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 保山
  • 云南
  • 财经
  • 股票
  • 基金
  • 家居
  • 聚焦
  • 产品
  • 科技
  • 手机
  • 教育
  • 考试
  • 健康
  • 药品
  • 旅游
  • 景点
  • 汽车
  • 新车
  • 房产
  • 综合
  • 地方
  • 娱乐
  • 图片
  • 滚动新闻

    “淘金村”被盗采矿山披绿“重生” 平谷黑水湾要变“金水湾”

    2019-06-26 17:08:54 来源:北京晚报 浏览次数:

       打眼儿放药炸山洞、碎石碾末儿过筛再提纯……虽然距离“禁采令”已有15年之久了,但平谷金海湖镇黑水湾村很多村民依然可以清晰地记得淘金炼金的全部步骤。

      黑水湾村是有名的“淘金村”,9成村民懂淘金。然而多年的采金行为却让黑水湾村北的大金山不堪重负,植被遭到破坏,碎石布满山林,河流受到污染……自2004年开始,金山全面禁采,平谷区近年来又通过自然修复和人工造林等措施,让黑水湾村的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如今的黑水湾村,苍峦叠翠,90%的森林覆盖率,宛如道道绿色屏障,绵延不绝。据悉,截至本月,该村又将完成2000亩平原造林工程。

      讲述

      凿山挖洞

      家家炼金月入过万

      别看村民老马今年已经72岁了,但声如洪钟、腿脚利落,老人说,这硬朗的好身板儿跟当年爬山采金的经历有很大关系。黑水湾村村北的山叫大金山,拥有丰富的金矿资源,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金山”,号称“万两黄金矿”。采金历史最早能追溯到唐代。当地人流传着一句话:“金山银山,也比不上黑水湾”,说的就是黑水湾的“富矿”。

      老马是土生土长的黑水湾人,他清楚地记得,上世纪80年代之后,村里掀起了一股采金潮。家家户户都有齐全的淘金工具,劳动力几乎都上山采金了,90%的村民都会淘金和炼金。老马当时开采的位置在村北3公里左右,每天天还没亮,他就扛着工具步行进山了。由于黑水湾村的金矿属于岩金,淘金者需要先开采出拥有含金量的岩石,进行破碎和球磨,最后再进行提炼,才能炼出金子来。

      淘金的第一步是开山洞,有经验的采金人要先确定位置,“看看哪儿的石头含金高,哪儿的低,不过有时候也白干,挖出来的就是普通石头。”老马说,早些年还都是徒手用锤子凿,到了后来就开始使用炸药了,站在村里就能清楚地听见北面山里巨雷般的爆炸声。炸出山洞之后,采金人还要往山体里挖巷道,为的是往更深的地方寻找金矿。老马也数不清,山体里到底分布着多少洞口和巷道,“总之多了去了,百十来个肯定有了。”如此开山破洞,不仅山体变得千疮百孔、碎石遍地,还直接威胁了采金者的生命安全。因为经常使用炸药,有的采金者被当场炸死或者炸残废,另外,爆炸产生的粉尘也让很多采金者患上了尘肺病,“那真的是在赌命啊。”

      炸出来的矿石需要进一步研磨。早些年,炼金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老马他们这些淘金者要把碎石背回家研磨。每次出门的时候,老马都会准备一个特别大的麻袋,完成爆破之后,就将碎石捡进麻袋。100多斤重的碎石压在肩膀上,有时候甚至能硌出血。到了后来,山里架起设备,形成了集开采矿料、破碎、球磨、炼金为一体的地下淘金工厂。

      老马饶有兴致地给记者介绍了自己的古法炼金技艺。碎矿石要先碾成黄豆粒大小的石头,再放到机器上研磨,“就像磨豆浆一样,最后出来的是灰色的泥浆。”然后用特制的工具把泥浆放在水中反复冲洗,未经提纯的“毛金”就会挂在这个工具上。最后再用火将这些“毛金”熔炼提纯,上千斤的矿石才可能提取出几克或者十几克黄金。

