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 保山
  • 云南
  • 财经
  • 股票
  • 基金
  • 家居
  • 聚焦
  • 产品
  • 科技
  • 手机
  • 教育
  • 考试
  • 健康
  • 药品
  • 旅游
  • 景点
  • 汽车
  • 新车
  • 房产
  • 综合
  • 地方
  • 娱乐
  • 图片
  • 保山新闻

    永昌锔瓷:在裂痕中绽放新生的非遗技艺

    2025-08-26 10:36:06 来源:保山发布 浏览次数:

      在位于保山城南盛世的永昌锔瓷工作室里,午后阳光透过窗棂,斜落在一排修复完好的瓷器上。赵飞军正俯身对着一盏青花茶杯,指尖捏着一枚细如发丝的铜锔钉,金刚钻在瓷面轻轻旋转,细屑如星子簌簌落下。杯沿那道曾横贯器身的裂痕,即将在他手中“长”出几片“金枝玉叶”——这是他为一位台湾藏家修复的藏品,也是永昌锔瓷在千锤百炼中的又一次新生。2025年3月,当“永昌锔瓷”四个字出现在第六批保山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上时,这位从茶人转身的锔瓷匠人,指尖的温度与器物的裂痕早已相融共生。

       茶香里的匠心伏笔

      赵飞军的指尖与“器物”的缘分,最早浸在云南的茶香里。

      作为一个云南人,他自小在茶山云雾里闻着茶香长大,在四川当兵的岁月,又让他见识了川人“盖碗茶里泡光阴”的讲究。1994年退伍后,跑运输、做珠宝的日子里,茶始终是他行囊里不变的牵挂。1997年,堂姐在怒江六库的新市场发来邀请,他几乎没犹豫就选择了茶生意——卖茶叶的同时兼做茶具批发,那些素白的瓷盏、温润的紫砂,在他眼里早已不是普通器物,而是“装着山水与光阴的容器”。

       为了读懂这些“容器”,他成了书斋里的“夜行人”。为弄清一款古茶具的窑口,他能抱着《中国陶瓷史》读到天微亮;为理解茶器与茶汤的呼应,他跑遍云南各大茶山,在茶农的火塘边听“土道理”。2004年,他凭着这份痴迷被推荐加入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成为中国首批茶艺师,同年在保山城南盛世开门店,茶桌与茶具陈列得像一场微型展览。“茶与瓷从来都是一对知己,茶性温润,瓷质通透,少了谁,都少了三分滋味。”那时的他还不知道,这份对“器物之美”的执念,会在多年后引他走向另一扇非遗之门。

        四代手艺里的锔瓷密码

      改变发生在一个寻常午后。店里一个装水果的瓷盘被碰掉在地,一破两瓣,边缘还磕出个指甲盖大的缺口,赵飞军拎着碎片要扔,父亲一把拦住:“慌啥?补补还能用。”他这才发现,平日里沉默寡言的父亲,竟从工具箱里翻出了细小的铜钉和金刚钻。

      父亲的手指带着老茧,捏着碎片轻轻对齐,钻尖在瓷盘边缘游走,细小的瓷粉落在掌心。“你老祖是马帮的锅头。”父亲的声音混着钻头的轻响,“当年你老祖结识了江西的一位小炉匠并和他学习了锔瓷手艺,后来又把这门手艺传给了你三公,再后来你三公又传给了我,要不是你公进了供销社,这手艺足够养一大家子。”铜钉敲进细孔的瞬间,缺口竟稳稳合住,像从未破损过。

       那天,赵飞军站在父亲身后,看了整整两个小时。父亲补好的不仅是瓷盘,更是一段差点被时光掩埋的家族记忆——从马锅头的行囊到养家糊口的饭碗,这门叫“锔瓷”的手艺,在赵家三代人手里打了个结。后来他翻遍史料才知道,这门被老话“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形容的技艺,最早能追溯到明朝:当景德镇的高岭土瓷器带着“白如玉、明如镜”的身姿走进寻常百姓家,碎了舍不得丢的瓷碗、裂了放不下的茶壶,催生出走街串巷的锔瓷匠人。直到20世纪70年代,随着工业化器皿普及,这门手艺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老祖赶马时补的碗,装过怒江的水;阿公藏的锔钉,带着供销社的锈。”赵飞军摩挲着父亲留下的那把金刚钻,木柄上的包浆亮得发暖,“这些碎片里,藏着的是日子啊!”

       五道工序里的美学革命

      找碴、捧瓷、打孔、上钉、密缝——这是锔瓷的五道古法工序,也是赵飞军最初拜师学艺时抄下的“入门课”。但在他手里,这门“补破碗”的手艺,早已跳出了“能用就行”的实用框架,长成了“裂痕生花”的美学艺术。

      找碴时,他不像老匠人那样只看“能不能拼上”,而是蹲在灯下观察裂痕的弧度:“你看这道纹,像不像澜沧江的支流?顺着它走,就能找到最自然的修复方向。”捧瓷环节,他用浸过茶油的棉纸包裹碎片,既防磨损又增黏性,“茶油养瓷,就像给伤口敷草药,得温柔。”最见功夫的是打孔,他改良了祖传的金刚钻,在钻头上加了个细小的铜套,转速慢了三成,却能在0.5毫米厚的瓷壁上打出深浅一致的孔,“力道要像揉面团,太轻粘不住,太重就碎了。”

