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外摘蘑菇“尝鲜”,浙江新昌一家六口中毒未脱离生命危险
因为吃了一锅从野外采摘的毒蘑菇汤,浙江新昌县一家六口接连出现剧烈腹痛、上吐下泻症状,被诊断为鹅膏毒肽中毒,造成肝脏等脏器损伤。澎湃新闻7月3日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了解到,为去除血液中的毒素,患者正接受血浆置换,仍未脱离生命危险。
6月28日清晨,姚女士的弟弟阿勇(化名)从郊外摘了不少新鲜蘑菇,用一些蘑菇煮面吃了,中午出现轻微头晕、呕吐。他还以为是中暑,当晚还把蘑菇送到姐姐家,一起“尝鲜”。
“新昌有吃野蘑菇的习惯,从山上采来的蘑菇最贵卖到150元一斤。”56岁的姚女士说,晚上她烧了锅鲜蘑菇汤,弟弟、丈夫、儿子、儿媳和外甥每人吃了三四朵蘑菇,她没舍得吃蘑菇,把汤拌饭喝了。次日凌晨,儿子、儿媳最先出现不适,剧烈腹痛、上吐下泻,姚女士和丈夫接着也出现相似症状。打电话一问,外甥也“中招”,弟弟的情况更严重,已有些意识不清。
六人立即赶往县人民医院,医生怀疑是毒鹅膏菌中毒,建议他们转至作为浙江省中毒急救防治中心的浙大一院治疗。阿勇因病情已危重,不具备转院条件,留在新昌医院进行血浆置换。
在浙大一院,患者被确诊是吃毒鹅膏菌后鹅膏毒肽中毒,肝功能出现异常。因鹅膏毒肽易溶于水,喝了大量蘑菇汤的姚女士中毒最重,被送进ICU,其他4人在急诊室抢救。
“目前还没有治疗毒蘑菇的特效药,为尽快去除毒素,五名患者人均置换血浆达到1500~1700毫升。包括留在新昌的患者,六人都还没有脱离生命危险,随时准备后续治疗。”浙大一院急诊科负责人告诉澎湃新闻,误食鹅膏菌后如果不及时就医,先会出现一两天类似肠胃炎的腹痛,之后症状消失,进入“假愈期”;一两天“假愈期”过后,病情会迅速恶化,出现肝功能异常等,最后导致多脏器衰竭。
澎湃新闻记者 陆玫 通讯员 王蕊
关健词:
责任编辑:杨健
免责声明:九龙网内容来源于本网和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知,本网站将迅速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推荐阅读
2024年03月11日 14:42
2024年03月07日 10:11
2024年03月07日 10:02
2024年03月06日 09:29
2024年03月04日 16:43
2024年03月04日 10:22
2024年02月29日 17:16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云南网警 | | 滇公网安备 53050202000001号
电话:0875-2128698 传真:0875-2128698 投稿邮箱:516770808@qq.com 值班编辑QQ:516770808 广告投放:18287516758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业信息备案许可证:滇ICP备13003931号-2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营业许可证:530502100020697 云南网警ICP备案:53050203402011号
免责声明:九龙网内容来源于本网和互联网,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敬请在一周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本站新闻文章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