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 保山
  • 云南
  • 财经
  • 股票
  • 基金
  • 家居
  • 聚焦
  • 产品
  • 科技
  • 手机
  • 教育
  • 考试
  • 健康
  • 药品
  • 旅游
  • 景点
  • 汽车
  • 新车
  • 房产
  • 综合
  • 地方
  • 娱乐
  • 图片
  • 保山新闻

    正道沧桑话巨变 "数"说保山看今朝

    2019-09-28 10:56:57 来源:保山日报 浏览次数:

       原题:正道沧桑话巨变 “数”说保山看今朝

        ——新中国成立70周年保山谱写建设改革发展壮丽篇章

      保山,史称“永昌”,古为哀牢国首邑,地处滇西边境,与缅甸山水相连,是“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是中国陆路通往南亚、东南亚最便捷的通道咽喉,是滇西抗战的主战场。

      新中国成立前,保山内忧外患,民不聊生。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当家作主,滇西大地百业待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的春风让保山生机盎然;进入新时代,保山各族人民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奋发图强、砥砺前行。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保山与全国各族人民一起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取得了由总体贫穷到总体小康,进而迈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成就,谱写了建设、改革、发展的壮丽篇章。

      国民经济快速增长 综合实力显著提升

      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保山各族人民始终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砥砺奋进,顺利完成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许多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实现了由低速增长向高速增长迈进,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保山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综合经济实力持续增强,诸多领域实现“弯道超车”跨越发展,社会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历史性阶段。

      中心城市一角 张四云 摄

      经济总量快速增长。2018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38.14亿元,是1952年0.85亿元的868倍,年平均增长10.63%,人均GDP达到28168元,是1952年78元的361倍。70年来保山经济发展经历三个阶段:1952—1978年,保山经济百业待兴,缓慢增长。全市GDP年平均增长率仅5.9%,人均GDP年平均增长仅为3.9%;1979—2012年,经济持续稳固增长,在此期间全市GDP年平均增长为14.28%,稳固的增长为下一阶段的健康强劲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2013—2018年,六年间GDP增速超过11%以上的年份达到五年,增速由2012年全省第9名,进位到2018年全省第5名。2015—2017年连续三年GDP增速位列全省第一。

      综合实力显著提升。一是财政实力明显增强。2018年,全市财政总收入突破百亿元达104.35亿元,比1952年的0.05亿元增长2087倍,比1978年增269倍,年平均增长12.08%。财政收入的迅速增加,有效地提高了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促进了民生改善和公共服务水平提升;2018年,全市财政支出315.76亿元,是1952年的9867倍,是1978年的563倍。其中,用于公共服务、教育、医疗卫生、交通、农林水务等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的50.2%;二是人均GDP明显提高。2018年全市人均GDP达到28168元,比1952年78元增加2.8万元,是1952年的361倍,是1978年的127倍。人均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9%,比改革开放前的4.1%提高了8.8个百分点。

      经济结构不断优化 发展动力进一步增强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新中国成立初期,保山国民经济主要以农业(粮食)生产为主,工业基础十分薄弱,服务业发展缓慢。1952年,三次产业增加值比重为68.1:7:24.9。70年来,经济结构逐步优化,产业结构不断升级,1978年,三次产业增加值比重调整为64.1:15.3:20.6;改革开放以来,农业基础地位持续加强,工业发展速度加快,工业门类不断丰富,服务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三次产业结构趋于合理。2018年,三次产业增加值比重优化为22.8:38.1:39.1,呈现出第一产业基础地位稳固,工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不断上升趋势,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

