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贵阳3月26日电 (周燕玲)组团去山野寻鲜,解锁“自然盲盒”……时下,“打野”成为中国年轻人的春季新潮流。 “打野”一词原指电竞游戏玩家操控角色在野区清理怪物、掌控游戏节奏。如今,“打野”被年轻人赋予新的含义——挖野菜。中国首座获“国家森林城市”称号的城市贵阳市,森林覆盖率超55%,周边山林田野成为年轻人挖野菜的好去处。
图为李槿芳在贵阳市郊区采挖的折耳根。(受访者供图)
在贵州省贵阳市工作的“00后”李槿芳,参加过2次“打野局”,她的手机相册装满“春之味”:篮子里刚挖的折耳根沾着泥土,石板上摊开的野葱泛着翡翠般光泽。“挖野菜其实是在跟自然环境进行互动,不仅重拾童年乡野记忆,还能让人放松心情。”她说。
有研究表明,置身自然环境,能显著降低人体分泌的应激激素“皮质醇”水平,有助于缓解压力和焦虑。如今,李槿芳和朋友定期组队去挖野菜,并制成荠菜饺子、腊肉炒蕨菜、凉拌折耳根、野葱蛋饼等美食,用味蕾“丈量春天”。
24岁的王郡近期也热衷于“山野寻宝”,在贵阳市花溪区龙井村附近,王郡和朋友熟练地采摘刚冒头的蕨菜和折耳根,不到1小时背包已装满大半。挖野菜结束后,王郡和朋友还会到村里游玩,体验布依族拦门酒和竹竿舞,跟着布依族老人学习蜡染,品长桌宴等。
在王郡看来,从城市到乡野,组团挖野菜不仅休闲,也是种社交方式,“沿着乡间小路慢慢行走,大家一起劳作一起分享野趣,朋友间的关系也在进一步加深。”
如今,从贵阳到杭州,从上海到西安,组团去户外挖野菜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不少人除了在社交平台分享“打野”收获外,还分享野菜图谱、“打野”路线及相关攻略。
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所长邓小海认为,“打野”现象折射出现代年轻人对自然体验的深度需求,年轻人通过食物与土地建立连接,这种“可食用的春游”既传承了“不时不食”的传统智慧,又通过新媒体传播激活乡村经济。
“从露营爆火到‘公园20分钟效应’,再到如今的‘打野’热,正是越来越多年轻人将回归自然作为一种甩掉压力、缓解精神焦虑的方式。”邓小海也提醒,对于不认识或辨识不清的野菜应避免采挖,以确保自身的健康安全。(完)
关健词:
责任编辑:杨艳
免责声明:九龙网内容来源于本网和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知,本网站将迅速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推荐阅读
2025年03月26日 09:55
2025年03月25日 15:22
2025年03月25日 15:17
2025年03月25日 15:05
2025年03月25日 15:03
2025年03月24日 10:44
2025年03月24日 10:37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云南网警 | | 滇公网安备 53050202000001号
电话:0875-2128698 传真:0875-2128698 投稿邮箱:516770808@qq.com 值班编辑QQ:516770808 广告投放:18287516758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业信息备案许可证:滇ICP备13003931号-2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营业许可证:530502100020697 云南网警ICP备案:53050203402011号
免责声明:九龙网内容来源于本网和互联网,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敬请在一周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本站新闻文章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