       上钉与密缝,更是他的“化腐朽为神奇”之处。寻常锔钉多用铜铁,他却试过银、金甚至一些特殊材料:给一个茶盘补裂痕,他把铜锔钉打成竹叶形状,沿着裂纹排列,远看竟像画家用淡墨添的几笔;给一只摔了缺口的茶杯补边,他顺着缺口磨出了荷叶的弧度,让原本的残缺成就了“荷风送香”的别致。

      工作室的展柜里,“‘荷’气生财”“‘红’运当头”“问道”等作品静静陈列。一颗保山出产的优质南红珠子镶嵌的盖碗让一个原本平淡无奇的杯子生出灵韵;一个“北斗七星”的巧思让一个茶罐有了不一样的意蕴。

      这些年,通过对锔瓷技艺不断深入的学习以及四处拜师、交流,赵飞军对“锔瓷”有了更加艺术化和个性化的理解。在日复一日的精进中,很多破损的瓷器在他手中变废为宝,有了极高的审美价值和传承价值。

        从保山到两岸的情感纽带

      “赵老师,我那只醴陵瓷碗进展如何?”一位浙江的客户这天又发微信来询问。这是三个月前从杭州寄来的物件,主人说那是奶奶留给他的,“补好它,就像奶奶还在身边。”

      这样的嘱托,赵飞军每年要接上百件。广东的茶商寄来摔裂的宜兴紫砂壶,台湾的收藏家托人带来民国的德化白瓷瓶,甚至有年轻人寄来摔碎的网红奶茶杯——“那是初恋送的,哪怕不能装水,想留个念想。”他从不拒单,只是每月最多只接十几件,“每件都要走心,急了就出不了活。”

        “每一件曾‘受伤’的器物大都是纯手工产品,在它们诞生之时便已携带着匠人匠心,而当它们被转手赠送或被收藏时,又添了一份人与人之间的情谊,坏了后,人们的心情自然是不舍。”有一次修复一只从怒江寄来的土陶碗,碗身裂成四块,里侧还留着模糊的孩童手印,赵飞军认出那是福贡县的黑陶,赶紧联系当地朋友打听,才知道是位傈僳族老人的嫁妆,“她女儿说,妈妈总摩挲着碗说‘这是我嫁过来时带的’。”他没上锔钉,而是用当地的树漆混合糯米粉填补裂痕,外侧用红藤编了个花纹套,“老人眼神不好,藤套防烫,也像给碗穿了件新衣裳。”寄回去时,老人的女儿拍来视频:老人抱着碗笑,说“比刚嫁过来时还好看”。

      这些年,赵飞军带了6个徒弟。他不要求徒弟“死守古法”,反倒鼓励他们学设计、玩新媒体。徒弟们跟着他学打孔、上钉,也学着在直播里讲锔瓷故事。

        非遗名录里的新生

      今年,赵飞军的女儿刚从北京理工大学设计专业研究生毕业,考取了博洛尼亚大学计算机与艺术交叉专业的博士。赵飞军坦言,审美思维能极大地提升人们对事物更深层次的琢磨和理解,他自女儿小时就有意培养她的艺术思维,也希望更多家长可以如此。“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要多看美好的风景,美好的事物,才能拥有一个美好的心性。”赵飞军说。

      “非遗不是放进博物馆的标本,而是要在生活里活起来。”这些年,赵飞军陆续在板桥青龙街、腾冲和怒江推广他的茶叶文化和陶瓷修复艺术。永昌锔瓷的故事,不止于“补好一只碗”,它补的是岁月里的遗憾,续的是手艺里的文脉。而那些在裂痕中绽放的“花”,正是非遗最动人的模样:它活在当下,也走向未来,是时光与匠心共同刻下的岁月勋章。

      文:蒋 蕾;图:范南丹

    关健词:

    责任编辑:钱昌

    免责声明:九龙网内容来源于本网和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知,本网站将迅速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推荐阅读

      在位于保山城南盛世的永昌锔瓷工作室里,午后阳光透过窗棂,斜落在一排修复完好的瓷器上。赵飞军正俯身对着一盏青花茶杯,指尖捏着一枚细如发丝的铜锔钉,金

    2025年08月26日 10:36

      保山市防汛抗旱指挥部  关于解除防汛IV级应急响应的通知  各县(市、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市防汛抗旱指挥部成员单位:  根据市防办组织气象、水文部门会

    2025年08月26日 10:33

      酒后的一时嘴馋  竟让六人落网  昌宁县公安局成功破获一起  虎头蜂蜂蛹被盗案件  抓获犯罪嫌疑人6名  ↓↓↓  事发当日凌晨1时许 

    2025年08月26日 10:31

      政协保山市第五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   第十六次会议人事事项   (2025年8月20日政协保山市第五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   第十六次会议通过)

    2025年08月22日 14:56

      保山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免名单  (2025年8月21日保山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  一、根据保山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25年08月22日 11:32

      8月14日,隆阳区造血干细胞血样采集点在保山市第二人民医院体检中心正式挂牌启用。

    2025年08月21日 15:31

      中新网保山8月21日电 (凌玲)28名来自缅甸的华裔青年近日在云南保山完成一场特殊的“逐梦之旅”,在以咖啡为媒的培训交流活动中,让中缅“胞波”情谊在技能学

    2025年08月21日 10:29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广告合作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保山市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举报电话:18287516758 0875-2202615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云南网警 | | 滇公网安备 53050202000001号

    电话:0875-2128698 传真:0875-2128698 投稿邮箱:516770808@qq.com 值班编辑QQ:516770808 广告投放:18287516758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业信息备案许可证:滇ICP备13003931号-2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营业许可证:530502100020697 云南网警ICP备案:53050203402011号

    免责声明:九龙网内容来源于本网和互联网,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敬请在一周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本站新闻文章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