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西粮仓”与“粮书记”
杨善洲在隆阳,首要的贡献在于大抓农业、大办样板,大干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广农业科技、推行良种、良法,改水、改田、改种、改肥,引进了西南175、台北8号、163等水稻新品种和778、980、茶苹果、风麦等小麦新品种,培育出了京国92水稻新品种,取代了老品种。开展土地治理,进行条田改造、客土培肥、沟路配套、兴修水利等改善生产条件。总结推广了“三带九行”、“拉线移栽”、“拉线条播”和“田平、土细、沟直、菜园化”等新技术,彻底改变了“满天星”的传统种植方法。同时探索总结出了试验、示范、推广结合,点、线、面结合,领导干部、科技人员、群众结合“三结合”等工作方法。1966年阎红彦在隆阳召开全省农业生产现场会;1973年,北汉庄小麦亩产达到500公斤以上,水稻亩产达到700公斤以上,使原来缺粮的保山在他的带领下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的粮食增产奇迹、最终成为了全国赫赫有名的“滇西粮仓”,杨善洲也被誉称为“粮书记”,解决了隆阳群众“有饭吃”的问题;1980年国务院在隆阳召开了全国农业工作现场会议,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田纪云同志说:“走遍全国,小麦最好,就看两保:一是河北保定,二是云南保山(隆阳)。”时至今日,保山市隆阳区的水稻种植面积依然保持21万亩,粮食生产核心示范区水稻高产样板示范产量依然保持全国领先水平,水稻单产居云南省之首。
从“有饭吃”到“有钱花”
杨善洲在改革开放之初,积极推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解决群众的收入问题,经过深入调研,提出了“长抓林,短抓牧,不长不短抓果树,当年抓好粮、工、副”的发展思路,确定了发展乡镇企业两条原则:“一是要立足本地资源;二是要着眼群众致富。”他率先提出保山地区加快小集镇发展的改革思路和措施,在全国率先探索和推进小城镇建设,发展多种经营,发展多种经济,培育非公有制经济,建成一大批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地方工业企业和特色鲜明、经济活跃的小集镇,使当时的保山涌现出了新华肥皂厂、新华皮鞋厂等一批有影响力的企业,探索解决了隆阳群众“有钱花”的问题。
“采茶姑娘”与“万亩茶园”
1982年,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应日中农交邀请,派遣江西、贵州、云南的30余名青年作为第三批学员赴日学习,开展中日友好文化交流及茶技学习。保山分到1个名额,杨善洲老书记向省里又争取了1个名额。这两个名额,一个给了昌宁右甸公社茶场社员李洪昌,一个给了20岁高中毕业后在北汉庄李家山茶场上班的方丽春姑娘。1983年,老书记驻村蹲点西河,召开了保山地区茶叶种植工作现场会,从西河村开始连片发展茶叶种植,并把“保山地区茶办”搬到了西河村办公。同时,通过市直部门挂钩联系西河村,实行“分块”责任制,每个单位负责5亩左右茶园。为了让群众掌握更多的种茶技术,老书记让茶办的干部带着西河村干部、13个大队长“走出去”,去西双版纳大渡岗茶厂参观学习种茶、采茶、加工等技术。待到茶叶采摘时节,老书记又把周边临沧凤庆的采茶技术“请进来”,让凤庆的采茶姑娘教西河村的群众采茶。1986年,隆阳区形成了南起板桥孟官,北至瓦窑阿石寨,东至板桥秋山,西至板桥李家寺的1.2万亩茶园。1987年,在老书记的鼓励、支持下,西河村建立了小西河和大西河两个茶厂。目前全区共有茶园面积6.32万亩,投产茶园面积4.2万亩,建成茶叶初制所24个,茶叶企业3个,共产干茶2622.1吨,实现农业产值8742.5万元,工业产值10028万元。
“吃水不忘挖井人,幸福不忘老书记”
1979年,杨善洲到水寨调研时,提出了“山区要致富,多种茶和树”口号,为此,水寨乡积极响应该口号,大兴林木,造就了今天森林覆盖率达80%的生态氧吧,丝绸古道上的绿宝石——海棠。水寨乡充分利用该乡海棠村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在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上,立足于“靠山吃山,以山养山”的原则,大力发展果松、核桃、花椒、山葵、林下种植、养殖、山区休闲旅游等绿色产业,走出了一条适合山区实际的可持续发展的路子,成了杨善洲老书记早年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探索。海棠洼的井盖上,群众刻下了一句话:“吃水不忘挖井人,幸福不忘老书记。”
杨善洲与“小粒咖啡”
1980年10月,杨善洲到芒宽公社,听说一位叫朱自祥的社员种植咖啡成了“冒尖户”,曾为此挨过批斗。杨善洲来到朱自祥家,摸着咖啡树对他说:“你家6口人,光是咖啡收入差不多就有2000元,再加上其他经济收入,已提前达到小康水平啦!你这个典型我们要马上推广。”看到杨善洲放手让群众搞多种经营,有同志劝他:“还是慢慢来,搞四平八稳的事不会吃亏,书记的位子才坐得稳。”杨善洲回答:“群众思变,群众思富,我们还能再拖后腿吗?如果想什么吃亏、乌纱帽之类的事情,就决不是共产党的干部!”杨善洲通过调研提出,要大力发展经济作物,增加农民群众的收入。他亲自来到地处怒江河谷的保山芒宽公社鼓励支持农民种植咖啡,在保山大力推广咖啡种植,保山的小粒咖啡在1980年的全国咖啡会议上获得“全国咖啡之冠”的美誉,当年国务院将保山列为国家咖啡生产基地之一,如今云南保山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优质小粒咖啡基地,小粒咖啡也成为云南保山着力打造的重点产业,保山小粒咖啡畅销中外。
杨善洲是北汉庄的“包青天”
1983年7月,农民杨春兰因为买卖猪被冤枉。杨春兰向地委申诉后,杨书记在申诉信上批示:“请地委工作组的同志认真调查、核实此事,我们不能随便冤枉了一个农民,他们过日子不大容易。调查结束后,迅速告知本人!”后经过工作组查明真相后,为杨春兰恢复了名誉。
80年代初期,地委在北汉庄设经济项目实验区,北汉庄当时的支部书记叫万朝仪,他觉得有些经济项目不适宜在农村开展,有人建议撤换万朝仪。杨善洲书记安排专人调查后,觉得万朝仪是尊重科学事实的,不仅没有撤换万朝仪,后来还提拔任用了他。万朝仪在日记里说:“为人要学杨善洲,为官更应学杨善洲!”
