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还充电宝却发现机柜满了,共享单车停在P点仍还车失败,相关问题成投诉热点
不能给消费者添堵!“还不上”的共享设备该治治了
业内专家提出解决思路,地方消协推出自律公约
本报北京8月21日电 (记者杨召奎)8月20日,湖北武汉一女子发视频吐槽称,其8月10日骑完共享单车想还车时,即便骑到了系统划定的“运营区”后,仍提示“不在运营区内”,就连最初扫码的地方也无法归还,多次尝试无果,她只能交了10元的调度费。此后,相关话题登上微博同城热搜。今天,涉事共享单车方面对《工人日报》记者表示,该用户开锁的地点已在该车型的试点运营范围外,虽然用户扫码时APP已有弹窗提醒,但提示方式还应更醒目,目前已免除了该用户的调度费。
此前,也有不少网友吐槽共享单车存在“停在P点仍还车失败”“骑车5分钟,停车10分钟”等问题。除了共享单车之外,共享充电宝也存在“好借难还”的问题。
今年1月6日,消费者叶先生通过消协315平台投诉杭州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称其于1月5日上午10点左右在广州南站扫码租用该公司的共享充电宝,使用完毕后尝试归还,连续奔波寻找13个归还点,均因设备满载等原因而失败,不得不花费99元买下充电宝。投诉后,该公司与叶先生在线协商,并达成和解。
共享充电宝、共享单车作为重要便民设施,在大型商圈、交通枢纽、文旅景区等场景实现广泛覆盖,解决了用户的充电焦虑、出行“最后一公里”难题,然而“好借难还”问题也让很多消费者闹心。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今年一季度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统计显示,共享设备归还难等问题成为投诉热点。
对此,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应着力破解“好借难还”问题,让共享设备便民不添堵。
陈音江表示,共享单车和共享充电宝作为日常高频使用的便民服务,其设备归还系统本应稳定可靠、操作便捷,但当前暴露出的系统漏洞和管理问题等侵蚀了消费者的信任。建议相关部门建立健全共享经济领域服务标准,明确系统稳定性与透明性要求,对共享单车归还失败等投诉进行数据监测、技术分析和风险提示,建立企业信用评分与通报制度。针对充电宝“归还难”问题,应根据使用热度科学配置归还设备与充电站,合理控制空置率,让共享设备便民不添堵。
对此,一些地方也在积极采取措施破解共享设备“好借难还”问题。例如,8月20日,北京市消费者协会推出的《北京共享充电宝行业自律公约》明确,共享充电宝机柜应保证足够空位,确保消费者能及时现场归还。消费者因所在地归还网点少、机柜无空位等原因难以及时归还共享充电宝时,企业核实后应暂停计费。
《工人日报》(2025年08月22日 04版)
关健词:
责任编辑:杨娟
免责声明:九龙网内容来源于本网和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知,本网站将迅速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推荐阅读
2025年08月22日 14:51
2025年08月22日 14:47
2025年08月21日 14:42
2025年08月21日 14:36
2025年08月21日 10:41
2025年08月21日 10:35
2025年08月21日 10:30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云南网警 | | 滇公网安备 53050202000001号
电话:0875-2128698 传真:0875-2128698 投稿邮箱:516770808@qq.com 值班编辑QQ:516770808 广告投放:18287516758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业信息备案许可证:滇ICP备13003931号-2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营业许可证:530502100020697 云南网警ICP备案:53050203402011号
免责声明:九龙网内容来源于本网和互联网,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敬请在一周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本站新闻文章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