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李国 实习生刘恩贝)员工与公司签订协议约定,竞业限制期内,只要不从事任何与公司相同或类似行业的竞争业务,即可领取竞业限制补偿金。员工李某采用虚假入职证明骗取原公司补偿,近日被法院判决退钱并支付违约金。
据了解,2022年1月,重庆渝中区某信息公司与员工李某签订竞业限制协议,约定李某于在职期间及劳动关系终止或解除之日起两年内,不得从事任何与公司相同或类似行业的竞争业务,如李某离职后履行竞业限制义务,某信息公司将按月支付补偿金;若李某违反竞业限制义务,除应全额返还已经支付的竞业限制补偿金外,还应支付违约金。
其后不久,李某离职,并向原单位报告已在某商贸公司重新就业。某信息公司按照约定,遂陆续向其支付了15个月的竞业限制补偿金。后来,某信息公司发现,李某实际入职的并非某商贸公司,而是与公司有竞争关系的某科创公司,遂经劳动仲裁后诉至渝中区人民法院。
一审法院查明,某科创公司与某信息公司存在竞争关系,且李某实际入职某科创公司。其行为违反了其与原用人单位签订的竞业限制协议约定的义务,遂判决李某全额返还某信息公司向其支付的竞业限制补偿金并支付约定的违约金。
李某不服一审判决,提起上诉。近日,重庆五中院二审认定李某违反竞业限制义务,一审判决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应予维持。截至目前,该案判决已生效并履行完毕。
“劳动者应遵循诚实信用原则和竞业限制约定,如实向原用人单位报告新入职情况,否则应承担侵害用人单位公平竞争权的民事责任。”该案审理法官说,为证明李某离职后报告的在某商贸公司重新就业情况属实,李某应举证证明其与某商贸公司劳动合同的实际履行情况,如工资流水、工作安排、考勤管理等证据,而李某未能举示相应证据,因此应承担不利法律后果。
关健词:
责任编辑:杨艳
免责声明:九龙网内容来源于本网和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知,本网站将迅速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推荐阅读
2025年08月14日 16:13
2025年08月14日 16:12
2025年08月14日 16:11
2025年08月14日 16:09
2025年08月14日 16:05
2025年08月14日 16:03
2025年08月14日 16:01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云南网警 | | 滇公网安备 53050202000001号
电话:0875-2128698 传真:0875-2128698 投稿邮箱:516770808@qq.com 值班编辑QQ:516770808 广告投放:18287516758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业信息备案许可证:滇ICP备13003931号-2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营业许可证:530502100020697 云南网警ICP备案:53050203402011号
免责声明:九龙网内容来源于本网和互联网,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敬请在一周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本站新闻文章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