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聚焦技能型人才培养 为推动保山高质量跨越发展贡献人社力量(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一把手谈人才)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要求“要把建设战略人才力量作为重中之重来抓”,立足基层实际,支撑产业发展、促进创新创业、推动社会发展的技能型人才,就是于保山经济社会发展而言的“战略人才”。未来保山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夯实经济社会发展基础,加快高质量发展步伐,必须抓好技能型人才这个“重中之重”,围绕“十四五”规划、乡村振兴等中心任务打造一批一流技术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
一、把握形势任务,切实增强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使命感
技能型人才对社会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从发展全局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才是第一资源,是富国之本,是兴邦大计。要在全社会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激励广大青年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健全发展先进制造业、振兴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促进传统制造业优化升级,加快发展新兴产业,必须把技能型人才作为强大支撑。从全省要求看,云南省委、省政府对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高度重视,专门提出了人才引领的发展目标,实施技能强省战略,深化技能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出台《关于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的实施意见》《关于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的实施意见》《云南省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19—2021年)》等一系列政策,形成了具有本土特点、区域竞争力的技能人才政策体系。落实这些目标和要求,必须把技能型人才培养作为基础工程。从保山实际看,省委、省政府站在推动全省建设发展战略全局的高度,对保山提出“努力成为世界一流‘三张牌’示范区、兴边富民示范区、国际文化旅游胜地”的发展定位。围绕“绿色能源牌”“绿色食品牌”“健康生活目的地”和先进制造业、文旅康养业、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四个千亿级”以及现代种养业、数字经济、现代物流、绿色化建、轻工纺织、生物医药“六个百亿级”重点产业发展需求,必须把技能型人才队伍作用发挥作为有力保障,打好聚才育才“组合拳”。
二、认清问题特点,着力强化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责任感
目前,全市技能型人才呈现三个特征。一是专技人才总量在不断增长。截至2020年,全市专业技术人才有44834人,较2016年的42092人增长了6.5%。通过专业技术人员评审晋升中高级职称3118名。二是队伍总体结构在逐步优化。目前全市有正高级职称331人,副高级职称11162人,中级职称16450人,初级职称14118人。建有2个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2个国家级大师工作室,15个首席技师工作室,10个专家基层科研工作站。三是培养力度不断增强。2016年至2020年,全市完成高技能人才认定及晋级共计7730人。五年来,平均每年完成省下达年计划任务数的2倍以上。
但从全市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发展的实际来看,也存在三个方面的突出问题。一是技能水平总体不高。高等职业院校及技工院校所培养的技能型人才持有相关职业证书,但缺乏实训基地的锻炼环节,进入用人单位初期仅能胜任学徒工或见习生,与高级技能人才标准还有一定差距,无法在短时间内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人才作用,成长为技术骨干和技术能手还需要较长的培养周期。二是人才与产业发展匹配不准。保山人才与产业发展融合不够,特别是围绕保山“两区一地”发展新目标,亟待培育的优势领域专业人才严重缺乏,“供给端”与“需求端”对接不准。比如,我市工贸园区目前有60多家企业,用工人数约10000余人,技能型人员用工占比约20%;保山隆基硅材料有限公司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达30%左右。三是促进人才发展的氛围环境不优。从氛围上看,围绕“人才链”构建“服务链”合力不够,“火”的宣传和“奖”的力度不足;从政策环境上看,培养人才、重用人才的良好政策体系需要进一步加强;从发展环境上看,让各方面人才充分发挥才能的舞台不够大,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动局面尚未形成。
三、厘清工作思路,不断提升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针对性
2021年春节前,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并亲临保山,为保山发展指明了方向。做好新时代保山技能人才工作,必须强化第一资源这一定位,突出制度机制这一关键,发挥助力发展这一效能,抓住机遇、迎难而上,为推进保山高质量跨越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一)着力破解四个短板。一是破解高技能人才引进“缺量”的短板。在人才队伍引进上出实招,深入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培养支持计划等重大人才项目计划,科学编制发布急需紧缺人才目录,加大高技能人才引进力度。二是破解专业技术人才“缺质”的短板。在激发创新活力上见成效,加强专家基层科研工作站、技能大师工作室等载体建设,找准人才发展与产业发展的“最大公约数”。围绕保山4个千亿级产业、6个百亿级产业战略布局需求,把人才链建在科研创新链、产业链上,继续摸清人才底数,因地制宜夯实人才根基,确保人才建设与各产业、各区域发展同频同步。三是破解本土人才培育“缺肥”的短板。建设好本土人才数据库,充分运用好本土人才资源,大力培养“乡土”人才,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在政策引领、感情感召、经济支持上形成强效引力。四是破解引才用才“缺台”的短板。充分运用全市13个省级创业平台、9个市级创业平台以及企事业单位和园区企业平台,为高技能人才提供才能展示的空间和平台。按照“丰富业态—配套上下游—形成产业链”的设计原则,通过政策扶持、奖励补贴、市场开发等措施,充分释放市场主体动能,鼓励和引导本地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入驻,积极对接引进国内外人力资源服务企业落户园区,形成规模聚集、链式衔接的效应,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培优培强龙头企业。