      “那时候村里没人出去打工,八九十年代,打工一个月才挣几十块钱,在村里淘金炼金,一个月就能赚几千上万块。”老马说,别看黑水湾村窝在山沟里,却是远近闻名的富裕村,“顿顿有肉吃,什么好买什么。”有村民说,在其他村的村民买肉都要掂量掂量钱包的时候,黑水湾村一天就能卖掉5头猪。

      转型

      “金盆洗手”

      挖山人变护林员

      然而,长年的盗采让大金山不堪重负,植被遭到破坏,碎石布满山林,河流受到污染……2004年,国家正式关闭了黑水湾村的金矿。“关闭金矿那年,我已经花3年打了一个采金巷道,眼看就要有收获了,真是赔了不少钱。”村民关宗友当年虽然心疼,但既然国家有了法律法规,他觉得就得遵守。当年关闭了金矿之后,他给工人发了工钱,解散了队伍,就再也没去过大金山了。

      今年70岁的关宗友是黑水湾村德高望重的采金“老把头”,2004年以前,他带领采金队走南闯北,采金手艺不仅名扬黑水湾,在内蒙古、吉林、密云、滦平等金矿区,也享有盛誉。虽然曾经在山上采过金,但老关也意识到,采金对生态的破坏太严重了,“那会儿没有人考虑将来,每天都在想赶紧挖到金子,就连山上的树都被砍掉做了巷道里的采金工具。”2004年以后,“金盆洗手”的关宗友,响应国家政策专心种树,收入虽远不及过去,但心里坦荡。用他的话说,再也不用提心吊胆地赌命了。

      42岁的村民关宝利也在2004年闭矿之后完成了转型。一进平谷区金海湖镇黑水湾村委会的大门口,记者就看见关宝利一手扶着腰走了出来:“老毛病了,自淘金时落下的病根,现在稍不注意就会扭伤,疼得厉害。”关宝利15岁的时候,辍学跟着家人上山采金,目睹了山体塌方、采金人跌落山崖等险情。2004年金矿封闭以后,绵延近20里的大金山在村民们的努力下重新披上了绿装,关宝利也当起了护林员。因为从小就上山淘金,对山里的路非常熟悉,他在护林防火的同时,也承担起巡查护矿的义务。每天他们都会去大金山巡查,看看封闭的矿洞是否有异样,决不允许有人再破坏大金山的生态环境。

      当时虽然金矿关闭了,但盗采的行为还时有发生,2016年5月,黑水湾还发生过矿区盗采矿难造成6死1伤的惨剧。对此,平谷区痛定思痛,全面向破坏生态环境违法犯罪宣战,一方面启动“安全生产、安全稳定,打击破坏生态行为、打击违法犯罪”的“双安双打”专项行动,一方面派专人把守,防止盗挖盗采。64岁的村民翟本成自那时开始就成了“看山人”。

      在黑水湾村森林防火检查站,记者见到一位身着黄色马甲的精瘦老人,拿着笔和本,一边登记进山人员姓名、单位、联系方式、进山理由,一边向通过卡点的司机叮嘱几句,他就是翟本成。翟本成说,从黑水湾进大金山会有3道卡,他是最后一道,每道卡点都有专人看守,防止不法分子从任何一个卡点进山。翟本成回忆,去年6月,有两名男子驾驶一辆摩托车,自称村里人,想进山务农,虽说前边两道卡口都已经做了登记,但老翟一眼就看出两人不是本地人,细心的他还发现两人携带了锤子和小铲子,非常可疑。“你们不走我就报警了。”老翟直截了当,把他们拦在山外,两名心虚的男子灰溜溜地逃走了。