      干菌产品外销 雷华 摄

      产业发展基础更牢。保山是传统农业大市,历来有着“滇西粮仓”的美誉,粮食总产连续15年实现增产。在稳固农业基础的同时,确立了工业立市、工业强市战略,大力发展园区经济,打破传统行政区划限制,发展“飞地经济”,提出了由5个县(市、区)与保山工贸园区共建“园中园”的发展模式。目前,“园中园”共签订招商引资协议47个,拟投资380.2亿元,保山工贸园区被列为全省重点培育的10个千亿园区之一,已成为全市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保山已逐步培育形成了以农特产品加工、新材料、轻纺、信息、旅游文化、现代物流为重点的产业体系,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267户,实现工业增加值172.02亿元,第二产业占三次产业比重为38.1%,比1978年的15.3%提高了22.8%。2018年,保山三次产业增加值分别为168.5亿元、281.14亿元和288.51亿元,分别是1952年的290倍、4765倍和1373倍。通过搭建大平台、引进大项目、扶持大企业、培育大产业,保山工业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的格局正在逐步形成。同时,保山充分发挥旅游资源优势,大力推进全域旅游发展。2018年,全市接待游客2982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36.68亿元,旅游业正在成为保山一项无污染的朝阳产业。

      内需动力优化提升。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全市努力调整需求结构,抓项目,促消费,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1952年,保山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仅70万元。经过60多年的发展,2007年跨上百亿元台阶为103.44亿元。2018年,首次跨上千亿元台阶达1088.9亿元,增幅为23.5%,位居全省第3,比1952年增长155557倍,比1978年增长3974倍,年平均增长19.5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1952年的0.21亿元增加到2018年的231.82亿元,增长1103倍,年平均增长11.02%。强有力的投资带动,加之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增加,消费能力极大增强,助推保山社会经济跨越发展,达到历史新高度。

      龙陵园中园 雷华 摄

      对外开放优势凸显。保山与缅甸山水相连,国境线长167.78公里,辖区内有猴桥口岸(国家一类口岸)和滇滩口岸,两个口岸自明时置关设隘,今天,保山“一线两园”模式开创全省在境外投资建设园区的先河。2000年,全市进出口总额仅为0.4亿美元,当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41万美元。2018年,实现外贸进出口4.18亿美元,是2000年的10倍,外贸进出口年平均增长13.15%,其中,完成边境贸易3.52亿美元。2018年,实现边民互市贸易额13.8亿元,接待国内外游客0.3亿人次,其中海外游客21.3万人次,实现旅游外汇收入0.81亿美元。随着国家“一带一路”“中缅经济走廊”建设的深入推进,保山在面向南亚东南亚开放中的优势更加凸显。

      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 城乡发展焕发新活力

      新中国成立初期,保山没有像样的市政设施、像样的基础工程,1952年全市基本建设总投资仅70万元,改革开放以来,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成倍增长,1978年至2018年,累计完成投资总额5000多亿元,年均增长24.6%,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投入和完善,焕发城乡发展新活力。

      永子棋院 张四云 摄

      交通运输跨步发展。目前,全市建成高速公路4条,在建8条,2019年将建成通车3条,公路通车里程从1952年的333公里增加到2018年的14036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38公里,省管公路1268公里,地管公路12532公里。通县、通乡道路硬化率和建制村公路通畅率达100%。旅客周转量从1952年的671万人公里发展到2018年的172862万人公里,增长了257倍。货物周转量从1952年的250万吨公里发展到938014万吨公里,增长3752倍。客运量从1978年的67万人发展到2018年的2358万人,增长了35倍,货运量从1978年的25.3万吨增加到5078万吨,增长了200倍。保山、腾冲两个机场旅客吞吐量达218.6万人次,成为全省唯一拥有两个百万级机场的州市。

      邮电通信业发展迅猛。邮电业务总量从1952年的9.87万元增加到2018年的99.57亿元,年均增长18.76%。2018年,建有邮局数为90所,邮路条数114条,邮路长度达6623公里;2018年,固定电话用户从1952年的400部增加到9.47万部,移动电话达242.53万部,电信业务总量增65%。多媒体通信飞速发展,互联网规模不断壮大,4G网络基本实现全覆盖,5G网络运用正在铺开,保山正在与世界同步迈入数字信息化时代。

