服务常态化,感染了身边党员群众。邱志

    2024年03月06日 20:47

      春节期间,昌宁县充分利用务工人员返乡的时机,组织开展了职业技能培训,旨在全面提升劳动者的技能素质和转移就业水平。在大田坝镇举办的叉车培训班中,56名

    2024年03月03日 00:19

      2月27日,云南腾冲的医护工作者杨先生在昆明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挽救了一位陌生患者的生命。杨先生的善举不仅为云南省的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名单增添了一抹亮色

    2024年03月02日 22:12

      近年来,龙陵县紧紧围绕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工作部署,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五大创建”为抓手,广泛开展群众性精

    2024年03月01日 13:25

      近年来,保山市隆阳区坚持问题导向,积极探索建立和完善巡察问题线索管理闭环机制,推动巡察监督和纪律监督的贯通融合,形成监督合力,提高巡察发现问题线索

    2024年03月01日 13:20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广告合作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保山市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举报电话:18287516758 0875-2202615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云南网警 | | 滇公网安备 53050202000001号

    电话:0875-2128698 传真:0875-2128698 投稿邮箱:516770808@qq.com 值班编辑QQ:516770808 广告投放:18287516758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业信息备案许可证:滇ICP备13003931号-2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营业许可证:530502100020697 云南网警ICP备案:53050203402011号

    免责声明:九龙网内容来源于本网和互联网,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敬请在一周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本站新闻文章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