“喊哑嗓子不如做出样子”
杨善洲同志一生以“放下官架子,甘当普通人,不做救世主,甘当铺路人”为座右铭,无论是在县委工作时,还是在保山地委任保山地委副书记、地委书记时,他都与群众一起“同吃、同住、同劳动”,与群众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杨善洲在1975年1月的工作笔记中写道:“凡是农田建设上得快的单位,都有一条重要经验:领导上前线,亲自带着干。这是最有效的指挥。正如有的干部说:‘一天讲得磨破嘴,不如自己流汗水’、‘喊哑嗓子不如做出样子’,这个体会很实在。不然的话,指标再先进,口号再好听,领导不下去,也是老和尚念经,群众是不感兴趣的。”
1977年春耕时节,担任地委书记才3个多月的杨善洲到北汉庄主持召开水稻栽插样板现场会,当时大多数的基层干部和群众还不认识杨书记。当地委的吉普车在田边的机耕路停下后,几名基层干部和群众将身材魁梧、穿着讲究、笑容可掬的地委工作人员错认成了杨书记,忙着和这位同志握手问好,把衣着朴素、头戴竹叶帽、脚穿皮草鞋的杨书记晾在了一旁。站在较远处的大队支部书记跑过去说:“这位才是杨书记呢。”
有一次杨善洲和群众去劳动很晚才收工。大家邀请杨书记到北汉庄大队吃晚饭,杨书记推辞了半天才答应。因为当时物资匮乏,且杨书记与大家吃饭的机会也不容易,大队干部随即安排做饭的取两个鸡蛋来给杨书记做荷包蛋,杨书记断然拒绝了,说:“我也是农村长大的,是农村人,大家就不要当外人了,你们吃什么,我就吃什么。”此事传为趣谈,杨善洲从此被群众亲切地称为“农民书记”、“竹叶帽书记”、“草鞋书记”、“我们的好书记”。
“老书记”是指引我们人生道路的“一盏灯”
1980年10月23日,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来到保山,地委工作人员赶紧去田里叫他,他才一身泥水地急忙赶回来,他的样子让胡耀邦看到了,亲切地说:“像你这样朴实的地委书记不多了!”胡耀邦送给杨善洲一副对联:“心在人民原无论大事小事,利归天下何必争多得少得。”
杨善洲同志是一座山、一盏灯、一面旗。他是一个时代的精神旗帜,他影响和带动了他的那个时代的大批党员干部,培养带出了一大批优秀的领导干部,在隆阳人民的心中树起了一座丰碑。他一辈子坚持实事求是,一辈子坚持艰苦朴素,一辈子坚持艰苦奋斗,一辈子坚持以身作则,一辈子坚持清正廉洁,一辈子坚持造福于民。在隆阳人民的心中,杨善洲身上体现了一个好党员、好干部的所有美德。他之所以让我们心生景仰,是因为他“真”;他之所以让我们真心佩服,是因为他“正”;他之所以让我们真诚怀念,是因为他“善”;他之所以让我们倾心热爱,是因为他“朴”;他之所以让我们无比敬重,是因为他“廉”;他之所以让我们长久地感激感恩感动,是因为他“实”。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杨善洲同志的模范事迹和崇高精神,生动诠释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先进和优秀,为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为政、干事、做人树立了一面光辉旗帜。要求我们以杨善洲同志为镜子,找差距、增动力,自觉加强党性修养,自觉实践党的宗旨,做人民满意的好党员好干部。
作为杨善洲的家乡人,我们要以杨善洲同志为榜样,像杨善洲同志那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一辈子敢于担当、艰苦奋斗”;“心中有责”,敢于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敢于在困难面前逞英雄,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心中有民”,时时处处以大局利益为重,胸怀全局、秉公用权、廉洁用权,管紧为自己办事的后门,敞开帮助群众解决困难的前门;“心中有戒”,敬畏人民、敬畏组织、敬畏法纪,不放纵、不越轨、不谋私,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心中有党”,“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始终淡泊明志、宁静致远,老实做人、扎实干事、踏实创业。 (张春国)
关健词:
责任编辑:张杨军
免责声明:九龙网内容来源于本网和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知,本网站将迅速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推荐阅读
2024年03月11日 10:24
2024年03月11日 10:00
2024年03月10日 10:24
2024年03月10日 10:18
2024年03月10日 10:16
2024年03月10日 10:15
2024年03月10日 10:12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云南网警 | | 滇公网安备 53050202000001号
电话:0875-2128698 传真:0875-2128698 投稿邮箱:516770808@qq.com 值班编辑QQ:516770808 广告投放:18287516758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业信息备案许可证:滇ICP备13003931号-2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营业许可证:530502100020697 云南网警ICP备案:53050203402011号
免责声明:九龙网内容来源于本网和互联网,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敬请在一周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本站新闻文章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