      龙陵园中园 雷华 摄

      “五网”建设谱新篇。2018年,全市累计投入210多亿元,加大农业灌溉、人畜饮水、水库塘坝等水利设施建设,灌溉面积达234.1万亩,拥有各种水库410座,水库累计库容达10.3亿立方米;全市共建成规模不等的水电站171座,水电装机205.5万千瓦,年发电量达64.1亿千瓦时;保山拥有全省独立电网,500千伏永昌输变电工程加快建设,电力新增装机容量29.24万千瓦;保山还被列为国家天然气利用试验示范区,中缅天然气管道施甸、腾冲、龙陵支线及站场工程顺利完工,天然气用量达750万立方米;“保山云数据中心”投入运营,宽带网络实现村级全覆盖。70年来,保山不断加强路网、航空网、能源网、水网、互联网“五网”建设,逐步构筑起了一张从天上到地下、从陆地到水面、从有形到无形的现代立体交通能源信息网,做到内通外联。

      人民生活质量大幅提高 群众需求日益丰富多彩

      70年来,保山人民告别了物资匮乏、生活贫困的年代,走过了温饱阶段,迎来了全面小康的时代。新中国成立初期,保山多数群众家庭开支的80%至90%主要用于解决温饱问题,最大的梦想就是吃饱不挨饿、穿暖不受冻;到1978年全市贫困发生率仍高达81.68%;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保山人民团结奋斗、群众生活水平蒸蒸日上;迈入新时代,全市人民携手步入小康。

      新格局 新保山 杨磊 摄

      居民收入消费迅增。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78年的225元,提高到2018年的32636元,增长145倍,年均增长13.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78年的124元,提高到2018年的11280元,增长91倍,年均增长11.9%;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由1960年的347元,提高到2018年的68469元,增长197倍,年均增长9.4%;2018年,保山市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0115元,比1986年的621元增长32倍,年均增长11.1%。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9429元,比1985年的200元增长47倍,年均增长12.4%。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居民的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不断提高,从生存型消费向发展型、享受型消费逐步转变。

      恩格尔系数大幅下降。随着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生活水平提高,居民食品消费从量的追求转向质的提升。2018年,保山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26.4%,比1986年的49%下降22.6个百分点。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25.1%,比1985年下降55.4个百分点,居民恩格尔系数的下降,标志着居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居民消费已从仅仅满足温饱转向品质追求,食品消费也由单纯填饱肚子转向营养、健康的饮食搭配。2018年,保山农村居民人均主食消费333元,占人均食品消费支出的18.1%,副食和其他食品人均消费1510元,占人均食品消费支出的81.9%。

      隆阳信息产业园服务中心 孙亮 摄

      物质生活极大丰富。随着全面小康的时代到来,保山人民从过去的“三大件、四转一响”就已经是奢侈品,到消费领域不断拓展,彩电、电冰箱、空调、电话等耐用消费品逐步普及,汽车、电脑等高档耐用消费品拥有量大幅提高。2018年,保山每百户城镇居民拥有摩托车83辆,家用汽车54辆,洗衣机101台,电冰箱92台,彩色电视机116台,家用电脑58台,照相机15架,微波炉52台,淋浴热水器94台,固定电话14部,移动电话313部。每百户农民家庭拥有洗衣机83台,摩托车97辆,汽车28辆,固定电话机5部,移动电话307部,热水器76台,电冰箱81台,微波炉12台,彩色电视机104台,家用电脑14台。

        城乡面貌日新月异 人居环境翻天覆地

      新中国成立初期,保山城经历了抗日战争时期日军“五四”大轰炸,城市残壁断垣、破旧不堪,农村建设更为落后。一直以来,保山人民始终心怀重塑保山历史文化名城辉煌的梦想,积极付诸探索实践,先后提出了建设“走向南亚第一市”“在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走在全省前列”“发展现代化大都市”的目标定位,经过70年的发展建设,保山城乡面貌日新月异,人居环境翻天覆地大变化。