(二)着力发挥四个作用。一是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作用。大力弘扬工匠精神,认真落实“技能云南”行动,紧盯产业升级发展所需,全力支持企业大规模开展职工技能培训,建立健全技能提升绩效评价机制,完善目标绩效管理,切实培养一批“需求导向”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产业工人。二是充分发挥培训主体作用。加强“政—企—校”合作,围绕筹建保山职业技术学院,整合全市2个“国家技能大师工作室”、15个云南省“高层次人才培养支持计划—首席技师(技能大师工作室)”等各类资源,搭建面向南亚东南亚技能培训中心,实现政府、企业、院校、社会、个人五方共赢。三是充分发挥社会资源作用。按照“企业提单、政府列单、群众选单、机构接单、政府买单”的培训模式,培养造就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数量充足的技能人才队伍。四是充分发挥职业院校基础作用。坚持面向实践、强化能力,统筹职业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的结构和层次,协同推进产教深度融合,构建政府统筹管理、行业企业积极举办、社会力量深度参与的多元办学格局。增进与杭州技师学院合作交流,推进政校合作、校校合作、校企合作取得实质性进展。
(三)着力优化四个保障。一是优化机制保障。始终坚持重品德、重能力、重实绩、重贡献的导向,贯通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通道,最大限度激发人才活力和释放发展动能,打造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大军。积极探索建立人才、智力、项目相结合的柔性机制,按照“招商与招才并举、引资与引智并重”的思路,摒弃传统模式下单线引才、单纯招商的“单一供给”,推动人才、团队、资金、项目、技术引进互联互促。二是优化基础保障。保山要打造“两区一地”,需要大量的技能人才,从当前本土技能人才培养的效率来看,仅仅依靠本地“自主供给”远远不够。运用好“红色劳务”这一有利模式,继续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力度和组织化程度,让沿海城市企业培养技术工人,进而反哺保山发展。同时,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进一步拓展信息化服务、线上职业教育、网络技能培训等培训渠道,加快与澜沧江—湄公河区域、南亚东南亚国家的技能培训需求对接,为“一线两园”、跨境经济合作区、中缅经济走廊等境外经济合作提供技能人才保障。三是优化品牌保障。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聚焦“一技促就业、稳岗位、增收入”的目标,打造“一县一业”“一村一品”,形成类别多样、分布广泛、各具特色、产技融合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发展模式。结合各县(市、区)独特的产业资源优势,全链条重塑咖啡产业,做大做强昌宁红茶、龙陵石斛、肉牛等产业,调整优化培训项目,把培训课堂延伸到一线,不断满足劳动力和用工企业多元化、个性化技能需求,推动“民工经济”向“技工经济”转变。四是优化环境保障。深入贯彻中央人才工作会及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改革增活力,强化“服务”理念,让党管人才真正落实到“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的本质上来,在全社会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积极选树、广泛宣传各类优秀人才,特别是基层一线工作者和创新团队典型,切实营造“敬才爱才惜才”的浓厚氛围。
(作者:赵丽惠 系保山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
关健词:
责任编辑:张杨军
免责声明:九龙网内容来源于本网和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知,本网站将迅速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推荐阅读
2024年03月11日 10:24
2024年03月11日 10:00
2024年03月10日 10:24
2024年03月10日 10:18
2024年03月10日 10:16
2024年03月10日 10:15
2024年03月10日 10:12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云南网警 | | 滇公网安备 53050202000001号
电话:0875-2128698 传真:0875-2128698 投稿邮箱:516770808@qq.com 值班编辑QQ:516770808 广告投放:18287516758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业信息备案许可证:滇ICP备13003931号-2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营业许可证:530502100020697 云南网警ICP备案:53050203402011号
免责声明:九龙网内容来源于本网和互联网,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敬请在一周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本站新闻文章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