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追踪】
◎本报记者 王姗姗
近期,有网友称因开通了手机NFC功能,钱在不知不觉间被盗刷了。提供生活便利的NFC功能真是不法分子“提款机”?人们应该如何有效防范此类事件?就此,科技日报记者日前采访了相关技术专家和法律学者。
NFC不“背锅”
NFC是近场通信技术(Near Field Communication)的英语缩写,是一种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允许设备在短距离内进行数据交换。由于安全性较高,NFC技术被广泛用于手机支付、身份识别、数据传输等多个领域。以常见的手机支付功能为例,用户在手机“钱包”应用中添加银行卡并开通NFC功能后,只需将手机靠近支持NFC支付的终端设备,便可轻松完成支付,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记者注意到,近期网络上有2起因使用手机NFC功能进行银行卡支付操作,而被不法分子盗刷钱财的事件,引发广泛关注。一名男士在自称是航空公司客服人员的指示下,下载了名为“NFO-X”的软件,并使用手机NFC功能进行银行卡支付交易,最终被骗近10万元。无独有偶,另一名女士也在相同套路下,下载了陌生软件,开启手机NFC支付功能,同时允许骗子远程操作自己的手机,最终被转走了银行卡里的钱。
“上述两起钱财盗刷事件,与开通手机NFC功能并无直接关系。盗刷原因主要是当事人严重缺乏IT安全方面的知识,轻信陌生人的话,下载来路不明的手机应用,甚至开启了屏幕共享功能允许陌生人操控自己的手机,最终导致财产遭受损失。”重庆大学计算机学院副教授尹云飞进一步说,如果只是手机开通了NFC功能,不法分子想盗刷,需要近距离接触目标对象的手机,或破解目标对象手机里NFC密码后,“复制”一张虚拟NFC卡片进行支付等操作。但无论哪一种方法,在技术上都很难实现。况且当一部陌生手机靠近时,大多数人都会有所警觉。
“‘锅’不能让NFC来背。在上述案件中,不法分子利用的是用户对手机NFC功能的误解和警惕性不足。NFC技术采用了独特的加密算法,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对关键信息如银行卡号、交易金额等进行多重加密,使得外部人员难以窥探和篡改数据。与其他远距离通信技术相比,NFC技术传输距离短,信号被拦截或设备被入侵的可能性低,且通常搭载加密技术,具有传输速度快、安全性高的特点。”尹云飞补充道。
提高安全使用意识
在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教授孙莹看来,如果有不法分子强行破解他人手机NFC支付密码盗刷钱财,该行为可能涉嫌构成盗窃罪、诈骗罪。除此之外,发卡银行应根据银行卡的种类、交易类型、支付金额等,采用安全的持卡人身份认证方式,保证持卡人用卡安全。如果出现伪卡盗刷交易或者网络盗刷交易,或发卡行未经持卡人同意单方开通网上支付功能等导致持卡人银行卡被盗刷,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银行卡民事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相关规定,发卡行也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那么,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防范在使用手机NFC功能时钱被盗刷呢?
孙莹建议,首先,个人应提高安全意识,妥善保管银行卡、密码、验证码等身份识别信息、交易验证信息;尽量不开通免密支付功能,并设置复杂且不易被破解的支付密码,例如密码长度应在8位以上,包含数字、大小写字母以及特殊字符,同时启用指纹、面部识别等生物识别验证方式,以增加支付安全性;还要定期查看银行卡交易记录,一旦发现异常,应立即拨打银行客服电话冻结银行卡,并报警处理。
其次,个人应在官方、正规的应用程序和支付场景中,使用手机NFC功能,切勿下载不明来源的软件,尤其不能给陌生人开通屏幕共享或远程协助等功能,让不法分子有可乘之机。“在下载应用时,务必从手机官方应用商店获取。这些平台对上架应用有严格的审核机制,能在一定程度上保障应用的安全性。同时,对于一些来路不明的链接,如短信中包含的奇怪链接,不要轻易点击,以防被诱导下载恶意软件。”孙莹补充道。
最后,在使用NFC功能进行支付时,个人应仔细确认支付页面的网址、界面等是否正规,避免进入虚假支付页面。若不使用NFC功能,要及时将其关闭,尤其是在公交、地铁、商场等人员密集的场所使用时。
关健词:
责任编辑:贺国华
免责声明:九龙网内容来源于本网和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知,本网站将迅速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推荐阅读
2025年03月13日 15:54
2025年03月13日 15:51
2025年03月13日 15:44
2025年03月13日 15:16
2025年03月13日 15:10
2025年03月13日 15:04
2025年03月13日 15:03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云南网警 | | 滇公网安备 53050202000001号
电话:0875-2128698 传真:0875-2128698 投稿邮箱:516770808@qq.com 值班编辑QQ:516770808 广告投放:18287516758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业信息备案许可证:滇ICP备13003931号-2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营业许可证:530502100020697 云南网警ICP备案:53050203402011号
免责声明:九龙网内容来源于本网和互联网,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敬请在一周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本站新闻文章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