      扶贫安置点建设 杨世伟 摄

      重大民生项目陆续建成。2013至2018年,保山固定资产投资平均增幅达24.8%,六年里增幅高于30%的年份有四年。2018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1088.9亿元,其中,投入交通运输业212.17亿元,居民房地产开发150.3亿元,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115.1亿元,居民服务及其他服务业33.5亿元,文化、体育及娱乐业25.08亿元。近几年来,投入230多亿元实施了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海绵城市、智慧城市等建设,投入320多亿元实施了棚户区改造,投入30多亿元实施了“三个万亩”生态廊道恢复工程、城市森林公园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城市面貌日新月异。

      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改革开放前保山城镇化水平较低,1952年为6.2%,1978年为5.3%,2002年城镇化率首次达10%以上为10.1%,2012年提升到27.9%。2018年,保山城市建成区面积达89.38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46.5%,随着保山城市中期规划方案及以“山水田园城市、历史文化名城、开放创新之城”的现代化大城市发展定位战略实施,保山城市化水平将取得高质量跨越发展。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保山历来自然生态较好,被誉为“春城中的春城”,近些年来,全面加快“生态保山、森林保山、绿色保山、美丽保山”建设步伐,大力推进“四创两争”。2018年,全市森林覆盖率从1978年的28.4%提高到65.8%,提升37.4个百分点,中心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8.9%,空气质量达到及好于二级的天数达361天,地表水达标率达100%。全市累计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51个、省级生态文明乡镇70个,保山荣获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腾冲获得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称号。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人民获得感不断提升

      新中国成立初期,保山社会事业基础薄弱、民生水平低下,难以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经过70年的发展,全市的教育、科技、文化等事业蓬勃发展,取得长足进步,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

      法治宣传进校园 张丙海 摄

      教育事业成绩斐然。1952年,保山有普通中学4所,小学874所,在校学生1.1万人。改革开放以来,保山教育事业通过一系列改革和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教育设施不断完善,素质教育水平不断提升。大体为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1978-1990年,保山基础教育得到恢复性发展。截至1990年,全市小学生的入学率、巩固率和毕业率均达到95%以上,为基础教育的更大发展奠定了基础;第二阶段:1991-2000年,保山九年制义务教育有了快速发展。通过“两基”和“两全”教育的实施,2000年全市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使全市人口整体素质得到全面提高。第三阶段:2001-2018年,保山高等学校及高中教育的发展带动了教育的全面发展,深化了教育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形成了多层次、多门类、多形式的教育办学格局,教育事业取得蓬勃发展。2018年,全市建有高等学校3所、中等专科学校6所、普通高中33所、普通初中88所、小学842所,普通高中在校学生数达52784人,普通初中在校学生数达96045人,小学在校学生数达187808人。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84.44%,小学毕业生升学率达99.92%,小学入学率达99.92%。

      文化事业成果丰硕。保山人杰地灵、文蕴深厚,永昌大地孕育了集永子文化、腾越文化、哀牢文化、哲学文化于一体的永昌文化,悠久丰富的永昌文化孕育形成了新时期杨善洲精神。2018年,全市共建有公共图书馆7个,藏书99.99万册,文化馆6个,文化站84个,博物馆17个,文物保护管理机构6个,艺术表演团体5个;广播人口覆盖率达99.37%,电视人口覆盖率达97.84%。

      体育事业成绩优异。新中国成立之初,保山体育事业一穷二白,经过70年发展,2018年,全市参加全民健身活动人数为176万人次,举办各种运动会242次,参加人数达59万人次,获得省级以上奖牌142枚,其中金牌76枚、银牌29枚、铜牌37枚。全民健身、全民运动的健康理念蔚然成风。