      翟本成是土生土长的金海湖镇黑水湾村人,他说,自己的家就在这片大山脚下,他热爱这片大山,更深知自己工作的责任重大。他所负责的山场植被丰富,自从禁止盗挖盗采后,像鹿、野鸡、狍子等受保护的野生动物也多了起来。翟本成一年四季都与大山和森林为伴,像呵护自己的子女一样看护着森林。

      未来

      淘金入非遗

      黑水湾要变“金水湾”

      黑水湾村生态环境的转变来之不易,随着环境的变化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村民们普遍认为绿水青山才是真正的金山银山。如今的黑水湾村已经变成了生态村,油松、侧柏、山杨等灌木,一棵棵往山上种;山间平地、平原河谷,也种上了果树、杨柳,光秃秃的大金山一点点绿起来。自去年开始,全村实施2000亩平原造林工程,本月将完成生态林栽种。平谷区近期还在黑水湾设立了“金水湾生态教育基地”,着力将黑水湾打造成“金水湾”,党员和村民代表在大山下宣誓:将黑水湾变成金水湾,世世代代守护绿水青山。

      从“黑水湾”到“金水湾”,一字之差,背后却折射了生产方式的根本转变。

      据金海湖镇相关负责人介绍,生态教育基地落户黑水湾村之后,将对黑水湾村进行全面打造,包括挖掘文化和旅游资源、引入社会资本、开发高端民宿。值得一提的是,黑水湾村的淘金文化习俗已被列入平谷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还将利用原来的金矿开展古法淘金的展示和体验互动,未来游客可以参观金矿,模拟淘金过程,了解古法淘金术。” 届时,以关宗友为代表的黑水湾淘金文化习俗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群体,将作为讲解员带着游客追忆过往的采金生涯,讲述难忘的淘金故事。

      本报记者 叶晓彦

    关健词:

    责任编辑:赵远兰

    免责声明:九龙网内容来源于本网和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知,本网站将迅速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推荐阅读

      资金短缺、投资风险大、融资渠道单一、资金利用效率低是农村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如何引导资源、资本、资金“上山下乡”,让金融供给从外部“输血”到内部“

    2024年03月11日 14:42

      另据南宁吴圩国际机场介绍,春运期间,南宁机场完成运输航班近1.3万架次,旅客吞吐量超175万人次,与2023年春运同期相比分别增长约10%和22%。

    2024年03月07日 10:11

      “一些平台将劳动关系违规界定为信息交易关系或合作关系,或刻意隐蔽劳动关系,以此规避责任义务。”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副会长李孝轩委员表示。

    2024年03月07日 10:02

      据了解,作为进出海南岛的大通道,琼州海峡是中国最繁忙的水运通道之一,被誉为中国“黄金水道”。今年春运开始以来,车客运量持续处于高位状态,其中,旅客

    2024年03月06日 09:29

    2024年1月,引发全国网友“云看娃”的流量巨星——11个广西“小砂糖橘”来看企鹅巡游,开启全国各地“小代表”打卡极地公园的热潮。企鹅巡游看台连夜建造,企鹅巡

    2024年03月04日 16:43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今天(3月3日)是第11个世界野生动植物日,记者从国家林草局了解到,近年来,我国珍稀濒危物种数量实现稳中有升。其中,大熊猫野外种群

    2024年03月04日 10:22

    据悉,上思县人大常委会围绕生态环境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对相关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情况进行重点监督,开展生态环境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视察调研,增强政府及

    2024年02月29日 17:16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广告合作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保山市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举报电话:18287516758 0875-2202615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云南网警 | | 滇公网安备 53050202000001号

    电话:0875-2128698 传真:0875-2128698 投稿邮箱:516770808@qq.com 值班编辑QQ:516770808 广告投放:18287516758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业信息备案许可证:滇ICP备13003931号-2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营业许可证:530502100020697 云南网警ICP备案:53050203402011号

    免责声明:九龙网内容来源于本网和互联网,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敬请在一周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本站新闻文章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