逼捐吴京,究竟谁在吃“人血馒头”
警惕我们的情感慢慢被“庸俗化”。
《长津湖》热映中,票房一路攀升,正不断刷新纪录。欢呼之际,一小部分网友开始呼吁吴京捐款,认为其靠这部电影赚钱是“发爱国财”。还有一些网友认为这部电影是“消费志愿军”“吃人血馒头”,投资方应该捐出全部收入给志愿军老兵。
逼捐,似乎已经成为一种屡见不鲜的社会现象。荒唐的逼捐行为,实质是“爱国旗号”下典型的道德绑架;而给演员和制片方扣上“发爱国财”的帽子,实质是庸俗化倾向下的狭隘理解。
客观上看,《长津湖》确实票房可喜,但在逼捐者眼里,客观因素和主观意图似乎已被硬生生地剥离,只剩下了赤裸裸的金钱关系。他们一边认为爱国不应与赚钱挂钩,一边又坚定将捐钱与爱国画等号,这逻辑岂不感人?
尤需警惕的是,在这样的思维模式下,一些人正一步步地把家国情怀、亲情爱情、友善分享等高尚的情感变得“庸俗化”。
说到底,一些人或多或少被裹挟着,用金钱关系庸俗化地理解一些社会行为和社会关系。它让我们不愿轻易相信他人能心甘情愿地因为某种情感去做一些事,似乎总得“图”点什么。比如疫情最严重时期,走街串巷为武汉居民义务送药的吴悠,就有人说他“作秀”,有人说他“发国难财”。
人们遭受消费主义文化的侵蚀,于是开始习惯于用消费关系来理解世界。那些“一针见血”式地“洞穿”他人意图的行为,将一切关系简化为金钱关系的人,实际上已剥离了人最宝贵的情感部分,把人的理性与感性对立了起来。或者说,有的人已慢慢退化为不能理解深刻的、复杂的、崇高情感的人,却成为被金钱或消费这种单一思维“控制”的人。
语言是一种“魔咒”。当“发爱国财”“吃人血馒头”等论调在网上泛滥,它就容易由一种外在的观点,内化为个人意识,慢慢消磨人的情感。但人是高级动物,我们的理想是“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更需要以高尚的情操来对抗消费文化所带来的情感剥离、认知刻板和思维碎片。
所以,不妨用美的眼光看世界,多一点诗意情感,别简单地庸俗化一切关系,或者至少别随意“逼捐”他人。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评论员 黄静
关健词:
责任编辑:吴仁平
免责声明:九龙网内容来源于本网和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知,本网站将迅速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推荐阅读
2024年03月11日 14:42
2024年03月07日 10:11
2024年03月07日 10:02
2024年03月06日 09:29
2024年03月04日 16:43
2024年03月04日 10:22
2024年02月29日 17:16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云南网警 | | 滇公网安备 53050202000001号
电话:0875-2128698 传真:0875-2128698 投稿邮箱:516770808@qq.com 值班编辑QQ:516770808 广告投放:18287516758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业信息备案许可证:滇ICP备13003931号-2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营业许可证:530502100020697 云南网警ICP备案:53050203402011号
免责声明:九龙网内容来源于本网和互联网,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敬请在一周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本站新闻文章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