    1569552154568[1].jpg

      法治宣传 张丙海 摄

      医疗卫生不断健全。1952年,保山建有卫生机构5个,卫生机构床位数89张,卫生技术人员数126人,医生数9人。70年来,医疗卫生机构和队伍从小到大,医疗卫生水平从低到高,医疗卫生条件从弱到强。2018年,财政用于医疗卫生支出31.43亿元,全市卫生医疗机构达1329个,卫生机构床位数13629张,卫生技术人员14415人,医生数4360人,分别是1952年的265倍、153倍、114倍和484倍。病有所医、医有所保的城乡卫生医疗保障体系全面形成。

      社会保障不断完善。全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覆盖率不断提升,2018年末,全市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255.18万人,参保率达97%。其中,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6.18万人。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职工人数167.56万人,参加失业保险职工人数9.51万人。基本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参保率持续稳定在95%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4%以内。2018年,全市贫困发生率由1978年的81.68%降至2.67%,全市脱贫退出165个村、11.3万贫困人口,贫困人口从2017年末的16.5万人减少到5.4万人,2017—2018年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两年平均增长9.5%,高于全省增速。越来越多的贫困人口实现了脱贫致富奔小康。

      正道沧桑,换了人间,还看今朝。回首70年,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保山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经济建设翻天覆地,社会事业日新月异,城乡面貌焕然一新,人民生活蒸蒸日上。站在新时代,保山各族人民将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按照“五位一体”的总布局,大力弘扬“跨越发展、争创一流,比学赶超、奋勇争先”精神,坚定信心决心,鼓足干劲拼劲,谱写好保山建设改革发展的历史新篇章,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谱写好保山篇章。

         记者 凌宇 裕民 宝洁 活顺 南丹 洪才 通讯员 张勇帅

    关健词:保山

    责任编辑:张杨军

    免责声明:九龙网内容来源于本网和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知,本网站将迅速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推荐阅读

      据大赛主办方工作人员介绍,此次比赛依托云南省总工会职工技能大赛平台,旨在提升全省涉边州市无线电监测技术人员的专项工作水平,锻炼无线电监测队伍实战能

    2024年03月11日 10:24

      “去年,我有幸被评为云南省乡村学校从教20年以上优秀教师,获得了10万元奖金。获奖后,我就跟家人商量,决定将奖金全部捐赠给我的母校,也是我常年工作的柯

    2024年03月11日 10:00

      3月6日,农工党保山市委会组织开展了“三八”国际妇女节联谊活动。  活动在“情暖三八妇女节,巧手包饺子”中拉开了序幕。现场,大家

    2024年03月10日 10:24

      近年来,腾冲市积极将乡村电商发展融入全市经济发展大局和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总体布局,通过抓实“五个一”引爆强村富民新的经济增长点。2023年底,全市注册互

    2024年03月10日 10:18

      2024年3月6日上午,施甸县在县委会议室召开了2024年高质量发展工作安排部署会。会议的主要目的是贯彻落实全市2024年工作安排部署会议精神,对全县各项工作进

    2024年03月10日 10:16

      近年来  隆阳区坚持把科技创新  作为高质量发展第一动力源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厚植科技种子发芽之土  推动企业走科技创新转型之路  取

    2024年03月10日 10:15

      3月6日,龙陵县召开2024年庆“三八”国际妇女节“跟党奋进新征程 巾帼建功新时代”座谈会。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全国妇联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的

    2024年03月10日 10:12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广告合作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保山市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举报电话:18287516758 0875-2202615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云南网警 | | 滇公网安备 53050202000001号

    电话:0875-2128698 传真:0875-2128698 投稿邮箱:516770808@qq.com 值班编辑QQ:516770808 广告投放:18287516758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业信息备案许可证:滇ICP备13003931号-2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营业许可证:530502100020697 云南网警ICP备案:53050203402011号

    免责声明:九龙网内容来源于本网和互联网,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敬请在一周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本站新闻文章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来源